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理念、制度与习俗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理念、制度与习俗

1星价 ¥78.8 (7.3折)
2星价¥78.8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4430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552044300 ; 978-7-5520-4430-0

本书特色

本书重点研究“上天”信仰、民俗信仰和俗神信仰与民间权威形象、乡土民众价值取向等生成的关系,深入揭示了乡土百姓精神世界里的秩序理念与乡村治理制度顺畅运行的关系,从而把乡村治理制度放在日常生活及其精神活动的背景中进行观察和研究,揭示出乡村制度与中国政治文明现代化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理念、制度和习俗的初步探讨,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 **个层面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古代治国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历史环境;第二个层面主要研究古代乡村治理制度的萌生、定型及治理特色与效能;第三个层面主要是围绕古代乡村秩序维护的民间习俗进行了拓展性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乡村治理制度运行的精神环境、信仰因素和发展走向及其与现代化转变的关系。 本书对乡村治理观念、制度和习俗的系统研究,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所揭示的中国古代政治智慧、政治技术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继续沿着中国独特的道路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

导论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探讨1 一、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及性质1 二、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理念和目标9 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方略和技术16 四、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习俗运用20 五、跨越理论认知门槛及本书旨趣25 上篇 古代乡村治理理念及活动的运行环境 **章 二元结构: 古代乡村治理依从的政治格局45 一、二元结构的互动关系45 二、二元结构的运动趋向48 三、二元结构的形成原因51 第二章 松散协作: 古代乡村治理依托的经济特性54 一、小农经济特征观点的由来与发展54 二、生产方式的构成因素与小农经济互助协作特点的生成63 三、日常生活习俗中见到的乡土民众的交往行为71 四、地主经济对小农经济运行方向的影响74 五、小农经济运行中的交换倾向与古代商品经济的互动78 六、结论83 第三章 族性群落: 古代乡村治理依循的组织形态84 一、族性社会群落概念的理论描述85 二、族性社会群落的历史形态86 三、族性社会群落的共同社会意识92 四、族性社会群落的政治秩序追求96 第四章 开放包容: 古代乡村治理依顺的文明特质98 一、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性文明99 二、中国古代社会开放性的三个重要表现101 三、海洋文明与世界经济中心106 四、反思封闭导致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停滞说111 第五章 民为邦本: 古代乡村治理依据的思想基础115 一、民本思想是古代治理活动的理论基础115 二、民本思想是古代治理目标的文化底色121 三、民本思想是古代治理理念的核心内容129 上篇小结 古代乡村治理理念及活动与历史环境的互动136 中篇 古代乡村治理制度的演变及基本特色 第六章 乡村治理制度研究的学术定位143 一、问题的提出143 二、乡村治理制度研究的学术地位143 三、乡村治理制度的起点146 四、乡村治理制度的性质150 第七章 乡村治理模式初起所蕴含的亲缘基因154 一、中国远古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研究上的理论困惑155 二、新石器时代远古聚落分布的基本情况159 三、新石器时代远古聚落结构及功能分析163 四、国家产生——中华先民迈入文明门槛168 第八章 先秦时期乡村治理制度的创设173 一、夏商周国家权力结构与基层治理173 二、春秋战国时期乡村制度安排的特色181 三、由称谓所见的古代“乡制”的缘起和演变185 第九章 秦汉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制度的演变及特色192 一、秦汉时期乡村治理策略与制度安排192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乡村治理制度的重整203 三、隋唐两宋时期乡村治理制度安排取向的变化216 四、元明清时期乡村治理制度与民间秩序力量的耦合235 第十章 古代乡村治理制度的衰落与瓦解263 一、清朝前期的里甲制与保甲制263 二、晚清变局对乡村治理制度的冲击265 三、基督教传播与乡村组织功能的变化269 第十一章 历代军事力量部署与乡村治理制度的维系272 一、古代军事力量的构成及兵力部署273 二、合法运用暴力是实现乡村治理的基础性支撑276 三、军事视角下古代乡村治理的理论认识基点283 中篇小结 古代乡村治理制度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291 一、乡村治理制度的血缘性根基291 二、乡村治理制度运行成效的检视——以土地制度为例292 三、乡村治理制度对古代社会变革的影响297 四、晚清政治变化呼唤新型乡村治理制度300 下篇 古代乡村治理秩序的维护与民间习俗 第十二章 “天神”信仰与人间社会秩序的维护305 一、“天”的文化内涵305 二、古代首脑称谓与太阳崇拜的关系309 三、天神崇拜与天子观念的出现311 四、民间精英的“天子”观——以墨子的认识为例314 五、“天神”信仰的传承与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322 第十三章 灶神信仰及风俗与乡村内在秩序的构建329 一、灶神信仰的生成与流布329 二、社会生活中灶神的多种样态339 三、灶神信仰蕴含的乡土百姓的价值取向347 第十四章 乡土信仰的本土性、外来化及其裂变354 一、岁时民俗中的民间信仰——以华北地区为例355 二、僧侣“演经”活动与佛教文化在中土的传播363 三、从《破邪详辩》看明清白莲教对佛教“劫”观念的改造376 四、清代基督宗教在华的多重境遇388 第十五章 “赶会”“拜会”与乡土民众的日常行为习俗413 一、乡村名目繁多的赶会活动413 二、乡村社会的组织类别及其功能416 三、民间秘密会社教门有违常规的行为方式419 第十六章 中国现代化模式确立中的乡土印记421 一、引言421 二、乡土社会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经济伦理423 三、务实避虚的处世态度与世俗化427 四、社会理想与制度选择429 下篇小结 “因俗而治”是传之久远的政治传统434 结论一 亲缘意识与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智慧的生成437 一、亲缘意识是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心理传统437 二、亲缘意识催生家国一体的治理逻辑440 三、亲缘意识孕育以民为本的治理思想443 四、亲缘意识形成教化为要的治理思路447 五、亲缘意识导出软硬兼施的治理策略450 六、亲缘意识衍生神道设教的治理技巧454 结论二 “乡村自治”: 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学术概念——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研究中“自治偏好”辨析457 一、“乡村自治”概念的运用泛化及其局限性458 二、“乡村自治”概念在治理视域中的理解461 三、“乡村自治”概念运用需要突破思维上的隐性藩篱46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任军,男,1963年生,陕西西安人。先后就读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在职期间任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中国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现代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90余项研究成果分获各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在《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现代化漩涡里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发展历程》(合著)等著作10余部,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术课题20余项。曾入选全军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库、军校院校教学评价专家库、战略支援部队党史军史专家库,被聘为战略支援部队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