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携俗入乡: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

携俗入乡: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6197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70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47619797 ; 978-7-5476-1979-7

本书特色

从来入乡随俗,怎无携俗入乡?作为移民区域性流动与生俱有的根固式携带物——民间信仰,以独特的运作方式在陌生的移入地生根发芽,并在源源不断的移民中形成巨大的吸附力。近代上海的各类民间信仰在壮大信众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城市文化习俗的建构、参与丰富城市内涵的增盈、持续更新城市空间的形塑。作为一种隐秘的社会系统,其组织逻辑对目前的基层治理实践形成关照。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复原以民间信仰为纽带构建的城市移民社会网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城市社会空间塑造。本书将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适应中所扮演的组织城市基层社会作用。民间信仰及其与城市发展共进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城市发展史的相关研究,也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生活风尚研究的拓展,这对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上海城市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

目录

序言 绪论 / 1 **章 近代上海城市民间信仰的时空分异与嬗变 / 29 **节 晚清暴力、流动下的民间信仰格局转型 / 31 一 开埠初期上海城市民间信仰的变化 (1843—1885) / 32 二 晚清上海城市的民间信仰格局 (1886—1911) / 47 第二节 移民浪潮下县城与租界民间信仰格局转换 / 57 一 民国初期神祇种类和空间分布 (1912—1927) / 57 二 寺庙登记政策下的传统民间信仰格局瓦解 (1928—1936) / 70 三 移民涌入与租界民间信仰繁荣 (1937—1948) / 80 第三节 民间信仰风气与租屋设庙盛行 / 94 一 佛店与移民异地建庙 / 95 二 市场化的信仰供给与庙产管理 / 101 第四节 是乡籍,亦是庙籍 / 110 一 住持籍贯与祠庙来源 / 110 二 会馆庙宇中的僧、俗之争到庙、神分离 / 116 三 佛、道神祇与民间信仰的转化 / 121 第二章 民间信仰媒介与移民社会网络 / 129 **节 民间信仰与同业移民网络的组建 / 131 一 城市求职 / 134 二 寻找同业神的风气 / 139 三 迎神入会及祭神活动 / 144 第二节 同乡组织与城市乡土神 / 150 一 移民与城市的连接——同乡组织 / 151 二 迎神以 “敦乡谊” / 154 三 基于民间信仰开展的社会活动 / 160 四 会馆、同乡会组织架构与特刊的社会意义 / 164 五 行业神与乡土神混杂 / 168 第三节 “拜老头子”与移民帮派信仰 / 173 一 “拜老头子” / 174 二 帮派移民的组织形式和信仰 / 177 第四节 各地医药神的出现及转型 / 181 一 仙人治病的神通与归属 / 181 二 广东人的黄大仙 / 186 三 湖南籍的瞿真人信仰 / 190 第五节 由乡到国:乡土神与民族情结培育 / 195 一 “爱乡须爱国”,怎样走向爱国 / 196 二 乡土神与同乡组织的民族救亡运动 / 203 第三章 移民城市文化生活中的民间信仰 / 212 **节 地方戏曲与民间信仰 / 212 一 演剧酬神 / 214 二 戏曲中的民间神祇 / 221 三 迎神赛会中的戏曲 / 226 四 移民城市的俗曲文化 / 229 第二节 民俗与民间传说中的民间信仰 / 232 一 生活习俗的演进与同乐会 / 232 二 旅沪粤人 “打地气”与 “打蘸” / 240 三 新民间传说的生产 / 246 第三节 江北人的都天会文化狂欢 / 255 一 江北都天会 / 255 二 近代上海的都天会 / 262 第四节 江淮戏在上海 / 268 一 江北小戏在沪落脚 / 269 二 淮戏院、戏园与江北人的互动 / 271 三 江淮戏里的民间信仰 / 275 第四章 民间信仰参与城市社会空间的建构 / 280 **节 民间信仰塑造城市社会空间属性 / 281 一 人群活动空间与祠庙分布 / 282 二 工商业布局与信仰空间 / 290 第二节 水木行业的籍贯与鲁班庙空间区分 / 302 一 水木营造业的繁荣与行业保护神 / 304 二 “神灵”的乡籍区分 / 310 三 商业活动和公共空间的形成 / 316 第三节 太阳神信仰与区域城市化 / 324 一 城市化的前提与原始动力:信仰聚集人口 / 325 二 庙产买卖与两种城市化力量 / 330 三 公共服务配套的自然形成 / 337 四 庙名向城市区域名转化 / 341 第五章 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都市文化 “乡愁” / 347 **节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基层文化延续 / 348 一 《破除迷信全书》中的民间信仰 / 348 二 民间信仰市民化转向 / 351 三 乡村与都市文化的碰撞 / 360 第二节 民间信仰祠庙与现代城市文化景观 / 370 一 广场空间的缓慢替代 / 372 二 城市指南背后的城市文化逻辑 / 378 三 邑庙空间的商业化、娱乐化 / 383 第三节 民间信仰与城市精神价值选择 / 386 一 瞿真人庙增祀和走进白云观 / 386 二 黄道婆信仰的时代价值变迁 / 392 第六章 “心安处即吾乡”: 传统与现代之交融互构 / 400 一 民间信仰帮助城市重构社会秩序 / 402 二 民间信仰塑造城市社会空间 / 404 三 文化腹地滋养与城市文化反哺 / 410 四 以民间信仰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转型 / 414 附录 / 417 附表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市社会局寺庙 调查情况 / 417 附表二 1929年 《申报》所载20世纪20年代上海寺庙 登记情况 / 426 附表三 上海特别市政府检送 《淫祠邪祀调查表》 (1930年) / 433 附表四 20世纪40年代上海市社会局寺庙调查 情况 / 436 参考文献 / 456 后记 / 46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云霞,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发展研究院社会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城市文化等研究。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研究”(已结项),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研究》《史林》《复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