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552568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15525686 ; 978-7-5155-2568-6
本书特色
☆尘封六十余载世间仅存手稿首度面世。
☆《羊舍一夕》珍贵手稿,被收藏家收藏,汪家后代之前都无从得知。小楷抄就,在汪曾祺手稿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寂寞和温暖》是汪老写了5遍的稿子,现收藏于汪家。从手稿中不仅可以看到作家写作时的状态、修改的情况等,更重要的是,书写、手泽,这是一般读书人、爱书人非常愿意亲近的。
☆汪曾祺手稿 黄永玉插图,两位大家的激情碰撞,颇具收藏价值。
☆文字平淡质朴,深得自然之妙趣,于不经意间渗透出睿智、从容的生活智慧。
☆本书文本由李建新汇校,他对汪曾祺作品的校勘工作获得了汪先生家人与研究界的普遍认可。
内容简介
1958年,汪曾祺到张家口农业研究所“劳动改造”。1962年,《人民文学》刊发五十年代中期曾活跃一时作家的新篇章,汪曾祺创作了一篇描写果园劳动生活的短篇小说《羊舍一夕》,副题又名为《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
《人民文学》于1962年2月号推出此小说,同时还请画家黄永玉绘了插图。给《人民文学》交稿的时候,汪曾祺先生用毛笔小楷亲自手抄写了一份稿子,这份稿子后由收藏家收藏,世间仅存一份。
本书以这份“珍贵手稿”为主要内容,加以释文,同时附录汪曾祺先生同时代创作的两个短篇小说《看水》《王全》,并收录《寂寞和温暖》的手稿。
前言
序言
序:也是旱香瓜
汪朗
汪曾祺生前身后出版的几百种作品集中,这本小书算是比较独特的。书中只收录了老头儿两篇作品的手稿和三篇小说的汇校本。手稿一篇是1961年11月25日写成的《羊舍一夕》,另一篇是1980年1月24日改完的《寂寞和温暖》第三稿。没啥看头。也还有点看头。
没啥看头,是说内容太单薄。随便翻翻,个把钟头也就翻到头了。再想看点别的,没了。有点看头,是说除了读文章,还能从手稿中悟出点道道,值得花点功夫。
老头儿作品的手稿,留存不多,毛笔写的手稿,更是少之又少。而《羊舍一夕》,就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篇,甚至可能是唯一的一篇。此次《羊舍一夕》手稿能够出版,要感谢陈晓维先生从拍卖会上拍得此物,并愿意公之于世。
目录
序:也是旱香瓜/汪朗
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
寂寞和温暖
《羊舍一夕》汇校
附:王全
看水
整理、汇校说明/李建新
相关资料
羊舍一夕
——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
一、夜晚
火车过来了。
“216!往北京的上行车。”老九说。
于是他们放下手里的工作,一起听火车。老九和小吕都好像看见:先是一个雪亮的大灯,亮得叫人眼睛发胀。大灯好像在拼命地往外冒光,而且冒着汽,嗤嗤地响。乌黑的铁,铮黄的铜。然后是绿色的车身,排山倒海地冲过来。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每回看到灯光那样猛烈地从树墙子上刮过去,你总觉得会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可是火车一过,还是那样:树墙子显得格外的安详,格外的绿。真怪。
这些,老九和小吕都太熟悉了。夏天,他们睡得晚,老是到路口去看火车。可现在是冬天了。那么,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小吕想象,灯光一定会从树墙子的枝叶空隙处漏进来,落到果园的地面上来吧。可能!他想象着那灯光映在大梨树地间作的葱地里,照着一地的大葱蓬松的,干的,发白的叶子……
车轮的声音逐渐模糊成为一片,像刮过一阵大风一样,过去了。
“十点四十七。”老九说。老九在附近山头上放了好几年羊了,他知道每一趟火车的时刻。
留孩说:“贵甲哥怎么还不回来?”
老九说:“他又排戏去了,一定回来得晚。”
小吕说:“这是什么奶哥!奶弟来了也不陪着,昨天是找羊,今天又去排戏!”
