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 第三卷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 第三卷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

1星价 ¥148.5 (7.5折)
2星价¥148.5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1742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60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309174229 ; 978-7-309-17422-9

本书特色

近现代报刊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时代的镜像,报刊阅读则是新闻消费和意义生产的主要方式。读者在读报时分的所思、所言、所记,就是在观察自我、想象他者、阅读社会。 阅读史特别强调读者“读什么”。本书广泛采用报刊、日记、书信、回忆录、年谱、文集等多类型史料,尤其注重稿本、抄本珍稀史料的运用,以读者留下的“零碎”文本为基本线索,呈现不同时空中的阅读个案;通过文本的聚合、连接与穿插,结合特定历史语境和社会情境,在时空变奏中多角度呈现具体的阅读场景和社会话语,探究读者的新闻解读、知识获取、家国情怀与心路历程。 读者的报刊阅读本身便是事件,存在多元的复调,报刊对读者的影响可谓“月映万川”。读者的意愿、想象、观念与主义,在阅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节点,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意义网络,展现了近现代社会的复杂面相。

内容简介

如果说报刊是时代与社会的镜像,读报人的记录是镜像投出的光影,那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报刊阅读呈现出何种图景呢? 纷乱时局折射了蓬勃且多元的阅读景象。青年学生的读报活动与思想转变、报刊舆论与学生运动、抗日宣传与读者反响、民主观念传播与知识分子读报活动、社会思潮与报刊多元化、都市报刊与读者文化生活、政党报刊与群众运动、地方报刊与基层言说、学术刊物与知识分享等,都在本卷中得到了细致深入的展现。 翻腾的社会声浪从未脱离时代命运。政治主题与家国情怀在每一位读报人的记录中回响、共振,汇成高昂激越的主旋律。从读者群体到党派群体,从党报的影响力到意识形态斗争,从统一战线到抗日烽火,从国共分裂到三年内战,报刊阅读史贯穿着一条主线:救亡图存。 本卷通过对内战、抗日、第三条道路在报刊传播中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大量个案为依托,描绘出“报刊地理”“接受政治”与读报活动的复杂网络。

目录

导论 **章 十年内战时期报刊发行与阅读的推广 **节 十年内战时期报刊的发行与传播 一、报业发展与地理分布 二、杂志业的发展 三、报刊发行与传播 第二节 教育发展与阅读理念的强化 一、教育发展与民众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报刊新闻价值与阅读理念的强化 三、读、剪、存:剪报活动的兴起及技术史考察 第三节 阅报教育与儿童读报活动的开展 小结 第二章 十年内战时期阅报组织与公共阅读的发展 **节 官方对公共阅读的推动 第二节 民众阅报处与公共阅读的推广 第三节 民众阅报牌的发展 第四节 民众阅报处的运行与日常管理 第五节 公共阅读规模及社会影响 第六节 图书馆的报刊阅读状况 小结 第三章 十年内战时期时局变动、新闻呈现与读者观感 **节 重大新闻叙事与读者的阅读心理 一、“九一八”事变的新闻叙事与读者观感 二、“一·二八”事变与读者反响 三、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与读者读报感想 四、西安事变相关报道对读者的心理影响 第二节 学生报刊阅读际遇与心路历程 第三节 传统士绅的报刊阅读活动 第四节 学者的报刊阅读 一、本土学者的报刊阅读 二、海归学者的报刊阅读 第五节 作家、艺术家的文艺报刊阅读与感想 第六节 小学教师的读报活动与思想历程 第七节 党政官员的报刊阅读与时局观察 第八节 建构历史场景:胡适的剪报活动与意义呈现 小结 第四章 报刊采编、读者阅读与交往网络 **节 编者与读者的互动 第二节 《东方杂志》与读者和作者的沟通 第三节 邹韬奋与读者的交往活动 第四节 胡适的办刊活动、阅读实践与交往网络 第五节 作者投稿与思想历程 第六节 书信、报刊与读者交往网络 小结 第五章 十年内战时期中共报刊发行、阅读及影响 **节 党报党刊的发行与推广 第二节 公共读报活动与报刊宣教作用的提升 第三节 个人读报活动与时局述评 小结 第六章 抗战时期报刊的空间分布、发行范围与时代特色 **节 抗战时期报刊内迁与格局变化 第二节 国统区报刊的发行与影响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报刊的发行与影响 第四节 沦陷区及上海“孤岛”时期的报刊发行情况 小结 第七章 抗战时期读者的报刊阅读活动 **节 卢沟桥事变与读者读报的反响 一、卢沟桥事变与官场的复杂阅读心态 二、传统士绅的阅报记录与悲恨情绪 三、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读报感想与家国情怀 第二节 淞沪会战报道与读者阅读心境 第三节 抗战时期读者群体的报刊阅读、时局观察与精神世界 一、党政官员、军官的读报活动与时局评析 二、学者的报刊阅读与家国情怀 三、文艺界人士的报刊阅读与精神寄托 四、学生的报刊阅读与社会焦虑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的报刊阅读 第五节 《新华日报》的读者本位意识及其影响 一、以读者为中心的办报精神 二、突破封锁与推广发行 三、读者阅读与社会影响 小结 第八章 中共延安时期读报组的知识共享、群体互动与社会影响 **节 读报组的发展轨迹与地理分布 第二节 读与听:读报组的知识共享与群体互动 第三节 读报组对乡村文化教育的推动及社会影响 小结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报刊的发行与阅读 **节 解放战争时期报刊的发行与传播 一、国统区报刊及其发行状况 二、解放区报刊及其发行状况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报刊政治、读者阅读与价值选择 一、国统区读者的读报活动与时局观察 二、解放区的报刊阅读与革命话语 三、进步作家的读报活动与革命情怀 第三节 《观察》的发行、阅读与社会影响 一、扩大作者队伍与提升刊物品质 二、吸纳直接订户与夯实发行基础 三、扩大发行与注重影响 四、公共讨论与阅读反响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建国,1970年出生,湖南东安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任教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和媒介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独著**、三卷,合著第二卷)、《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网络消费、社交与文化变奏》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