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空间信息技术与生态保护融合实践——以洱海流域为例

空间信息技术与生态保护融合实践——以洱海流域为例

1星价 ¥44.9 (6.5折)
2星价¥44.9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360685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6页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23606858 ; 978-7-5236-0685-8

本书特色

1.空间技术解析洱海变迁,创新手段应对生态挑战!
2.空间信息技术 生态保护,护卫洱海流域
地理空间技术为洱海生态保护赋能
3.数字赋能,“数字洱海”建设体系助力科学治湖;多源数据融合助力洱海保护治理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9章:**章,概述,重点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特色与技术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章,研究的相关理论,重点介绍空间信息技术,遥感信息提取、生态环境时空演变与识别、面源污染响应下的种植生态区划的相关理论;第三章,洱海流域概况,重点介绍流域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自然地理情况、自然资源情况、社会经济概况等内容;第四章,遥感信息提取,重点阐述“土地利用一耕地精细化一种植结构”提取的技术方法与流程;第五章,时空演变模拟,重点讲解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景观格局、风险格局等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第六章,生态风险识别,重点论述面源污染空间分布规律、“源一汇”风险识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等理论与方法;第七章,面源污染响应,分析种植作物与面源污染响应关系,构建种植结构、施肥水平与面源污染的关系模型;第八章,种植生态区划,构建面源污染治理的种植生态区划体系;第九章,结论、建议与展望。

目录

**章 概述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特色与技术体系
一、研究特色
二、技术体系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流域的相关研究现状
二、遥感信息提取
三、时空演变模拟
四、生态风险识别
五、面源污染响应
六、种植生态区划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
**节 空间信息技术
一、S 技术
二、其他信息技术
第二节 遥感信息提取
一、面向对象分类
二、决策树
第三节 生态环境时空演变与识别
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
二、土壤流失方程
三、热点分析
四、源强估算
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第四节 面源污染响应下的种植生态区划
一、复合轮作种植结构
二、结构方程模型
三、种植生态区划
四、面源污染响应机制模型
第三章 洱海流域概况
**节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第二节 自然地理情况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水文
三、土壤类型
四、植被情况
第三节 自然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
二、矿产资源
三、动植物资源
四、自然保护区
第四节 社会经济概况
一、交通情况
二、人口分布
三、产业经济
四、土地利用情况
五、种植结构情况
第四章 遥感信息提取
**节 土地利用/ 覆被*优分类算法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耕地精细化分类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种植结构提取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建议
第五章 时空演变模拟
**节 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景观格局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多生态指标生态环境时空演变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生态风险识别
**节 耕地氮磷排放强度空间分布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源—汇”风险时空格局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 面源污染响应
**节 农业种植结构、施肥水平与面源污染响应模型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施肥水平对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影响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种植生态区划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第九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节 结论
一、构建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体系
二、构建时空演变模拟技术体系
三、构建生态风险识别技术体系
四、构建面源污染响应关系模型
五、构建种植生态区划技术体系
第二节 建议
一、夯实空间数据在生态保护中的基础作用
二、应用多种方法改进遥感信息提取质量
三、生态风险识别体系助推生态保护升级
四、科学合理施肥控制农业种植面源污染
五、种植生态区划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第三节 展望
一、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
二、研究尺度的拓展
三、水质反演的研究
四、信息化新技术的协同
五、信息化新途径的探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曾维军,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等13项;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8项,参与课题15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作者与通讯作者30余篇(SCI收录7篇,EI收录1篇,中文核心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0余件,软件著作权1件,其中**发明人5件。出版专著4部,其中副主编《土地整治体系》、《云南省中低产田改造方法与实践》专著2部,参编专著2部。获201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7年度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8年获“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三等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