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客奇谈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旅客奇谈

1星价 ¥5.5 (5.2折)
2星价¥5.5 定价¥10.5
商品评论(1条)
141***(三星用户)

关于《旅客奇谈》

六角丛书,很无聊。不推荐。

2012-02-04 15:21:1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064348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3
  • 出版时间:2008-06-07
  • 条形码:978780206434801

本书特色

旅客奇谈
  上榜理由:欧文是美国**位
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被誉为“美
国文学之父”,他在短篇小说、杂
文、散文、人物传记等方面部为美
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旅客奇谈》是欧文的优秀作
品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部
分由神经质的先生阱述奇异欧洲的
故事;第二部分描写了伦敦文学界
的生活;第三部分讲述了意大利强
盗对旅客的骚扰;第四部分是山欧
文虚构的作者尼古博克讲述的故
事。作品通篇充满了荒涎、奇怪又
有些幽默的气氛。
  本书山著名翻译家万紫、汤
定九等根据英文版《旅客奇淡》
翻泽。

节选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将《中外名著榜中榜》的书目寄给了我。
看到这些书目,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实在是一些再熟悉
不过的书名,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1959年,我读完小学,考上初中。这在今日,实属平常,但在当
时,还真算回事儿。家里人认为,中学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
变了,待遇也随之改变。印象深刻的有三条:一是有了早餐费,可以到
街上“自主择食”  (上小学时只能在家吃早点);二是可以使用钢笔
(上小学时只能使用铅笔);三就是可以读大人们读的书了(上小学时
只能看童话和连环画)。这第三条待遇我还提前享受:在开学前的暑假
中,我一口气读了许多“大人书”。
    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次亲密接触”。当时,我的母亲在大学
里当资料员,借书有“近水楼台”之便,每天下班,她都会给我带书
回来,我也就一通狼吞虎咽,看完再让母亲去借。读些什么,早已记不
清了,无非挑那些好玩的读,半懂不懂,囫囵吞枣。现在回忆起来,*
喜欢读的外国名著,竟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
游地球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了。这些书,肯定读了不止一遍,否
则不会如此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书决不是我的启蒙读物。我的启蒙读物
和许多孩子一样,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格列佛游记》等等。但为什么记忆深刻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带有探
索(探案或探险)性质的书呢?我想,这与心智的逐渐成熟有关。初
中,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
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我们看见外面那五彩缤纷的
世界。这个时期,读到什么并不重要,读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读,是想读,是读个没完。
    有了这份好奇心,就有了阅读名著的冲动;而有了这份冲动,就能
培养阅读的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了。比如莎士
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时
阅读的,当然还有契诃夫的小说和泰戈尔的诗。至于中国文学名著,则
*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杂文。我很晚才读《红楼梦》
(这与时代有关),但我认为:《红楼梦》是*应该推荐的不朽之作。
    说这些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讲讲个人的经历和心得体
会;提到的那些书,也未必人人必读,不过举例说明而已。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的
灵魂得到安顿,心智得到开启,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
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或强求。也因此,我芊主张什
么“青年必读书”。在我看来,书只有“可读”,没有“必读”  (做研
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荐”,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荐,因为在我看
来,这套丛书所选,大多都值得推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还做了一件极好的事,就是把
这些书的价格定到了*低。这可真是功德无量!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虽
然家境尚好,却也买不起许多书。每次逛书店,往往乘兴而去,惆怅而
归。我们知道,名著,并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它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
名著,也不该束之高阁,让人仰望,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就在我们身边。
这就需要将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
入寻常百姓家”。我想,这大约是这套丛书的又一个意义吧!

