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组织变革之经济理性(理论阐释与典型分析)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04658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3
- 页数:226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500465812 ; 978-7-5004-6581-2
节选
南大学教育科学博土文丛》
总 序
近些年来,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论文大多是有一定学
术水平的。当前教育专著众多,或是某某丛书,或是某某文库,正可谓目
不暇接。有时教育界出现一个新口号,人们还没有弄清它的含义时,丛书
就已问世。这些专著除了个别确有较高学术水平者外,大多只是文抄公的
水平。所以,我是比较看重博士论文的。因为博士论文总是要经过导师的
指导,教授的评议,答辩委员会的评审质疑,经过这几个关口,质量总体
上是有保证的。有些优秀论文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还有所深入,有所创新。
我每年都要参加多次评阅和论文答辩,从中收获不小。
论文写出来以后总是要让人阅读的,才能将作者的研究成果传播出
去,得以应用。但是大多数博士论文往往被束之高阁。由于科研经费的短
缺,出版社不可能将所有博士论文出版问世。因此,许多论文中的学术高
见不能为世人所知。有些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到版本图书馆去查阅
已有的论文,因而往往出现重复的研究。这都是很大的资源浪费。
河南大学投入资金,为学校教师中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者出版他们的
博士论文,正是一桩善举。既使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世人所知,真正充实教
育理论宝库,又是对青年教师的极大鼓励,也是对教育理论界的一大
贡献。
学校为教师出版著作,实是学校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学
者,不是地盘之大,也不在于学生之多,而在于有大学的文化。它表现在多
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术氛围和学术成果上。出版教授文库、博士文
库等就是铸造大学的学术文化。
今年4月我有幸应邀到河南大学讲学,看到河大古朴的校园,听到清
晨校园中莘莘学子朗朗的读书声,深为河大的校园文化所感动。又得知学
校为教育学院的博士出版博士论文,更感欣慰。特写以上几句话,是
为序。
序
我的弟子李桂荣博士出版学术专著,请我为书稿作序,我深感欣慰。为
她写序,使我回忆起了她随我求学的几多往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
修、访学、攻读博士学位,断断续续,她同我在一起共同学习研究达五六年
之久,她可能是随我学习时间*长的弟子。其间,她学业成长发展和理论素
养提高之快时时让我感到惊奇,这部著作正是她学术才华和聪明智慧的一个
映照。
该著作以大学组织变革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经济学为理论工具,以经济
学的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为研究范式,以“成本一收益”分析法为基本研究
方法,构建了以大学组织变革价值取向理论、利益主体理论、成本理论、收
益理论为主要构成的大学组织变革经济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
选取高校合并作为强制性大学组织变革案例,选取公立高校嫁接民办性质的
独立学院作为诱致性大学组织变革案例进行典型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
面考量了大学组织变革行为的经济理性,以期为丰富大学组织变革理论,逐
步克服大学组织变革实践过程中忽视经济性的缺陷做出贡献。
该研究在理论世界里,试图揭示“大学组织变革之经济理性”这一理论
盲点和难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现实世界里,案例分析典型透彻,对
具体的大学组织变革实践极具指导意义。难能可贵,值得称赞。
我历来为人作序以“简”、“短”为约。这段序虽言简意赅,但也算是意
味深长。希望桂荣同志能发扬其素有的为人为学之优秀品质,在今后的事业
上取得更大成就,在教育经济学的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多成果。
靳希斌
2006年12月6日于北京
第四章大学组织变革利益主体理论
大学组织变革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主体性行为。从组织经济学角度
看,发起、推动、参与、实施大学组织变革的主体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而
且具有理性经济人的利益驱动性。大学组织变革的经济理性正是利益主体理
性能力的反映,因此要分析研究大学组织变革的经济理性,必须研究大学组
织变革主体的利益驱动性,研究建构大学组织变革利益格局的依据,研究大
学组织变革各类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特性,研究大学组织变革因利益冲突产
生的变革阻力以及与利益争夺相辅相成的权力争夺。
一 明确大学组织变革利益主体的意义
(一)大学组织变革多元利益主体的客观实在性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一般不承认中国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主要原因是
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高度一致,集体利益
高于一切,个人利益要服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狭隘的利
益群体不应该也不容许存在。因此可以说,长期以来中国只有自在的利益群
体,而没有自为的利益群体。
改革开放是从放权让利开始的,这里隐含着对不同利益主体的承认。改革
的取向从一开始就是市场性质的,所以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时,
这种市场取向的改革实际上已经培育出了多元的利益主体,并且使不同利益主
体之间的利益实现更加依赖其自身的努力。在这种背景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
中自在的利益群体,逐渐转变成自为的利益阶层。各利益阶层中的人越来越意
识到集团内部利益的共通性,并且越来越以联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大学组织变革作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其变革过程必然要涉及相关利益群
体的利益问题,变革的结果也必将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动,因此变革中不能否
认相关利益群体的存在,不能回避利益主体的利益问题。
(二)明确大学组织变革利益主体的现实必要性
利益是人类社会微观个体、中观群体和宏观整体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和
永恒基础。古典和经典理论家们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形成和演化变迁时,
