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045491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06-06-01
- 条形码:9787500454915 ; 978-7-5004-5491-5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人间词话》创作目的的辨析和对《人间词话》64则稿文本意义的解读,通过对《人间词话》的《国粹学报》稿(64则)、手稿原稿(126则)及《二牖轩随录》稿(31则)的比较,从其学术研究的根基层面,即哲学层面进入来探讨《人间词话》的本真意义及价值。
目录
导论
一对研究状况的基本认识
二思路、方法及其来源
三本书主体构架略述
**章《人间词话》创作目的辨析
**节何以这样进入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人间词话》研究中被遮蔽了的问题
第三节《红楼梦评论》与《人间词话》创作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第四节《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创作目的上的区别所在
第五节对《人间词话》创作目的的推论.
第六节对冯友兰的王国维两个美学纲领之见解的评析
第二章《人间词话》(《国粹学报》发表稿)文本解读及阐释
**节关于话题
第二节《人间词话》(《国粹学报》发表稿)解读及阐释(上)
第三节《人间词话》(《国粹学报》发表稿)解读及阐释(下)
第三章《人间词话》(《国粹学报》发表稿)结构意义阐释
**节从《叭间词话》几个校注版本中发现的话题
第二节手定发表稿(64则)与原手稿(126则)比较
第三节《人间词话》结构方式(《人间词话》理论思维方式)辨析
第四节《国粹学报》发表稿结构意义的证明:与《二牖轩随录》稿的比较
第四章《人间词话>理论的本质意义判断:审美鉴重批评理论
**节关于判断的意义
第二节《人间词话》“境界”说辨析
第三节《人间词话》呈现的审美鉴赏批评理论
第四节《人间词话》批评理论的产生及其论说方式
第五节《人间词话》及其理论在王国维诗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五章缘起追问:《人间词话>形成期研究创作的固表显现
**节关于话题
第二节1898—1910年诗词创作、论文写作及读书情况的列表显现
第三节1898—1910年诗词创作、写作及读书情况的数量统计及说明
第四节1898~1910年诗词创作、论文写作数量变化图形描绘及说明
第五节图表中获得的启示及引出的问题
第六章人间词的作用:词的美呼唤了审美筌赏批评理论
**节呈现其诗观念的早期诗歌创作
第二节1904—1909年诗词创作与著述情况分析
第三节关于**首人间词.
第四节人间词的创作确立了王国维对词的认识和选择
第七章哲学的引导:《人间词话》的理论缘起
**节由哲学派生(转向)美学诗学研究中的几篇关键性论文
第二节对缘起分析的分析
第三节缘起可靠性的三个证明
结语
一重新解读《人间词话》所获意义的阐释
二对“解读”本身的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一对研究状况的基本认识
二思路、方法及其来源
三本书主体构架略述
**章《人间词话》创作目的辨析
**节何以这样进入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人间词话》研究中被遮蔽了的问题
第三节《红楼梦评论》与《人间词话》创作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第四节《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创作目的上的区别所在
第五节对《人间词话》创作目的的推论.
第六节对冯友兰的王国维两个美学纲领之见解的评析
第二章《人间词话》(《国粹学报》发表稿)文本解读及阐释
**节关于话题
第二节《人间词话》(《国粹学报》发表稿)解读及阐释(上)
第三节《人间词话》(《国粹学报》发表稿)解读及阐释(下)
第三章《人间词话》(《国粹学报》发表稿)结构意义阐释
**节从《叭间词话》几个校注版本中发现的话题
第二节手定发表稿(64则)与原手稿(126则)比较
第三节《人间词话》结构方式(《人间词话》理论思维方式)辨析
第四节《国粹学报》发表稿结构意义的证明:与《二牖轩随录》稿的比较
第四章《人间词话>理论的本质意义判断:审美鉴重批评理论
**节关于判断的意义
第二节《人间词话》“境界”说辨析
第三节《人间词话》呈现的审美鉴赏批评理论
第四节《人间词话》批评理论的产生及其论说方式
第五节《人间词话》及其理论在王国维诗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五章缘起追问:《人间词话>形成期研究创作的固表显现
**节关于话题
第二节1898—1910年诗词创作、论文写作及读书情况的列表显现
第三节1898—1910年诗词创作、写作及读书情况的数量统计及说明
第四节1898~1910年诗词创作、论文写作数量变化图形描绘及说明
第五节图表中获得的启示及引出的问题
第六章人间词的作用:词的美呼唤了审美筌赏批评理论
**节呈现其诗观念的早期诗歌创作
第二节1904—1909年诗词创作与著述情况分析
第三节关于**首人间词.
第四节人间词的创作确立了王国维对词的认识和选择
第七章哲学的引导:《人间词话》的理论缘起
**节由哲学派生(转向)美学诗学研究中的几篇关键性论文
第二节对缘起分析的分析
第三节缘起可靠性的三个证明
结语
一重新解读《人间词话》所获意义的阐释
二对“解读”本身的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砾又名李丽,福建永春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暨南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诗学和文化、中西诗学和文化比较。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