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库·教育与语言—涵情育德:汉代情论及其新时代德育启示/精装

知库·教育与语言—涵情育德:汉代情论及其新时代德育启示/精装

1星价 ¥52.3 (5.5折)
2星价¥52.3 定价¥9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52369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522523699 ; 978-7-5225-2369-9

内容简介

本书为思想史方面的研究专著。作者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汉代汉代的情与礼、法的关系。汉
重要的转变,就是引礼入法,或称作引礼入律,这是霸王道杂之的具体体现,引礼入法的
感如何从感性冲动付诸到理性实践,以及法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是如何被道德化的情感
起到了重要的黏合作用,“情”是礼法一直在寻求的结合点,是“情”打开了法律的缺口
梁,刑不至君子、存留养亲、亲亲相隐、恤刑、不孝入律、原情论罪等法制改革将礼的精
立法精神中,并成为法的灵魂,对抗性的礼与法逐渐融合起来。 情与礼、法的关系是一个
识,又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汉代情与礼法关系在思想
现为地方官员在断案时哀矜折狱,执法时务求宽大,士人在生活中抑情崇礼来标榜德行。
标志,严肃的法律被宽宥之心软化地含情脉脉,并影响了此后的法律精神,合情成为优先本书为思想史方面的研究专著。作者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汉代汉代的情与礼、法的关系。汉
重要的转变,就是引礼入法,或称作引礼入律,这是霸王道杂之的具体体现,引礼入法的
感如何从感性冲动付诸到理性实践,以及法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是如何被道德化的情感
起到了重要的黏合作用,“情”是礼法一直在寻求的结合点,是“情”打开了法律的缺口
梁,刑不至君子、存留养亲、亲亲相隐、恤刑、不孝入律、原情论罪等法制改革将礼的精
立法精神中,并成为法的灵魂,对抗性的礼与法逐渐融合起来。 情与礼、法的关系是一个
识,又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汉代情与礼法关系在思想
现为地方官员在断案时哀矜折狱,执法时务求宽大,士人在生活中抑情崇礼来标榜德行。
标志,严肃的法律被宽宥之心软化地含情脉脉,并影响了此后的法律精神,合情成为优先
生物性欲望则被抑制,自然情感被注入了道德伦理的内核,人们对情的认识从适情、安情
汉代学者们的情论各有特色。汉代以伦理化、规范化的儒家情感价值观为核心形成了一套
厦。

目录

**章情的内涵、外延及其与礼法的关系
**节情的内涵
一、情的现代阐释
二、古人对情的理解
第二节情的外延
一、情和性
二、情和欲
三、情和心
第三节情与礼的关系
一、礼缘情而作,乐因情而生
二、礼乐约束人情
第四节情与法的关系
一、王法本乎人情
二、性情与礼治、法治 第二章汉代论情及其与礼、法的关系
**节《淮南子》的适情论
一、情之内涵和情之能动
二、适情以达道
三、适情以制礼
四、适心以制法
第二节董仲舒的天道与人情
一、天道与人情
二、以礼体情、安情
三、王霸之道本于天心、人情
第三节利欲和仁爱的冲突——盐铁会议中的情感利器
第四节性情·道德·体验——刘向的人格塑造论
一、博采众家的人格塑造论
二、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道德养成
三、以个体为中心的人文情怀
第五节王充起事生情、以礼防情论
一、情的发生和性质
二、情与礼的关系
第六节天理化的人情——《白虎通义》对情的规范
一、情的内涵和性质
二、天理下的人情
三、人情中的天理
第七节情感理想与现实利害——王符的情论
一、情感与社会现实
二、礼对情感的矫正
三、以怒止杀、大义灭亲
第八节荀悦性动生情、化情原心论
一、情感的基本问题
二、以礼化情
三、慎庶狱以昭人情 第三章制度变革视域下的情与礼、法
**节耻感激起的律法变动
一、刑不至君子论
二、民知耻而不犯
三、轻侮法
第二节仁爱催生的刑制改革
一、汉文帝废除肉刑
二、恤刑
三、不孝入律
第三节以原情为核心的春秋决狱
一、经典案例中的人情考量
二、春秋决狱的情感倾向
三、原心还是原情
四、原情的意义 第四章社会实践中的情与礼、法
**节伦理法特质下道德情感的彰显
一、哀矜勿喜的判例心态
二、息讼中的人情考量
三、思想及社会渊源
第二节隆礼下自然情感的压抑
一、矫情崇礼的社会表象
二、思想及实践渊源 第五章汉代情论的演变与特征
**节汉代情论的时代嬗变
一、从达道之情、王霸之情到修性之情
二、从情之人文到礼之理性
第二节汉代情论的特征
一、目标特征——道德实现
二、路径特征——推己及人
三、范式特征——贤君明主
四、实践特征——引礼入法 第六章汉代情论的时代育人价值
**节至情至性:情感教育价值
一、情之本体:从本真到理性
二、情之锻造:从认知到意志
三、情之外延:从亲子到集体
第二节礼生于情:礼仪教育价值
一、缘情制礼、依性作仪
二、礼形于外、德诚于中
三、礼仪教化、温养人性
第三节法融于情:法治教育价值
一、缘人性而制:法生于义的立法方针
二、原情论罪:慎庶狱以昭人情的司法原则
三、必因人情:引礼入法的治理实践
四、悔过之心:痛其祸而悔其行的行为防治 第七章情感视域下的当代德育困境
**节情感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工具性的教学理念
二、被挤压的教育空间
三、唯效用论的教学实践
第二节礼仪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建构困境:无法缘情而制
二、践行困境:不能因情而动
三、推广困境:未能日用而不觉
第三节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信仰薄弱背后的情感缺失
二、情法互嵌中的现实反差 第八章汉代情论精华融入当代德育的践行路径
**节情暖隆德:融入情感教育
一、融情于教、以情优教:从传统中汲取
二、以情导行、以行育情:在实践中体察
三、寓德于情、立德树人:于理想中升华
第二节通情达“礼”:融入礼仪教育
一、缘情制礼:建构中的守正创新
二、礼到情至:践行中的情文合一
三、以文化人:推广中的情境融通
第三节育情于法:融入法治教育
一、共情为基:筑牢法治信仰
二、情法交融:创设育人磁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女,1982年生,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概论”教研部党支部书记,“新思想”教研部主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入选泰安市高层次人才、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四层次;担任泰安市党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党史专家库党史专家、泰安市农史学会成员。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探索》《学术探索》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及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国家社科青年基金等项目多项。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泰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获首届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一等奖、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等奖项及荣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