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6488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506648844 ; 978-7-5066-4884-4

本书特色

本书较系统地阐明了纺织品检验的基础知识和纺织品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国内外发展的新测试方法进行了介绍,内容全面,由浅入深,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检验人员提供帮助。本书可作为纺织生产企业、纺织产品测试中心、纺织品检验机构人员业务培训的教材,也可供纺织院校学生和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对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人员的要求,从应知应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纺织产品知识、纺织产品检验的一般事项,并详细阐述了纺织品的检验指标、检验原理、检验方法及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纱线、织物物理性能检验,纺织品中纤维的鉴别、染色牢度的检验,纺织品基本安全性能、功能性的检验,同时对我国纺织产品标准、国内外纺织品检验方法标准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供纺织生产企业、纺织品检验机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纺织院校学生和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章 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技术体系研究
**节 概述
一、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研究的意义
二、组织的内涵及其类型
三、资源的内涵及其分类
四、我国政府机关资源消耗概况
第二节 国内外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经验分析
一、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二、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组织的经验
第三节 资源节约型组织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
三、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五、评价基数的确定
六、评价指标关联度分析
第四节 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模式分析
一、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属性的分析
二、我国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应采取的认证模式
第五节 评价指标体系计量统计方法研究
一、功能单位的确定
二、系统边界的划分和确定
三、数据的收集
四、数据的计算
五、数据的确认
第六节 认证质量影响因素和控制分析
一、影响评价质量的因素
二、认证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三、评价方法
第七节 资源节约型组织评价的推广建议
一、建立有效约束机制,明确节约目标,加强社会监督
二、编制节约工作规划,逐层抓落实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节能管理,做好节能表率
四、深入开展节水活动,减少水资源浪费
五、规范公务车管理,降低油耗
六、推广节约评价,加强节约绩效评比
第二章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证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
**节 概述
一、政策需求
二、节能建筑的内涵
三、发展节能建筑的必要性及意义
四、推广建筑节能认证的目的
五、建筑节能认证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建筑节能认证模式研究
一、国际建筑节能认证体系比较研究
二、国内建筑节能相关认证体系
三、建筑节能认证定位分析
四、建筑节能认证模式的确定
五、结论
第三节 认证技术规范的制定方法研究
一、建筑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制定的意义
二、技术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
三、技术规范制定的方法
第四节 建筑节能认证质量控制研究
一、认证能力分析
二、认证体系质量控制
三、认证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第五节 实证研究
一、试点背景
二、试点实施过程
三、试点结果
第三章 汽车节能认证技术体系研究
**节 概述
第二节 我国汽车节能认证模式的研究
一、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发展概述
二、我国实施自愿性汽车节能认证制度的分析
三、我国汽车节能认证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
第四章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政策研究
第五章 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技术体系研究
附录一 世界部分国家制定和实施能源管理法的情况
附录二 世界部分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能源战略
附录三 世界部分国家的能源效率目标
附录四 世界部分国家实施的能源环境税收政策
附录五 我国部分地方和行业能源法律法规、条例和办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br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
  与示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基本完成研究任务。这是我国认
  证认可领域内首次开展的自主创新的国家级科技项目,对于促进
  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证认可作为国际通行的规范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运
用日益广泛,发展异常迅猛。在相关认证认可国际和区域性合作
组织、各国政府部门、企业组织的推动下,新的认证领域层出不穷;
认证认可标准、法规以及合格评定程序不断推陈出新,促使认证认
可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国
际认证认可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一直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
    我国的认证认可工作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20多年的
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基本建立起了既与国际接轨又富有中国
特色、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国际国内
形势和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决定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
会,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的认证认可工作。国家认证认
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后,基本建立起了适应我国认证认可发
展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认证认可工作体系,持续开展了清理整
顿认证市场和规范认证认可的工作,使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得到快
速发展,认证有效性逐步提高,认证认可的作用和影响逐步显现。
    然而,由于我国的认证认可工作是借鉴国际做法建立和发展
起来的,长期以来,认证认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严重滞后
于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工作模式和技术方法主要参考国外的模
式和标准,缺乏自主创新。这既与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飞速发展
不相适应,也与我国在国际上认证大国的地位不相适应。为此,国
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把加强认证认可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
技术研究作为建立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体系的核心内容来抓,根
本宗旨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认证认可基础理
 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认证类型和
认证模式,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在质量管理、环境保护、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和谐社
会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独到作用,推动小康社会建设;通过加强认证认可基础
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国际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提升中国在
