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 第一卷 晚清时期(1815-1911)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 第一卷 晚清时期(1815-1911)

1星价 ¥141.0 (7.5折)
2星价¥141.0 定价¥1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1734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56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309173475 ; 978-7-309-17347-5

本书特色

近现代报刊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时代的镜像,报刊阅读则是新闻消费和意义生产的主要方式。读者在读报时分的所思、所言、所记,就是在观察自我、想象他者、阅读社会。 阅读史特别强调读者“读什么”。本书广泛采用报刊、日记、书信、回忆录、年谱、文集等多类型史料,尤其注重稿本、抄本珍稀史料的运用,以读者留下的“零碎”文本为基本线索,呈现不同时空中的阅读个案;通过文本的聚合、连接与穿插,结合特定历史语境和社会情境,在时空变奏中多角度呈现具体的阅读场景和社会话语,探究读者的新闻解读、知识获取、家国情怀与心路历程。 读者的报刊阅读本身便是事件,存在多元的复调,报刊对读者的影响可谓“月映万川”。读者的意愿、想象、观念与主义,在阅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节点,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意义网络,展现了近现代社会的复杂面相。

内容简介

近现代报刊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时代的镜像,报刊阅读则是新闻消费和意义生产的主要方式。读者在读报时分的所思、所言、所记,就是在观察自我、想象他者、阅读社会。
阅读史特别强调读者“读什么”。本书广泛采用报刊、日记、书信、回忆录、年谱、文集等多类型史料,尤其注重稿本、抄本珍稀史料的运用,以读者留下的“零碎”文本为基本线索,呈现不同时空中的阅读个案;通过文本的聚合、连接与穿插,结合特定历史语境和社会情境,在时空变奏中多角度呈现具体的阅读场景和社会话语,探究读者的新闻解读、知识获取、家国情怀与心路历程。
读者的报刊阅读本身便是事件,存在多元的复调,报刊对读者的影响可谓“月映万川”。读者的意愿、想象、观念与主义,在阅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节点,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意义网络,展现了近现代社会的复杂面相。

目录

导 论 一、读者本位意识与报刊阅读的时空延展 二、社会记忆与读者阅读的时代变迁 三、读者阅读实践与意义之网的建构 **章 早期报刊传播与读者阅读(1815—1879) **节 早期传教士中文刊物的传播、阅读及影响 一、海外传教士中文刊物的传布与阅读 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世界知识的阅读及想象 三、宗教刊物发展与口岸城市的读“刊”活动 四、宗教刊物的大众化与社会启蒙进程 五、《上海新报》与读报内容的转向 六、《中外新闻七日录》与地方性阅读 第二节 洋务派官绅的报刊阅读与新闻认知 一、新闻纸的引入与洋务派官绅的读报活动 二、新闻纸与李鸿章的对外交涉 第三节 早期商业报刊的多元呈现与读者阅读 一、19世纪70年代的《申报》与读者阅读 二、19世纪70年代其他报刊的发行与阅读 小结 第二章 1880年至甲午前后的报刊阅读 **节 19世纪80年代的报刊发行与阅读 一、19世纪80年代的宗教报刊与读者阅读 二、19世纪80年代广州、天津的商业报刊与读者阅读 三、19世纪80年代的《申报》传播空间、阅读地理与读者反响 四、《点石斋画报》与读者阅读 五、乡绅的资讯获取与《申报》新闻传播:以《咸丰同治光绪兵事日记》为例 第二节 甲午时局、新闻呈现与读者阅读 一、甲午之前报刊发行、传播与阅读 二、报刊地理、甲午时局与士绅的读报活动 三、抄报活动:《鸡林记事》与甲午时局的新闻呈现 小结 第三章 维新时期的报刊阅读与社会影响 **节 《时务报》的发行与“阅读共同体”的建构 一、官方发行与“制度化阅读” 二、发行网络、人脉资源与阅读群体的扩展 三、互动与互进:阅读共同体的形成 第二节 维新时期商业报刊的传播与读者阅读 一、维新前后报刊的发行与影响 二、维新时期商业报刊的时政报道与读者阅读 第三节 维新时期湖南的学会、报刊与读者阅读 一、维新时期湖南的学会、学校与读报风气 二、南学会的公共读报活动与湖南维新报刊的影响 第四节 维新时期其他报刊的传播与阅读 一、《知新报》的“依附性阅读”与延展 二、《国闻报》的发行与阅读 三、维新时期一些地域性、专业性报刊的发行与阅读 四、19世纪末《万国公报》发行与读者反响 小结 第四章 20世纪初报刊发行与读者阅读 **节 报刊的大众化与发行网络的延伸 一、报刊的多元化、大众化态势 二、报刊发行网络与辐射范围的拓展 三、各地报刊销量与读者阅读的延伸 第二节 士绅的报刊阅读与观念世界 一、传统士绅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 二、新思潮与士绅读报的复杂心态 三、乡绅们的报刊阅读与社会心态 四、《文明小史》中的报刊阅读现象 五、清末的抄报人与抄报活动 第三节 学生社会的报刊阅读活动与观念变革 一、清末学堂发展与学生读报活动的推广 二、《新民丛报》的阅读冲击与学生世界观的变化 三、留学生报刊阅读与学生民主革命思想的涌动 四、《民报》等海外革命报刊的阅读与影响 五、国内革命报刊阅读与学生革命思潮的发展 六、学生读报与思想历程:周作人的早期读报活动(1898—1905) 七、南洋公学学生庄文亚的读报抄报活动(1902—1903) 小结 第五章 辛亥时局与报刊读者的阅读心态 **节 辛亥革命、报刊造势与社会心理影响 第二节 革命形势、社会恐慌与官绅的读报心态 第三节 革命报刊、革命想象与革命运动 小结 第六章 劝民读报与公共读报活动的发展 **节 办报与读报:报刊大众化的探索与困惑 一、维新之前报人办报与下层社会的读报问题 二、下层社会的阅报困境与劝民读报 三、白话报刊与下层社会的阅读面向 四、白话启蒙与现实阅读困境 第二节 早期阅报组织与公共读报活动的发展 一、报馆集报与报人读报 二、晚清书院与公共读报活动的发展 三、甲午之前阅报场所发展与公共读报方式的演进 四、维新前后的阅报组织与读报活动 第三节 阅报社与公共阅读的推广 一、官办阅报社与读报活动的推广 二、民办阅报社与读报风气的拓展 三、阅报社规章与公共阅读的制度化 四、讲报活动与报刊知识的传播 小结 余 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建国,1970年出生,湖南东安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任教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和媒介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独著**、三卷,合著第二卷)、《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网络消费、社交与文化变奏》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