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3410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6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100234108 ; 978-7-100-23410-8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哲学中儒、道、佛争论已久,西方哲学传来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又争论不断。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既要解决传统中国哲学经典的文本诠释问题,又要回应西方哲学的挑战:中国哲学能否建立清晰的理论体系,以及能否自证为真?本书以哲学学科的视野展开思考,厘清了传统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提出以系统性、检证性、适用性、选择性四个进路阐释并讨论传统中国哲学的理论。传统中国哲学各家有各家的真理观系统和检证真理的方法,各家真理系统适用于不同的问题。面对各家,既要广泛学习来开阔视野,也要根据自身处境和关注,选择合适的真理系统来安身立命。

目录

自序:我的学术历程 绪论 **章 中国哲学的系统性问题 **节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反省 一、前言 二、当代中国哲学理论研究的工作目标 三、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的问题定位 四、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的哲学判断 五、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的体系性需求 六、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之寻找 七、结论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 一、前言 二、概念范畴研究法的问题意识及其优缺点 三、基本哲学问题研究法的相关方法论问题 四、概念范畴与基本哲学问题的视域交融 五、结论 第三节 文本诠释进路之中国哲学方法论 一、前言 二、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研究环境 三、中国哲学的真理观与方法论问题 四、传统中国哲学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五、中国哲学的文本诠释与方法论问题 六、结论 第四节 以四方架构为中心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一、前言 二、中国国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分流与汇合 三、文本诠释进路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四、实践哲学的解释架构 五、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 六、当代中国哲学解释架构的分类判教与文本诠释功能 七、文本诠释与学术交流 八、文本诠释与知识论课题 九、文本诠释与伦理学课题 十、结论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检证性问题 **节 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问题意识之定位 一、前言 二、西方知识论问题意识的基本特质 三、西方形上学中心与知识论中心的两种知识论哲学类型 四、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问题意识的类型 五、中国知识论与西方知识论之比较与互动 六、从中国哲学的特质说中国知识论的创新与贡献的面向 七、结论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检证原理 一、前言 二、二十世纪研究成果的知识论定位 三、实践检证的问题意识说明 四、创造实践理论者的证成问题 五、学习者的否证问题 六、学习者的本体宇宙论之证成 七、学习者此在世界观下的本体工夫之检证 八、对学习者在有他在世界观下的工夫实践之检证 九、结论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检证理论 一、前言 二、中国哲学的实践特质 三、中国哲学的发生逻辑 四、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课题 五、中国哲学的检证课题中的人的因素 六、中国哲学的检证课题中的世界观因素 七、对创教者理论的检证 八、研究者的检证逻辑 九、实践者的检证逻辑 十、检证者的检证逻辑 十一、检证活动中的人物角色关系 十二、实践哲学的检证理论 十三、结论 第三章 中国哲学的三教辩证与融会贯通 **节 论儒释道哲学中的自由与命定论 一、前言 二、自由与命定论问题意识释义 三、儒家以使命化解命运的立场 四、道家融合命定与自由的智慧 五、佛教轮回受命与造命的理论 六、三教比较及如何选择与应用 七、结论 第二节 论道家道教对儒家的调适与上遂 一、前言 二、先秦孔孟哲学的理论特点与现实疏漏 三、儒者刚强的形象在角色扮演上的争议 四、道家给儒家的**课:向庄子学习看破体制的虚妄性 五、道家给儒家的第二课:向老子学习给而不取的为官之道 六、道教给儒家的第三课:敬畏神明 七、结论 第三节 论老子的圣贤智巧对庄子和孔孟的超越 一、前言 二、学派理论的认识方式与互相攻击下的误区 三、整合诸子思想的理论努力:从参照中知己知彼 四、架构诸子哲学的视野:六爻的架构 五、孔子哲学的特质和边界 六、孟子哲学的特质和边界 七、儒家面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八、庄子哲学的特质与对儒家的功用 九、老子哲学的特质与对儒家的功用 十、老子对庄子及儒家的超越 十一、法家哲学的特质与对儒家的功用 十二、佛教思想对儒道法的超越 十三、结论 第四节 论中国儒释道哲学之间的关系 一、前言 二、分析三教关系的架构 三、原始佛教要旨 四、大乘佛教要旨 五、现代人间佛教要旨 六、讨论道教之学的思路 七、庄子哲学要旨 八、老子哲学要旨 九、儒家哲学要旨 十、论三教辩争的不可能 十一、当代中国哲学家的辩争儒佛 十二、面对三教的选择与应用 十三、结论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儒法辩证与会通 **节 论法家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儒道的辩证与汲取 一、前言 二、《韩非子》各篇章要旨及其与法术势的关系 三、《韩非子》中的重势思想 四、《韩非子》中的重法思想 五、《韩非子》中的重术思想 六、韩非对老子的吸收与转化 七、韩非与儒家的辩争与解消 八、结论 第二节 论儒家与法家的会通 一、前言 二、儒家特质 三、法家特质 四、儒家的不足 五、法家的不足 六、儒以法互补 七、法以儒互补 八、《人物志》的儒法并重 九、道家对儒法的补充 十、结论 第三节 论儒家为会通中国哲学的*大公约数 一、前言 二、从儒学的理解与运用谈儒学在方法论上的新突破 三、儒家与墨家冲突之消弭 四、儒家与道家庄子冲突之消弭 五、儒家与道家老子之互补与融合 六、儒家与法家冲突之消弭 七、儒家与佛教冲突之消弭 八、儒家是中华文明各学派的*大公约数 九、儒家在今日世界的角色功能 十、结论 结语 一、系统性之中国哲学“四方架构” 二、检证性之四个角色进路 三、适用性之《周易》六爻阶层架构 四、选择性之世间出世间法抉择 杜保瑞著作一览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