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1058730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4-07-01
  • 条形码:9787810587303 ; 978-7-81058-730-3

前言

序 ——中国传媒区域经济格局的思考 中国的传媒经济正面临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机。这不仅因为中国的国民经济正进入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期,也因为中国传媒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日渐开明,还因为中国传媒人对传媒经济市场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刻。 历史早已证明,作为一个有13亿勤劳勇敢智慧人民、960万平方公里沃土疆域的大国,中国——只要政治昌明,就能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以及文化奇迹。 事实显示,中国的传媒经济正在成为飞速发展的中国国民经济的强劲的组成部分。据荷兰AC尼尔森公司调查,2002年中国内地广告花费总额达到1OO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在全球*大广告市场的排行由2000年的第10位跃居前5位,与德国、英国相当。广告市场规模*大的前两位分别是美国和日本。尼尔森公司估计,以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可能在2010年以前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另据全球*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预测,全球娱乐与传媒产业未来5年内每年将以7.2%的速度增长,而中国未来5年信息传媒产业的增长速度约是世界增长率的3倍。具体地讲,2003年中国广告经营额将达到1 000亿元,而2007年至2008年将突破2000亿元。资料显示,国际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年广告营业总额一般占其国内生产总额的1.5%左右,美国超过了2%,而我国广告收入占GDP比例目前还不到1%。可见,我国传媒经济尚有相当巨大的发展潜力空间。何况,传媒经济还不仅仅是广告经济。所以,中国的传媒经济不仅是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在当今世界传媒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也格外引人瞩目。 但是,乐观的成绩与前景,并不意味着我国传媒经济的运营就已经达到了理想的境界。同样是上面的数据,又使我们看到了差距。仅就广告收入来看,我国广告收入占GDP的比例目前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仅反映出广告收入总量上的弱点,也反映出传媒产业开发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应占有的广告经济空间时存在的局限。造成这种局限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传媒经济区域格局的不合理是可见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媒是在行政区域内划地为牢生长的。只有极个别得益于政策许可的中央媒体有机会享受到跨区域经营的好处。所以,总体上看,我国的传媒虽然数量上也还不少,但却普遍个头较小。近年来,集团化浪潮风起云涌,但局限在各自行政区域领地内;不少传媒集团个头是大了不少,但与国际传媒集团相比,仍显势单力薄。而且,问题还不仅在这些表面的体量大小的比较,更重要的在于,这种状况造成当前我国传媒业界人员缺乏跨区域经营的经验,缺乏在广阔的经济空间中纵横驰骋、竞争拼搏、接受“优胜劣汰”这一铁的法则考验的经验。中国加入WTO,已把中国推上了直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舞台。中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形成一种体制与机制,让其有利于产生一批(而非一两个)突破行政区域局限,能够跨区域经营,在更大规模上快速发展强大的传媒巨人。这是一支传媒巨人的梯队!这样才有希望保证中国传媒在与国际传媒的搏击中,不断产生赢取中国金牌的选手!在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东、西、南、北、中,都应该产生驰骋全国,叫响海内外的传媒品牌!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同时,中国又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很大的国家。“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迫切的现实课题。 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曾有学派用“梯度”来表达不同经济区域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差异,很形象地反映了不同地理空间中的区域经济差异在呈现时的某种明显性、垂直落差式的悬殊性、跨跃上的困难性。技术和经济上的创新活动的传播与扩散,也只能是顺梯度依序上下台阶进行,很难实现跨跃空间的传播与扩散。自然,这也再度说明贫困地区要赶上发达地区的困难。 但是,在信息时代,信息革命所产生的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却使信息流在区域间的运动首先突破了地理局限的循序渐进格局,使“梯度”在信息流面前失去了意义。换句话说,信息时代区域之间的信息流因为超越了空间乃至时间,尽管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梯度,但信息传输与信息享用却可以无差异、无梯度地进行。这样一来,凡是可以随同信息流一起运动的区域发展要素及某些要素成分,如科技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密切相关的文化教育成分等等,都可以随现代信息传播跨地域、跨梯度地进行,从而使相关领域的区域差距逐渐缩小。这种情形和道理,正如推自行车上楼梯,原本是很吃力的,但如果在楼梯边上修一道斜坡,将自行车在斜坡上往上推就会省力很多。信息传播革命就恰如在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上铺设了一块“滑板”! ……

目录

**编中国传媒经济研究概观
中国传媒经济研究概观吴信训金冠军
第二编东西部传媒经济比较透视
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四川传媒业陈华
上海文广集团的五年战略——“一多三跨”、“四个翻番”叶志康
上海文新集团的新跨越胡劲军
东方卫视:从地方媒体出发陈梁
中国东西部传媒经济的失衡及对策探讨吴信训
论东西部电视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欧阳宏生刘茜
传媒区域聚集规律分析——基于区域发展与传媒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陆小华
“西部电视特区”刍论蔡尚伟李琦琳
上海报业经济现状与发展战略探讨许正林
西部卫视营销宣传现状分析梁英
寡占模型与成都报业市场的价格博弈白冰
浅谈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传媒经济意义崔斌箴佘明
第三编宏观传媒经济态势瞭望
中国传媒业的历史方位与现实趋势喻国明
数字电视:撬动中国广电产业变局黄升民宋红梅
未来中国媒介管理发展的十大趋势邵培仁
新政策对新闻出版业意味着什么——十九号文件解读曹鹏
传媒产业转制研究周鸿铎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西部报纸的应对陈舒平
报业的产业化运作意味着什么叫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引言董天策
媒体扩张的契机和挑战孔祥科施宇
从全新产业链展望制播体制变革谭民望
都市报发展空间思考黄晓忠
品牌竞争:从电视节目走向电视频道龙锦
2002—2003中国电影产业备忘尹鸿
广播电视集团化:为你欢喜为你忧王晴川
中国出版产业化发展现状调查李苓王亚丽张丹
新世纪中国传媒的发展演变周涛肖红英
第四编传媒经济运行规律探索
影响传媒经济的非传媒经济因素李良荣
建设中国大众传媒对外经贸政策规章体系论纲金冠军郑涵
传媒全球化:几个关键词的解读戴元光齐亚娟
论广播电视经济系统的进化结构和公理体系张志
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郑保卫唐远清
公信力:传媒经济与伦理的融合——对美国商业新闻媒体经济运作的思考沈荟
中国传媒生产要素市场的构建与走向蓝凡
我国大陆广告结构特性与报业经营模式关系初步研究陈中原
贴近:党报细分化与反细分化以赢得市场张立伟
……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