×
偏见的本质/(美)戈登?奥尔波特著

包邮偏见的本质/(美)戈登?奥尔波特著

¥60.8 (6.2折) ?
1星价 ¥60.8
2星价¥60.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31052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00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213105203 ; 978-7-213-10520-3

本书特色

★哈佛大学 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代表作,《社会性动物》阿伦森推荐的“偏见百科全书”。★畅销六十年、社会心理学领域历久弥新的经典著作,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必读之作!★为什么我们强烈反对偏见,又不自觉对他人产生偏见?偏见来自何处,又将带我们走向何方?★了解偏见,才能打破偏见。“人的不 也许始自人有偏见,而无形的枷锁也许就是偏见本身。”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强烈反对偏见,又不自觉地对他人产生偏见?哈佛大学有名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在他的著作《偏见的本质》一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1954年,《偏见的本质》一书在美国首次出版,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中,该书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和该领域的权威之作,对专业人士的研究和普通人的思维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在本书中,奥尔波特主要从社会范畴切入,向读者介绍了偏见这一问题的方方面面。他在书中指出:偏见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这是一种自身价值体系的投射。对于人的大脑而言,由于人无法对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单独衡量并做出判断,因而不得不依赖这种粗略而笼统的反应机制。奥尔波特在本书中说:“标签的作用犹如一个拉响的汽笛,它让我们对所有平时能感觉到的细微差异充耳不闻。”所以大脑常常使用这种“标签”偷懒,表面上看这让我们更加方便有效地处理信息,实际上却是给我们预留了偏见的陷阱。 了解偏见,才能打破偏见。“人的不完美也许始自人有偏见,而无形的枷锁也许就是偏见本身。” "

目录

前 言 / 001 部分 偏向性思维 第 1 章 问题所在 / 002 第 2 章 预先判断的常态化 / 016 第 3 章 内群体的形成 / 028 第 4 章 对外群体的排斥 / 048 第 5 章 偏见的模式和广度 / 066 第二部分 群体差异 第 6 章 群体差异的科学研究 / 080 第 7 章 种族和民族差异 / 100 第 8 章 可见性和陌生性 / 120 第 9 章 受害者特质 / 132 第三部分 对群体差异的认知和思考 第 10 章 认知过程 / 154 第 11 章 语言因素 / 166 第 12 章 美国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 177 第 13 章 偏见理论 / 196 第四部分 社会文化因素 第 14 章 社会结构与文化模式 / 210 第 15 章 替罪羊的选择 / 231 第 16 章 接触的影响 / 247 第五部分 习得偏见 第 17 章 服从 / 270 第 18 章 儿童 / 282 第 19 章 后续习得 / 297 第 20 章 内在冲突 / 310 第六部分 偏见的动态发展 第 21 章 挫折感 / 326 第 22 章 攻击性与仇恨 / 337 第 23 章 焦虑,性,内疚 / 350 第 24 章 投射 / 364 第七部分 性格结构 第 25 章 偏见型人格 / 376 第 26 章 煽动 / 391 第 27 章 宽容型人格 / 404 第 28 章 与偏见 / 422 第八部分 缓解群体间紧张关系 第 29 章 应该立法吗 / 436 第 30 章 方案的评估 / 451 第 31 章 局限与前景 / 47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W.Allport),世界 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执教近四十年,其间完成许多研究与著作,他的思想启发了多位重要的心理学家,其代表作有《谣言心理学》《个人与其 》《偏见的本质》《人格的模式与成长》等。《偏见与本质》是他备受推崇的著作之一,是该领域历久弥新的经典,至今对世界仍有深刻影响。 墨硝,自由译者,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译有《世界简史》《克苏鲁神话全集》(合译)《蜡烛的故事》《反抗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 刘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自由译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