留孩说:“没关系,以后我们就常在一起了。”
老九说:“咱们烧山药吃,一边说话,一边等他。小吕,不是还有一包高山顶吗?坐上!外屋缸里还有没有水?”
“有!”
羊舍一夕
——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
一、夜晚
火车过来了。
“216!往北京的上行车。”老九说。
于是他们放下手里的工作,一起听火车。老九和小吕都好像看见:先是一个雪亮的大灯,亮得叫人眼睛发胀。大灯好像在拼命地往外冒光,而且冒着汽,嗤嗤地响。乌黑的铁,铮黄的铜。然后是绿色的车身,排山倒海地冲过来。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每回看到灯光那样猛烈地从树墙子上刮过去,你总觉得会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可是火车一过,还是那样:树墙子显得格外的安详,格外的绿。真怪。
这些,老九和小吕都太熟悉了。夏天,他们睡得晚,老是到路口去看火车。可现在是冬天了。那么,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小吕想象,灯光一定会从树墙子的枝叶空隙处漏进来,落到果园的地面上来吧。可能!他想象着那灯光映在大梨树地间作的葱地里,照着一地的大葱蓬松的,干的,发白的叶子……
车轮的声音逐渐模糊成为一片,像刮过一阵大风一样,过去了。
“十点四十七。”老九说。老九在附近山头上放了好几年羊了,他知道每一趟火车的时刻。
留孩说:“贵甲哥怎么还不回来?”
老九说:“他又排戏去了,一定回来得晚。”
小吕说:“这是什么奶哥!奶弟来了也不陪着,昨天是找羊,今天又去排戏!”
留孩说:“没关系,以后我们就常在一起了。”
老九说:“咱们烧山药吃,一边说话,一边等他。小吕,不是还有一包高山顶吗?坐上!外屋缸里还有没有水?”
“有!”
于是三个人一起动手:小吕拿沙锅舀了多半锅水,抓起一把高山顶来撮在里面。这是老九放羊时摘来的。老九从麻袋里掏山药—他们在山坡上自己种的。留孩把炉子通了通,又加了点煤。
屋里一顺排了五张木床,联成一个大炕。一张是张士林的,他到狼山给场里去买果树苗子去了。隔壁还有一间小屋,锅灶俱全,是老羊倌住的。老羊倌请了假,看他的孙子去了。今天这里只剩下四个孩子:他们三个,和那个正在排戏的。
屋里有一盏自造的煤油灯—老九用墨水瓶子改造的,一个炉子。
外边还有一间空屋,是个农具仓库,放着硫铵、石灰、DDT、铁桶、木叉、喷雾器……外屋门插着。门外,右边是羊圈,里边卧着四百只羊;前边是果园,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点葱,还有一堆没有窖好的蔓菁。现在什么也看不见,外边是无边的昏黑。方圆左近,就只有这个半山坡上有一点点亮光。夜,正在深浓起来。
二、小吕
小吕是果园的小工。这孩子长得清清秀秀的。原在本堡念小学。念到六年级了,忽然跟他爹说不想念了,要到农场做活去。他爹想:农场里能学技术,也能学文化,就同意了。后来才知道,他还有个心思。他有个哥哥,在念高中,还有个妹妹,也在上学。他爹在一个医院里当炊事员。他见他爹张罗着给他们交费,买书,有时要去跟工会借钱,他就决定了:我去作活,这样就是两个人养活五个人,我哥能够念多高就让他念多高。
这样,他就到农场里来做活了。他用一个牙刷把子,截断了,一头磨平,刻了一个小手章:吕志国。每回领了工资,除了伙食、零用(买个学习本,配两节电池……),全部交给他爹。有一次,不知怎么弄的(其实是因为他从场里给家里买了不少东西:菜,果子),拿回去的只有一块五毛钱。他爹接过来,笑笑说:
“这就是两个人养活五个人吗?”
吕志国的脸红了。他知道他偶然跟同志们说过的话传到他爹那里去了。他爹并不是责怪他,这句嘲笑的话里含着疼爱。他爹想:困难是有一点的,哪里就过不去呢?这孩子!究竟走怎样一条路好:继续上学?还是让他在这个农场里长大起来?
