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

包邮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

走近新科技丛书

1星价 ¥15.8 (7.9折)
2星价¥15.8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1075260X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83
  • 出版时间:2002-05-01
  • 条形码:9787810752602 ; 978-7-81075-260-2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硅谷产学创新体制的正反馈效应,探索这种体制形成的种种历史因素,从理论上对这种高技术创业激励体制的内在构成和集群效应做了深刻地分析,既有助于我们领悟硅谷高技术创业的成功之道,又能激发我们推动高技术产业的热情和思路。结合中关村的高技术创业实践,从产学合作创新的视角分析中关村高技术创业中存在的种种体制“缺位”现象,提出中关村激励高技术创业的基本思路,也是本书关注的焦点。此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客观地理解硅谷目前所面对的形势,针对网络泡沫所引发的硅谷“寒流”,本书还从产学创新体制的总体构架,对硅谷高技术产业创新和网络经济的未来提出了相对乐观的看法。

目录

1 激动人心的创业年代
 一 硅谷疆域的开拓者
 二 个人电脑时代的创业者
 三 网络时代的创业者
2 求解硅谷成功之道
 一 产业界主导型的研究生教育计划
 二 学术界主导型的大学科技园计划
 三 政府推动型的工业园计划
 四 硅谷成功的因素
3 惊涛拍岸,堆起产学创新集群
 一 硅谷产学创新的生态系统
 二 硅谷产学创新系统的集群效应
4 点石成金,功在产学创新体制
 一 社群资本:产学体制运行的基础 
 二 激励技术创新的正反馈机制
 三 硅谷产学创新体制
5 体制建设的“**推动力”
 一 产学创新的政府激励
 二 推进产学创新的几种招数
6 硅谷热中的中关村
 一 挺身而出的**代
 二 才情并举的第二代
 三 中西合璧的第三代
 四 创业大潮中的新生代
7 中关村问题:体制缺位
 一 中关村发展中的问题
 二 建设高效运作的产学创新体制
8 潮起潮落论硅谷
 一 “寒流”突袭中的硅谷
 二 西方不亮东方亮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建军,1964年8月1日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副主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科技政策学、技术创新管理、科技战略管理专题等。研究方向主要是科技政策分析和技术创新管理,以及科技活动与战略决策中的社会伦理选择等科技哲学与社会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