出风头
    我们从老实的特里布的书巢走了出来,平平安安地下了折颈台,又
穿出了弗利特市场一带错综复杂的路径以后,白克桑高谈阔论起来,对
他刚才带我去窥探的文学生活发了许多议论。
    我一向以为文学界是个别有洞天,这回亲眼看了,才大吃一惊,我
对他说了这一层。
    “对局外人来说,”他说,“都是这样的。隔得远远的人望着文学界
总认为是仙境一般,可是,这也同一切的名山胜境一样,只要渐渐靠近
了,也就看到了那些荆棘楱莽。从古到今,一切的民主国家里,党派*
多,意见*不一致的莫过于这个文学共各国了。”
    “可是,”我说着微微一笑,“这是老实的特里布个人的经验,你不
会要我把这看作是文学界的全部景相吧。他好比一只猫头鹰,只是藏在
那里捉老鼠,不过是个起码角色。如果我们看到了一位幸运的作家,高
踞于时风的绝顶,逍遥自在,好像夏季蔚蓝的晴空里一些翩翩往来的燕
子,那又另是一种意味了。”
    “也许我们看得到,”他答道,“可是我总怀疑。我恐怕无论哪一
位,即使*享盛名的人,如果要他把实际的心情讲出来,你也会觉得友
人特里布那套关于声名的哲学,实为至理名言。你会发现,这一位正当
那老鹰一般的批评家啄着地的肝脏,他却还要对世人装出一副高兴的神
色来;那一位又过于天真,竟把时髦当作了声名,你会发现,他老是对
别人观颜察色,渴望人家邀请,怀着野心想在这花花世界上出头露面,
而于文学界倒还在其次,只要一个一窍不通的贵族或放荡的公爵夫人对
他不加理睬。他马上就会垂头丧气。至于那些声名蒸蒸日上的人,你会
 发现,他们思苦虑地要求更高的声名,而那些登峰造极的人又提心吊
  胆,老怕一筋斗摔下来。
    “连那班对于出风头赶热闹没有兴趣的人也不见得就好些,他们时
  常有人闯进来打搅他的清闲,扰乱他的事情;因为,不管他的情绪如
  何,只要一位作家出了一点风头,他就必需输上一班,直待到当时那种
  无聊的临时好奇心满足了,他才又被扔到一边,叫他让位给另一种新兴
  的玩意儿。总而言之,我以为,为了野心而卷进旋涡去的人,无论多
  苦,还是*幸运的;对于下注不感兴趣而又必需参加赌博的人,那才加
  倍厌烦呢。
    “繁华世界老是要求新的玩意儿;每过几天必需有它一种新奇的东
  西才行,①不拘哪一种。有时候是一个作家,有时候是一个吞火的,又
  有时候是一个作曲家,一个从印度来的变戏法的,或是一个印度酋长,
  从北极或金字塔边来的人;每个人都在短期间出一会儿风头,接着就让
  位给下面一桩新玩意儿。你一定晓的,我们的贵夫人中有些人是有新奇
  癖的,她们喜欢召集各种出色的人物,提琴师,政治家,歌手,勇士,
  艺术家,哲学家,演员,和诗人;总而言之,每一种人物,只要有他特
  别出色的一手儿,总要叫她们那种盛大的晚会像个化装舞会一样,人人
  都‘扮角’出场。”
    “我曾经参与过这种聚会,眼看着每个人都卖着多大的力气来演他
  那个角色,而且丢开了自己的本行,真是趣味无穷。*好的反串要算是
  文人遇到伟人了。一个豪华的阔人总是急于要人家把他看成才子,而才
  子又想装作豪华的阔人。
    “我曾见过一位贵人,他极力装得聪明多才,对一位文人大谈学问,
  而那位文人则竭力装出一副时髦的气度,说话是一副都市人士的口气。
  那位贵族援引了二三十位渊博的作家,只想叫人家从为他对那些作家都
  很熟悉,而那个作家却老谈着这位约翰爵士,那位哈利爵士,还夸奖他
  在某某大人座上喝过的那种葡萄酒的风味。两方面都忘了自己只有守住
了本行,对方才有兴趣。假如那位贵族只是一位博学之士,那作家决不
会听他那一套乏味的语言;假如那位作家认识《缙绅年监》上所有的
贵人,在那位贵族来说,也就不会对他感觉什么兴趣了。
    “同样地,我还见过一位阔太太,著名的美人,却大谈浅薄无聊的
形而上学,叫一位哲学家听得大为厌烦,而那位哲学家偏偏又装出一副
拙笨的殷勤的样子,拿着她的扇子玩来玩去,喋喋不休地大谈歌剧。我
又听过一位伤感的诗人对一个政治家傻头傻脑地谈国债,又有一次看见
一批科学界上的老先生聚集在一个角落里,我凑上前去,心里希望听他
们讨论某一件重大的发明,结果,却只听见他们在讲着一个粗俗的故事
寻开心。”



作者简介

p>译者简介
    万紫(左,原名万文
德),1915年生于杭州,毕
业于浙江大学。现任上海市
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翻译
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资
深翻译家。1950年起从事专
业文学翻译工作。主要译
作:《大伟人华尔德传》、
《满天红》、《新天方夜
谭》(合译)、《阿尔罕伯
拉》、《旅客奇谈》(合
译)、《欧文短篇小说集》、
《继承人》、《复仇艳遇》、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庄园奇闻》等。
    汤定九(右),生于
1957年10月,上海人。现任
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
院,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
外国文学翻译,主要译作:
《王者无敌》(《魔戒》三
部曲第三部)、《罗克珊
娜》、《旅客奇谈》、《快
乐王子》、《信誉之债》、
《海伦娜的觉醒》、《有妇
之夫》、《歌剧群英谱》、
《小提琴指南》、《苏格兰
女王玛丽》、《死于荒漠》、
《桥边二柳树》等。

作者简介
    欧文(1783--1859年),
美国著名作家。出生于美国
纽约一个富商家庭。欧文从
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
作家司各特、拜仑和彭斯等
人的作品。中学毕业后,他
遵从父命在律师事务所学习
法律,但他的志趣却在文学
方面。1802年,19岁的欧文
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
几篇讽刺文坛和纽约社会生
活的散文,初露他的幽默、
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主
要著作:《纽约外史》、
《见闻札记》、《布雷斯布
里奇田庄》、《旅客奇谈》
等。1859年,欧文逝世,美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