国际认证认可舞台上的话语权,争取在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规则和合格评定程序
的制定和实施中,中国能够更多地参与和发挥实质性的作用;通过加强认证认可
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繁荣发展
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为我们在这
方面开了一个好头,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项事业发展的动力。创新永无止境。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
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
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认证认可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进一步加
强理论和技术创新;要认真总结“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经
验,以此指导今后的相关研究;要努力推广“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的成果,使之尽早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效益;项目研究也要继续深化和拓展,整合社
会科技资源,为认证认可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希望认证认可行业
的同志和广大关心支持认证认可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都来积极关心和支持认证
认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使认证认可事业进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促
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oo七年十月三十日
 丛书前言
    本套丛书基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认证认可
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
    该项目的组织单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
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8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下达计
划任务,共设6个课题:《中国认证认可发展战略研究》、《认证认可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认证类型与认证模式的智
能决策研究及其在信息技术产品认证中的应用》、《高级别生物安
全实验室认可评价技术研究及示范》、《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能源认
证技术体系研究及示范》、《消费类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认证评
价技术研究及示范》。
    该项目旨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
济、促进国际贸易、转变政府职能等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既符合国
际基本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发展战略,探索认证认可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适宜认证类型与认证模式
选择等基础理论问题,研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评价技术,
以及在信息技术产品、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能源、消费品中有毒有害
物质认证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这是我国认证认可领域首次开展的
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研究,对于认证认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认证
认可工作的开展和新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为了宣
传和推广项目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编
写出版了这套系列丛书,丛书预计分为4个系列,具体如下:
    “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系列:
    ——《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案例荟萃净;
    ——《认证认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认证认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
     “中国认证认可发展研究”系列:
    ——《中国认证认可发展战略研究》;
    ——《认证认可结果采信与信息共享研究》;
    ——《中国认证认可国际化发展研究》;
    ——《认证认可发展战略研究调查报告》。
    “认可管理与技术”系列:
    ——《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  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监测系统》;
    ——《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  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标准化管
    理指南》。
    “认证管理与技术”系列:
    ——《资源节约认证技术研究》;
    ——《Rolls测量不确定度指南》。
    考虑到项目研究时间和资源有限,而且有关研究仍需要继续深化进行,所以
本套系列丛书难免有不足和尚需完善的地方,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系列丛书》编委会
    2007年10月10日

第三章汽车节能认证技术体系研究
    **节  概    述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今世
界的能源结构中,石油是*重要的一种能源。从长远和全球的观点来看,所谓“能源问题”,
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然而,我国的石油供应问题从不轻松。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的石油的
需求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990年~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约6.5%。2006年,
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为3.47亿吨(其中国内产石油1.84亿吨,石油净进口量1.63亿吨)。预
计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总量将达到4.5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6.1亿吨,届时,石油
供应缺口将分别超过2.5亿吨和4.1亿吨。
    国际能源机构(1EA)在其《石油市场报告》中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
的引擎,并且中国的工业和交通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快
速发展,汽车成为我国石油尤其是成品油消耗的主要产品。据联合国统计,在世界石油消耗
中,空运占12%,海运占7%,铁路与内河占6%,而汽车耗油占到了75%。在我国,汽车耗
油量约占整个石油消费量的1/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至57%左右。我国生产
的成品油中90%以上的汽油和75%左右的柴油用于交通运输产业。汽车的汽油消耗量约
占汽油生产量的86%,汽车的柴油消耗量约占柴油生产量的24%。专家认为,2020年之
前,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燃油消耗将是石油消费总量中增长*快的
部分,将成为影响石油消费总量和消费趋势的首要因素。汽车产品对成品油消费需求的不
断增加,导致石油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我国的石油自给能力几
乎达到了极限,国内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石油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据预测,届时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由于我国石油供给对外依赖程度越
来越高,一旦世界石油市场风云突变,对石油的不安全依赖性所引起的石油供应的突然中断
或短缺必将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经
济、政治安全。
    然而,与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相比,我国汽车燃油使用效率比较低。如果对相同或相近
车型进行燃油使用效率进行比较,我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其
中轿车油耗比日本高20%~25%,比欧洲高10%~15%,比美国高5%~20%。由此可见,
我国汽车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汽车尤其是轿车的节能空间巨
