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526828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305268281 ; 978-7-305-26828-1
本书特色
一本“红迷”的文学地图
探寻三城的“红楼”遗迹
打卡曹雪芹记忆中的城市
★金陵 姑苏 维扬 “三城”与京都“三星拱月”
★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条河,京都就是流,而南京、苏州、扬州就是源。
★一场《红楼梦》的文化之旅——
循着曹雪芹的足迹去实地探访,向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致敬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探访红楼遗迹的散文集。本书作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红迷”,有感于《红楼梦》、曹雪芹家族与南京、苏州、扬州三座城市的特殊关系,首次提出了“红楼三城”的概念,并进而对三城的“红楼”遗迹进行了探访,结合《红楼梦》文本、曹雪芹家世,穿梭于现实与历史之间,从一位写作者的角度揣摩、感悟,颇有心得,发而为文。本书分南京篇、苏州篇、扬州篇三个部分,每个篇章由十篇左右文章组成,阅读全书,不啻是跟随作者作一次“红楼”文化之旅。
目录
红楼三城断想(代序)001
○南京篇
曹雪芹的“家”005
随园是大观园?024
秦淮风月忆繁华042
钟山“红楼”缘055
石头城与《石头记》062
曹家的家庙067
六朝遗迹今犹在080
移来燕子矶边树086
《红楼梦》文本中的南京093
南京的“红楼”文化109
○苏州篇
*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137
苏州李府寻“红楼”147
虎丘的土特产159
玄墓何处蟠香寺?166
苏州园林觅大观174
苏丝甲天下183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194
《红楼梦》文本中的苏州203
苏州的“红楼”文化219
○扬州篇
远去的使院237
金钱滥用比泥沙243
魂归天宁寺251
二十四桥明月夜258
隋堤风景近如何?264
我爱真州老树阴271
夕阳瓜洲渡281
《红楼梦》文本中的扬州289
扬州的“红楼”文化299
参考文献316
后记320
节选
一 《红楼梦》写了“两京两州”四座城,京都、南京、苏州、扬州。我说的“红楼三城”是指南京、苏州、扬州。三城在小说中都是实指,而京都则不是,曹雪芹始终没有说京都就是北京,说到京城,作者有时还用“神京”“长安”“进京”这些模糊的说法。 其实,曹雪芹有意在模糊朝代、地址。《红楼梦》**回说得很清楚: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纵观《红楼梦》全书,写实名的地域着实不多,大荒山、无稽崖、大如州、真真国、平安州等等,都是虚构的。唯有金陵、姑苏、维扬这三座城市在书中频繁出现。在书中,三城与京都构成了“三星拱月”的布局。在现实中,三城又与曹家、《红楼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三城都是历史上光芒四射的古都,又都在江苏,彼此之间很近,多有联系,因此,我提出了“红楼三城”这个概念。 我认为,没有三城,就没有《红楼梦》。 二 据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统计,南京(包括金陵、应天、江宁、石头城)就出现33次,苏州(包括姑苏)出现16次,扬州(包括维扬)出现6 次,此外,“南省”“江南”“南方”自然也包括三地。南京出现的频次*高。 作者有意用三城的古名,以模糊故事发生的时间。南京**次出场用的是“金陵”,苏州**次出场用的是“姑苏”,扬州**次出场用的是“维扬”。三城出场的顺序为金陵、姑苏、维扬。 曹雪芹很喜欢三城。曹雪芹与三城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作家写什么,不写什么,当然是他的自由。既然他自己说,朝代、地址无考,可又为什么将南京、苏州、扬州三城直接写到小说中呢?因为这三城是《红楼梦》大厦的重要支柱,缺一不可。也可以说,三城是作者之根,是“红楼”之源。 三 红楼三城中,曹雪芹似乎对金陵情有独钟,这也情有可原,因为金陵是他的故乡,他生于此,长于此,他的童年、少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曹雪芹喜欢用“金陵”这个名字。他把书中*重要的十二位女子冠名“金陵十二钗”。他*初还把小说命名为《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金陵,是南京*早的称号之一。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于是有了“金陵”之名,“金陵”这个名字很有古意。 四 康乾时代,“两京两州”(北京、南京、苏州、扬州)都是我国大都市里**方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线城市。 清初,设江南省,统管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三地。又设两江总督衙门,两江总督是江西省、江南省的军政长官。清初,江南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江北的府县也都冠上“江南”二字。 扬州地处江北,但属于江南省,加上它的物候特征、人文风貌都具有江南特色,所以,很多时候也把扬州列入江南范畴。