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5507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3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508550794 ; 978-7-5085-5079-4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四辑,共60篇。包括了作者彭龄、章谊几十年的散文精华,浸透着夫妇俩几十年在外交和文学上所付出的才华和智慧乃至做人的风范。作者作为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外交官,自然经历过不少激动人心的事件,接触过不少官方或民间的优秀人物,并将其诉诸笔端。 读完它吧,你会收到一个文学和文化、知识和智慧的“大礼包”! 彭龄、章谊伉俪是我的同窗学友,曾共度青春,共读青春。现虽白髮如冠,雪染双鬓,依然勤奋笔耕。《书影月痕》好似一处浓缩的图书馆——小至袖珍;又好似一册精编的书目——散文诗般的索引。作者犹如导游,引导我们观赏中外文学大花园——争芳斗艳,繁花似锦;又好似一次次盛会的主持,向我们介绍赴会嘉宾——古今中外著名的作家、诗人,以及他们闻名传世的作品。让“读书无用论”见鬼去吧!莎士比亚说得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仲跻昆(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 彭龄、章谊伉俪,一位是解放军武官,文质彬彬的儒将;一位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是机敏干练的记者。两人长期在国外任职,工作相携相助,业余则联手为文,老当益壮,至今不辍。 《书影月痕》是一部以外国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宏文之结集。煌煌六十篇,大多描述作者毕生专注的阿拉伯文事以及有家门渊源和时代情愫的苏俄文学,同时触及诸多欧美和亚非文人墨客。大凡说事,无不饱含深湛的沧桑之论;谈艺,则慧眼独具,笔下生辉;忆人,如促膝畅谈,倾诉肺腑;论谊,主客互动,情感交融。文集如其名:岁月之留痕,笔锋之光影,充满诗情画意,读罢令人感悟良多。 ——高秋福(新华社前副社长,高JI记者) 我曾与本书作者一起在埃及工作多年,他们一直是我尊敬的学长。我总是钦佩他们在从事外交工作中注重文化的交往,更羡慕他们以儒雅和真情结交朋友并以深情的笔触形成优美的文字。每次读到他们以文会友的文章,都深受感动。光阴荏苒,如今捧读《书影月痕》,很多熟悉的面容和场景浮现眼前,无比亲切。文集好似一条金丝把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外交与文学叠加,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相辉映,展现的是对中华文明的深爱和“美美与共”的图景。这部文集恰是用深厚的文学素养、特殊的经历,加上勤奋酿就的琼浆,值得品味和珍藏。 ——吴思科(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埃及大使) 《书影月痕》是一部文思妙曼而隽永的灵秀之作,写名家名作、传奇故事、异国风情。读之,丰富的是我的人生,开拓的是我的视野。 ——阎纯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作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彭龄、章谊夫妇多年驻外期间和退休后的随笔文集,分四辑:(1)常驻国外期间探访作家、艺术家、学者故居,博物馆、墓地或其他纪念地时的所思所感;(2)除苏联(俄罗斯)、阿拉伯之外的其他国家作家作品品评与思考;(3)对苏联(俄罗斯)作家作品的品评与思考;(4)对阿拉伯国家作品的品评与思考。它们包括了作者几十年的散文精华,浸透着夫妇俩几十年在外交和文学上所付出的才华和智慧乃至做人的风范。作者出身文学和翻译世家(彭龄为翻译家曹靖华之子),又有长年驻外工作和游历的经历,其阅历和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感悟非一般人所能及。

目录

相见牡丹时 我们在聆听 她就是大海 天涯尽知音 希腊魂 追寻拜伦的足迹 *后的避风港 一本“带着温度的记忆”的书 还是那颗头颅,还是那颗心 追忆谢甫琴柯 你的荣耀越过高山,远达秦马秦 喀秋莎的歌声依旧像明媚的春光 韦素园与果戈理的《外套》 走近布宁 她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前进 他是一棵绿树 黄胄还有对“洋弟子”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龄,本名曹彭龄,1961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毕业,解放军外事工作干部,曾任中国驻叙利亚使馆副武官,驻黎巴嫩、伊拉克、埃及使馆武官,少将军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顾问、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 他们夫妇单独或合作出版了《西亚风情》、《而今百龄正童年——记曹靖华》、《黎巴嫩散记》、《重返巴格达》、《不尽天涯路》、《受命打通“地狱之门”的人》、《埃及漫步》、《走进迦南地》、《岁月流痕》等散文集及传记《伏牛山的儿子——曹靖华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