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1403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3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08-03-01
  • 条形码:9787122014030 ; 978-7-122-01403-0

节选

工程基础与案例
工作研究
项目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
工程经济学
质量管理
工业工程基础
现代物流规划与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
 人因工程基础与案例
工作研究
项目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
工程经济学
质量管理
工业工程基础
现代物流规划与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关于质量,ISO 9000:1 994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
的特性总和。ISO 9000:2000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要
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这两组定义中的“隐含
需要”和“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
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这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人们一般要求器皿的长径比要适当
(黄金比例O.61 8)、家具线条要简洁明快、家用电器要安全等,这些都是一般
的、普遍的,不必在合同中赘述的要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士比认为,质量
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卓越、美丽、独特”。任何产品或服务,只要符合顾客
要求即可。
    当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质量管理科学继续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和创新
发展,新的质量理论、质量理念和质量方法层出不穷。*为有名的要算以
MOTOROLA公司为首率先发展起来的6o质量管理方法,是基于数理统计和分析
的控制理论,即通过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MAIC)步骤实现质量管理和可
持续改进。其次就是克劳士比提出的零缺陷质量理论(ZD),该理论提出质量就
是**次就把事情做好。我国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近年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研究
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国于1 97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参与
的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至今长盛不衰,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
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书在简明阐述质量管理主要理论的同时,着力分析了现代质量管理在不同
领域应用的案例,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学会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
方法。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韩可琦(前言、第1章、第5章),余治国(第4章、
第8章),李伟(第2章、第3章)和李乃梁(第6章、第7章)。全书由韩可琦
担任主编。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5.1产品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产品的可用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5.1.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可靠性定义  国家标准CB/T 3187—94对可靠性下了明确的定义:产
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①规定的条件包括产品所处的环境条件、维护条件和适用条件。规定的
条件不同,产品设计制造的依据也就不同,因此,产品的可靠性也不同。例如,
煤矿井下所用设备与地面工厂所用设备相比,前者要求的可靠性要比后者高得
多,因为它所处的工作环境要恶劣得多。
    ②规定的时间  一般是指产品的工作期限或使用寿命,也可以指产品的无
故障工作时间。两者的单位多用时间来表示,也可以是其他物理单位,如动作次
数、工作周期、运动距离等。应该明确的是,可靠性设计除研究如何延长产品的
寿命外,人们往往更追求“总体寿命的均衡”,即达到规定的工作期限,所有零
件的寿命均告结束,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可避免巨大的资源浪费。随着产
品的种类和使用目的不同,“规定时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③规定的功能是指产品应该具备的使用效果,例如,汽车的功能包括能
够载人并能在公路上跑,‘能够刹车、变速、倒车,具有空调、音响、照明、行李
箱和安全气囊等。性能则指实现功能的程度,例如,汽车跑起来要平稳、转弯半
径小、噪声小、油耗少、空调制冷效果好、行李箱足够大等。
    (2)与产品可靠性密切相关的概念  与产品可靠性密切相关的概念有:维修
性、可用性和维修保障性。
    ①产品的维修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内容上,按规定的程
序和方法实施维修时,保持或恢复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例如,汽车的轮胎应该
是可以方便更换,轮胎更换后应该达到原来的功能和性能。在故障条件下,产品
的维修性好就意味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小的花费使产品恢复正常的工作
能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产品的维修性与产品维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维修性是
一种设计要求,它以总停机为基础,包括有效的修理时间、后勤时间和管理时
间,这些要求是可以规定、测量和验证的。对某个具体产品而言,当设计完成
后,其维修性水平就确定了。而维修则是设计结果的具体实施,维修活动只能保
持其维修性水平,而不能提高其水平。
    ②产品的可用性是指产品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产品在