大,降低汽车油耗已经成为节约能源,尤其是节约石油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
社会不可忽略的环节,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国相关法律、
 法规、政策及国家标准明确提出了对于汽车节能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涉及能源发展及安全问题的根本大法,这项法律
    的颁布标志着高能耗汽车产品将被逐渐淘汰,也给车辆产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到要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
    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
    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要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
    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汽车产品品牌战略,鼓励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
    鼓励使用低排放、节能汽车,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旨在推进汽车产业
    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建立和完善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促进生产企业适应国
    内外市场竞争,推进法制化管理进程,保障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汽车工业与
    社会使用环境协调发展;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研究鼓励发展节能车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
    收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
    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同时,研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对汽车油耗标准、汽车技术标准、汽车管理制度、汽车配套
    政策、汽车新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与规定;
    ·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汽车节能标准,具体规
    定了我国乘用车不同时段的燃料消耗量限值,以降低汽车产业对能源的需求,达到
    节约能源的目的。
    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确保了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在能源消耗方面有法可依,进
一步促使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相应的科技水平和高科技含量,降低汽车油耗,提高汽车燃料经
济性,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汽车。
    由此可见,汽车节能工作已列入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国家在引导汽车节能工作开展的
同时,也积极倡导和支持社会、企业和组织通过各种方式配合国家汽车节能工作的实施。
    产品节能认证是国际通行的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方
式。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及时有效地开展汽车节能认证是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降
低汽车能耗,引导理性消费的有效措施。
    对产品实施节能认证的基本技术要求就是正确选择产品节能认证模式,开发产品节能
认证评价标准,因此,进行汽车节能认证模式的研究是开展汽车节能认证的首要环节。为
此,我国应尽快展开汽车节能认证模式的研究,建立汽车节能认证制度,开发汽车节能认证
的技术文件,启动汽车节能认证工作。
    第二节  我国汽车节能认证模式的研究
    一、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发展概述
    (一)节能产品认证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产品认证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当商品在市
  场上交易时,顾客需确认供方的商品是否满足其某种或某几种需要;供方(**方)为了推销
  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在当时产品简单,
  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
  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
  就逐渐下降。这就使民众意识到由**方(产品的供方)进行的自我评价和由第二方(产品
  的需方)进行的验收评价,具有许多弱点和缺陷,应由不受供需双方经济利益所支配的独立
  第三方,用公正、科学的方法对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特别是涉及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商品)进行
  评价、监督,以正确指导民众的购买行为,保证民众的基本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标
  准化水平的提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产品认证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区域性产品认证
  制度应运而生,并且发展到全球互认的程度。到了20世纪90年代,产品认证已经成为一种
  趋势,一种产业。
    从认证的对象来看,各国进行的认证主要是产品认证,是对产品全部质量性能指标的合
  格(符合性)认证,其中包括产品的安全性能。随后发展到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单独认证。
  正是从产品安全性认证得到启发和经验,各国逐渐认识到产品专业指标认证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对产品的安全性、绿色指标、电磁兼容、能效性能等越来越重视,
  因此,国际上对这种专业指标的认证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专业指标认证已经相当广泛。
  例如产品的节能认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仅对产品的能效指标进行检验和审核,审
  查项目相对减少,使认证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在美国、欧洲、澳洲、亚洲发展迅速。
    节能产品认证产生的客观背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能源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
  出。因而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
  发展趋势和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节能产品认证则是提高产品能效、减少排放、推动节能
  技术进步、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已在世界范围
  内得到普及。目前,世界上已有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等
  37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节能产品认证,取得了显著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各国具体的节能认证措施如下:其一,欧盟各成员国采取的是白色认证体系。白色认证
  体系强化了对企业的约束,要求企业向*终用户提供*节能的方案,由认证机构对所节约的
  能源数量和时间给出认证。其二,美国采取的是“能源之星”节能认证制度。美国1992年开
  始实施自愿性节能认证(能源之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自愿性能效认证。
  “能源之星”已成为美国政府机构节能产品采购的技术保障。“能源之星”认证活动间接地成
  为政府强制性行为,是国外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技术壁垒。其三,韩国也实行了节能认证制
  度。韩国的能效和标识工作开始于1992年,用于鼓励提高生产效率,引导生产商坚持生产
  节能产品。能效标准分为“*低能源性能标准”和“目标能源性能标准”,前者用于阻止高能
  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后者用于帮助生产商达到更高的效率。标识项目的目的是帮助消费
  者选择能源效率更高的商品。韩国政府鼓励向购买节能认证产品的消费者提供低息长期贷
  款。韩国电力公司也对购买节能认证产品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优惠。
    这些节能认证活动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世界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极大地改善了人类
  生存环境,同时也促进了节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