总是从历史变动的利益深处寻找科学解释的钥匙。现实中任何形式的改革在
政治上、组织上都必须以某一社会群体为依赖对象。利益主体地位得到正确
确立,改革就有望成功;利益主体定位出现偏差,改革就会陷入困境。我国
在20世纪末期进行的农村经济改革,其成功正是得益于农民利益主体地位的
确立。农村经济改革的核心举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现实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劳动者价值的实现,把国家、
集体、个人原有的利益错位有效地整合起来,把个人的趋利行为和社会的公
正原则有机结合起来,把“耕者有其田”作为决策的基本点,反映了广大农
民的内在需求,因而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使亿万农民
成为了政府改革积极而坚定的拥护者,保证了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相反,
近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重重,如放权让利下的“放乱治死”困境,承包
制中的短期行为和国有资产流失,股份制试点的变味等,国企改革至今没能
取得实质性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直接利益主体不明朗,国家、企业
经营者、职工劳动者三大利益主体缺乏实现自身利益的动力机制。尤其是曾
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财富创造者,曾经以低福利、低工资的代价换
取了巨额社会积累的企业职工,其利益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相当数量的
职工不仅不是改革的受益者,而且是改革*大的受损者。由于大部分职工对
改革的预期收益、比较收益和实际收益都未能得到满足,他们难免会对改革
抽象认同但具体抵触,结果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障碍和深刻的社会隐患。
根据我国农村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大学组织变革要想取得成功
也必须在改革之初明确变革利益主体,并在改革过程的始终以变革利益主体
的利益实现为基本诉求,这是影响变革成败的关键。
二确立大学组织变革利益主体的依据
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变革具有不同的变革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确立
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特性。本书认为大学组织变革利益主体的确
立,在理论上要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在实践上要依据大学
组织现有的委托代理关系。
(一)理论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
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斯坦福研究院的学者首次命名并给
出定义,此后该理论得到了众多学科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所有利
益相关者对企业(这里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通称)的生存和发展都注
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
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此企业追求的应该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而不仅仅是满足某一主体的个别利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以综合平衡各个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目标进行管理活动,企业的发展前景有赖于管理层对所
有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回应质量。
显然,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至上理论是针锋相对的。股东至上理论认
为股东拥有企业;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认为真正拥有企业的是其利益相关者。
股东至上理论更强调委托人,即股东的利益;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更强调受
托人,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两种理论激烈交锋,至今股东至上理论仍占据
着当今企业理论的主流地位。但大学组织作为政府投资为主的非营利性组织,
利益相关者理论较股东至上理论更具有适用性。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大
学组织变革的利益格局有利于改变过去大学只为政府负责的工具论观点。
利益相关者理论关于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界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
点①:一是*广泛的定义,即凡是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被企业生产
经营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
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
成员等;二是较窄的定义,即凡是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人或团体就是企业的
利益相关者;三是*窄的定义,即凡是为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人或团体
就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李桂荣,1 965年8月出生,河南许昌
人。1 98 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学校教育专
业,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1 990年毕业于
河南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获得教育学硕
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
经济与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现
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河南大学教育科
学学院教育学系主任、河南大学教育经济
与管理硕士点牵头导师、河南大学教学十
佳教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
省教育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教育经济学
会理事。主要从事教育原理、教育经济、
教育管理等方面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