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8797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4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020187973 ; 978-7-02-018797-3

本书特色

★简体中文版《巴黎评论》数字编号系列第8辑,收录传奇文学杂志《巴黎评论》对15位著名作家的独家访谈:罗伯特·潘·沃伦(《国王的人马》作者)、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作者)、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琼·狄迪恩*、J.G.巴拉德、詹姆斯·索特(《光年》作者)、比利·怀尔德(影史**编剧)、马克·斯特兰德、马丁·艾米斯、盖伊·特立斯(《邻人之妻》作者)、杰夫·戴尔、阿莉·史密斯、乔治·桑德斯、劳伦斯·费林盖蒂(《心灵的科尼岛》作者)、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琼·狄迪恩曾两次接受《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采访,**次是1978年,她作为小说家受访,访谈收入“小说的艺术”子单元;第二次是2006年,她作为非虚构作家受访,访谈收入“非虚构的艺术”子单元。2006年访谈此前已收入《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出版,本书此次收录的是其1978年访谈,聚焦作为小说家的琼·狄迪恩。) ★14位知名译者联袂翻译:《巴黎评论》系列翻译采用邀约制,坚持邀请熟谙相关受访作家的译者翻译相应篇目。《巴黎评论·作家访谈8》由陈新宇、刘雅琼、龙荻、胡凌云、雷韵、李以亮、陈以侃、贝小戎、叶芽、刘慧宁、卢肖慧、俞冰夏等14位译者联袂翻译。 ★独家收录10 幅珍贵作家手稿图:本书除收录作家访谈外,还独家收录有相关受访作家的10 幅珍贵手稿图,带你重返文学杰作的诞生现场。

内容简介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8》是《巴黎评论》数字编号系列的第8辑,收录传奇文学杂志《巴黎评论》对以下15位当代著名作家的长篇访谈:罗伯特·潘·沃伦(《国王的人马》作者)、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作者)、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琼·狄迪恩、J.G.巴拉德、詹姆斯·索特(《光年》作者)、比利·怀尔德(影史**编剧)、马克·斯特兰德、马丁·艾米斯、盖伊·特立斯(《邻人之妻》作者)、杰夫·戴尔、阿莉·史密斯、乔治·桑德斯、劳伦斯·费林盖蒂(《心灵的科尼岛》作者)、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目录

罗伯特·潘·沃伦(1957) 陈新宇/ 译 1 安东尼·伯吉斯(1973) 陈新宇/ 译 26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1974) 刘雅琼/ 译 63 琼·狄迪恩(1978) 龙荻/ 译 97 J.G. 巴拉德(1984) 胡凌云/ 译 115 詹姆斯·索特(1993) 雷韵/ 译 140 比利·怀尔德(1996) 李祎然 林逸超/ 译 177 马克·斯特兰德(1998) 李以亮/ 译 201 马丁·艾米斯(1998) 陈以侃/ 译 227 盖伊·特立斯(2009) 贝小戎/ 译 250 杰夫·戴尔(2013) 叶芽/ 译 282 阿莉·史密斯(2017) 刘慧宁/ 译 306 乔治·桑德斯(2019) 卢肖慧/ 译 332 劳伦斯·费林盖蒂(2019) 李以亮/ 译 364 恩里克·比拉—马塔斯(2020) 俞冰夏/ 译 388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巴黎评论》是二十世纪——以及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少数几份真正重要的文学杂志之一。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每期《巴黎评论》我都有,我非常喜欢上面的访谈。如果把它们编成书,那将是伟大的书,对《巴黎评论》本身也很有益。 ——欧内斯特·海明威 几乎从记事起,我就被《巴黎评论》的访谈所深深吸引。它们汇集在一起,构成对“文学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好、*现成的探究。 ——萨尔曼·鲁西迪 在我写首bu长篇小说时,每次卡住,我都会本能地从桌旁站起来,在那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重读《巴黎评论》对福克纳、纳博科夫、多斯·帕索斯、海明威或者厄普代克的访谈,努力找回对写作的信念,找到我自己的路。 ——奥尔罕·帕慕克 如果你只想认识你喜欢的作家,那么你应该去他的朗诵会或者签售会;但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们,你应该阅读《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泰晤士报》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的采访者和编辑已成为文学天才的发现者,他们就好像令人惊叹的文学标本剥制师,没有鲜血淋淋的场景,就能技艺娴熟地将那些杰出的文学大脑做成标本。这是人类文化对话史上持续时间*长的一个系列,也是我们国家伟大的遗产。——乔·大卫·贝利亚米,《千禧年末尾的写作》

作者简介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普顿、彼得·马修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六十多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持久、*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后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400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成稿,往往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阅读偏好、困惑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普顿、彼得·马修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六十多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持久、*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后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400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成稿,往往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阅读偏好、困惑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