小吕已经在农场里长大起来了。在菜园干了半年,后来调到果园,也都半年了。
在菜园里,他干得不坏,组长说他学得很快,就是有点贪玩。调他来果园时,征求过他本人的意见,他像一个成年的大工一样,很爽快地说:“行!在哪里干活还不是一样。”乍一到果园时,他什么都不摸头,不大插得上手,有点别扭。但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原来果园对他说来是个更合适的地方。果园里有许多活,大工来做有点窝工,一般女工又做不了,正需要一个伶俐的小工。登上高凳,爬上树顶,绑老架的葡萄条,果树摘心,套纸袋,捉金龟子,用一个小铁丝钩疏虫果,接了长长的竿子喷射天蓝色的波尔多液……在明丽的阳光和葱茏的绿叶当中做这些事,既是严肃的工作,又是轻松的游戏,既“起了作用”,又很好玩,实在叫人快乐。这样的活,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不论在身体上、情绪上,都非常相投。
小吕很快就对果园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字:金冠、黄奎、元帅、国光、红玉、祝;烟台梨、明月、二十世纪、蜜肠、日面红、秋梨、鸭梨、木头梨;白香蕉、柔丁香、老虎眼、大粒白、秋紫、金铃、玫瑰香、沙巴尔、黑汗、巴勒斯坦、白拿破仑……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有时组长给一个调来不久的工人布置一件工作,一下子不容易说清那地方,小吕在旁边,就说:“去!小吕,你带他去,告诉他!”小吕有一件大红的球衣,干活时他喜欢把外面的衣裳脱去,于是,在果园里就经常看见通红的一团,轻快地、兴冲冲地弹跳出没于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丛绿之中,惹得过路的人看了,眼睛里也不由得漾出笑意,觉得天色也明朗,风吹得也舒服。
小吕这就真算是果园的人了。他一回家就是说他的果园。他娘、他妹妹都知道,果园有了多少年了,有多少棵树,单葡萄就有八十多种,好多都是外国来的。葡萄还给毛主席送去过。有个大干部要路过这里,毛主席跟他说:“你要过沙岭子,那里葡萄很好啊!”毛主席都知道的。果园里有些什么人,她们也都清清楚楚的了,大老张、二老张、大老刘、陈素花、恽美兰……还有个张士林!连这些人的家里的情形,他们有什么能耐,她们也都明明白白。连他爹对果园熟悉得也不下于他所在的医院了。他爹还特为上农场来看过他儿子常常叨念的那个年轻人张士林。他哥放暑假回来,第二天,他就拉他哥爬到孤山顶上去,指给他哥看:
“你看,你看!我们的果园多好看!一行一行的果树,一架一架的葡萄,整整齐齐,那么大一片,就跟画报上的一样,电影上的一样!”
小吕原来在家里住。七月,果子大起来了,需要有人下夜护秋。组长照例开个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小吕说,他愿意搬来住。一来夏天到秋天是果园*好的时候。满树满挂的果子,都着了色,发出香气,弄得果园的空气都是甜甜的,闻着都醉人。这时节小吕总是那么兴奋,话也多,说话的声音也大,好像家里在办喜事似的。二来是,下夜,睡在窝棚里,铺着稻草,星星,又大又蓝的天,野兔子窜来窜去,鸹鸹悠叫,还可能有狼!这非常有趣。张士林曾经笑他:“这小子,浪漫主义!”还有,搬过来,他可以和张士林在一起,日夜都在一起。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以短篇小说、散文和样板戏闻名,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被誉为“中国ZUI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ZUI后一个士大夫”。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2.3¥29.8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6.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汉字里的中国
¥13.1¥4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3.4¥39.0 -
生活的事实
¥13.2¥3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4.7¥55.0 -
我与地坛
¥17.5¥28.0 -
字里书外
¥29.4¥49.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6.9¥49.8 -
她们
¥15.0¥46.8 -
昨日书林:西潮
¥18.4¥5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2.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9¥45.0 -
人间词话
¥7.0¥17.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5.4¥49.8 -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彩虹几度
¥31.2¥48.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人间一趟
¥27.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