在小说中,曹雪芹有时候用“南省”“江南”“南边”指代,其中“江南”就用了十多次,“南边”用了二十多次。 五 《红楼梦》**回写石头想到凡间走一遭,仙僧看它心切,对它道:“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后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投胎之地是南京,“绛珠仙草”(林黛玉)的投胎之地是苏州。这意味着,在小说中,南京、苏州是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而贾家与林家都是诗礼簪缨之族,这里是不写之写。 曹雪芹为何要把两个*主要的人物放在南京、苏州,这是值得深思的。就三城来说,曹雪芹对南京、苏州可能更为熟悉。 如何将三城勾连在一起? 贾政的妹妹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而林如海被朝廷点了盐课,便到扬州担任两淮巡盐御史。除了林如海,贾家与扬州也有关联。 贾雨村与甄士隐在苏州相识,后来贾雨村又到了扬州林如海家做家庭教师。林黛玉母亲去世后,她只好到京城,投靠外祖母家。 这几层关系,把红楼三城串起来了。 六 《红楼梦》绝大多数时候是正面书写京都贾府,而对南京、苏州、扬州三城很少直接书写,多用侧笔。虽然如此,但也写出了南京、苏州、扬州*有代表性的“城市符号”。不信请看:南京写了六朝遗迹、钟山、秦淮河、石头城;苏州写了阊门、虎丘、玄墓山,还写了苏州昆曲、刺绣、特产;扬州写了绿杨城郭、运河、隋堤、二十四桥。如果作者对三城不熟悉,是很难下笔的。 当然,作家写一个地方,不会面面俱到,动人春色不须多,有时候点到即止。 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条河,京都就是流,而南京、苏州、扬州就是源。 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棵大树,京都是枝干,那么,南京是这棵树的根,苏州、扬州就是树上的绿叶与花朵。 七 曹雪芹对南京是念念不忘的。 第二回,贾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蓊蔚洇润之气 ……” 甲戌本第二回写道:“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脂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 江宁织造署内有西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自号“西堂扫花行者”,按照脂砚斋的意思,曹雪芹是故意用“后”字。 曹雪芹在南京的老宅生活了十三四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他的眷念之情。读了此段,我仿佛看见曹雪芹在某一年回到南京,在他家老宅门前徘徊的情景。 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秦淮依旧,老屋依旧,可是物是人非,树倒猢狲散,在老宅门前,曹雪芹一洒忧伤的泪。 八 曹雪芹写金陵的甄家,写贾府丫鬟鸳鸯的父母金彩夫妇在南方看房子,写贾母生气时说“回南京去”,写贾母回忆小时候老家有个叫“枕霞阁”的亭子,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南京的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陈正荣,南京市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资深媒体人,已出版作品:《诗神的魅力》(诗歌评论集)、《那年,雪飞扬》(散文集)、《南京的风花雪月》(散文集)、《紫金草》(长篇小说,已翻译成日文《金陵佳人》(随笔)、《紫金山下的二月兰》(长篇纪实文学)、《城垣》(长篇小说)。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2.3¥29.8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6.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汉字里的中国
¥13.1¥45.0 -
生活的事实
¥13.2¥3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3.4¥39.0 -
我与地坛
¥17.5¥2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4.7¥55.0 -
她们
¥15.0¥46.8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6.9¥49.8 -
字里书外
¥29.4¥49.0 -
昨日书林:西潮
¥18.4¥58.0 -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散文
¥8.5¥25.0 -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彩虹几度
¥16.4¥48.0 -
人间词话
¥6.1¥17.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8.4¥58.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人间一趟
¥27.4¥48.0 -
我谨以此对抗孤独
¥1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