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处于正常状态的能力。通俗地讲,可用性就是指产
 品在需要的时候其可用的程度。产品的可用性取决于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及维
修保障性。
5.1.2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产品质量是指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一种属性,它由功能指标决定。产品的质量
主要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有时还有可维修性、人性化要
求及表面状况等。
    产品的性能指标是指技术指标,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字长、容量、指令数和速
度等。我们常见的各类产品技术指标都是性能指标。
    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是指在有效寿命期内实现其使用功能的可能性指标,或称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性能指标标志着产品的技术水平,而可靠性指标标志着产品的质量水
平。性能好的产品,使用不可靠时其技术水平也发挥不出来,因此质量与可靠性
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过去比较重视产品的可靠性指标,甚至盲目以产品的技术指
标作为评估产品质量水平的手段。例如防爆产品,在检验时性能指标合格,并不
能说明使用时能否防爆,因为可靠性指标不仅与使用时间因素有关,也与维修情
况等很多因素有关。可以概括地说,可靠性是时间的质量。
    一般把质量管理(QC)看作是对t=0的质量的管理,可靠性是对t>O的质
量的管理。质量管理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控制产品的性能特性参数不要超出管
理工程的界限,并且以出厂合格率等指标进行界定。可靠性管理则是通过试验和
现场使用信息的反馈,以设计预测的事前分析技术为中心,预防故障的发生,保
证可靠性目标的实现。因而可靠性管理必须是包括设计、试验、制造、维修、服
务等各个部门共同参加的全员和全过程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国外推行的质量管理已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日本提倡的
全面质量管理(TQC)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质量保证(QA)都强调了全过
程的管理,在质量的定义中也包括了可靠性的要求。例如质量保证的任务是:
①满足用户要求的质量特性;②防止废品出厂;③保证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④预防故障的发生并采取措施等,这和可靠性管理的目的基本一致。
    日本起初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和可靠性视为互不相干的管理方法,但是后
来在实践中证明必须将它们一体化组织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已将可
靠性和质量保证融合在一起,在质量保证的七个阶段中,加强了可靠性思想和方
法的应用。目前,日本的可靠性和质量管理体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可靠性作
为质量保证功能的扩充方式引入;另一种是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两种体制并存。
    但是在美国一般把质量管理和可靠性分开,分别设有质量管理工程师和可靠
性工程师的专业职称。前者主要服务于制造部门,后者主要服务于技术管理部
门,而且随着可靠性工作内容的增多,还分为维修性设计工程师和可靠性设计工
程师等职称。
     我国推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TQC)体制,只是目前在行业中实施的TQC
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偏重于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强调产品性能参数的抽检合
格率,对于设计过程和售后阶段的管理还很薄弱。对于可靠性,这两个阶段的管
理十分重要,因此可以在现有管理体制内引入可靠性,加强设计和信息反馈的管
理,完善全过程的管理循环。
5.1.3可靠性分类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产品,通常将可靠性分成以
下几类。   
    (1)狭义可靠性和广义可靠性  狭义可靠性就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广义可靠性是从工程概念出发所论及的具有更
广泛意义的可靠性。国家标准将广义可靠性定义为,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内完成规
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了狭义可靠性和维修性,故可用下式表示:
    广义可靠性一狭义可靠性+维修性
    (2)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①固有可靠性是指产品早在生产过程中就确定了的指标。固有可靠性是
指由设计决定、制造实现和保证的可靠性,记作R,。它所考虑的中心问题是狭
义可靠性。显然,固有可靠性是产品的固有属性,奠定了使用可靠性的基础,处
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产品寿命各阶段中,设计阶段对可靠性影响*大。如果设
计阶段不认真进行可靠性设计,则以后无论怎样精心制造,严格管理,也难以保
证其可靠性。
    ②使用可靠性  使用可靠性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受环境条件、维修
方式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所能达到的可靠性,记作Ru。它所考虑的中心问题是广
义可靠性。显然,一般Ru<R,,并且随使用时间的增长,Ru将逐渐降低。当Rf,
下降到规定的极限,则要检修或更换部件,使产品可靠性提高到合格水平,再投
入使用。如此往复,直至报废。
    据美国海军统计,舰船故障中,设计不良造成的占总故障数的40%,器件
选用占10%,使用维修占20%。可见,只有R,达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保证一
定水平的Ru。
5.1.4研究系统可靠性的意义
    (1)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现代质量观念认为,产品质量是产
品满足使用要求的特性总和,即适用性指标是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
经济性和时间性。其中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是产品的内在质量特性,
而经济性和时间性则是产品的外延质量特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