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食斋随笔-大厨物语.土味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蔬食斋随笔-大厨物语.土味

1星价 ¥16.1 (6.5折)
2星价¥16.1 定价¥24.8
商品评论(5条)
***(三星用户)

能对得起价格

另一个角度的文学,从胃出发,有新意,7.1元买入。新书。

2016-10-05 15:11:28
0 0
lin***(三星用户)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2016-06-21 08:37:3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336422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6 页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563364220 ; 978-7-5633-6422-0

本书特色

《大厨物语·土味:蔬食斋随笔》编辑推荐:中国烹饪享誉世界,是由于它有着数不清的美馔佳肴,而这些美馔佳肴又是由众多烹饪原料组合构成的,原料又有好多种,归纳起来只有四大类、主料、配料、调味料、佐助料、前三种都明白,第四种是既非主料,又非配料,更非调味料,却又非有不可的那一批原料,例如色素、酵母、芡粉、油脂等,简言之构成美馔佳肴的原料四要素是:主、配、调、佐,缺一不可。——凤乔

目录

自序 我为什么写蔬菜 ?萝卜谚(上) 萝卜谚(中) 萝卜谚(下) 胡萝卜和胡萝卜素(上)胡萝卜和胡萝卜素(下)菠菜辩 黄瓜杂俎 却说丝瓜——还有蛇瓜 锦荔枝·癞葡萄·苦瓜 扁豆的情思 “豆中上品”说豇豆 辣椒的哲理(上) 辣椒的哲理(下) 茄之趣 韭菜的故事 青蒿黄韭试春盘 莼菜行 菱之恋 地耳谣 发菜和它的传说 “推广食菌!” 冬虫夏草引 为平菇呜不平 美哉,草菇! 穿裙子的蘑菇——竹荪荠菜吟 苦菜赞 一钵藜羹敌八珍 蕨芽珍嫩压春蔬 被疏忽了的香椿头
展开全部

节选

《大厨物语·土味:蔬食斋随笔》是作者关于果蔬的记忆和趣话。内容所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萝卜、白菜、辣椒等日常蔬菜,但是作者却能如数家珍将这些佳蔬的营养价值、掌故趣闻写得栩栩如生,读之趣味盎然。《大厨物语·土味:蔬食斋随笔》特点:1.作者长达三十余年的烹饪理论研究与实践,被海外学者称为“中国烹饪原料学**人”,其“蔬食斋随笔”系列曾被日本《圆桌》杂志连载长达五年之久。2.《大厨物语·土味:蔬食斋随笔》是作者在《中国中医药报》专栏的结集。文章通俗易懂,饶有嚼味。

相关资料

蔬菜天天见,餐餐吃,餐餐吃,有什么好写的?原来我也这么认为。事情开始在“瓜菜代”那些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对蔬菜、野菜作了些探索。稍一涉猎,发现竟然是那么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待到登堂人室,居然流连忘返了。这不仅因它红黄蓝白黑五色俱全,酸甜苦辣咸五味皆备,而是想探讨一个问题:蔬菜难道仅仅是下饭的吗?深入进去以后,才知道它们不可小觑。调剂饮食、变换口味,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了。对于人的发育、生长直至酸碱平衡、维持健康,简直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会生病。航海者长期吃不到蔬菜得坏血病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知道。而生病以后,蔬菜又是十分理想的治疗剂或辅助治疗剂,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生姜、葱白乃至白菜疙瘩治感冒那是家喻户晓的。无病又能防病。从到目前为止的医学研究报道来看,可以说所有的蔬菜都具有抗癌的功效,当然还能预防很多病。至于饥馑之年,它们又能代粮疗饥,这是史书屡载的了。人们对于蔬菜的认识仍在发展之中,远远没有完成;却又存在另一种相反的现象,不少人对蔬菜似乎该说是冷漠、忽视的,不要说对其营养和化学成分了,连应该怎样烹饪加工也是不甚关注。吃蔬菜也像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用什么方法帮助人们重视并正确运用蔬菜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呢?我想干这个,发下了愿心,至死不悔。难怪古代的阿拉伯人誉菠菜为“菜中之王”,家庭主妇们是十分熟悉“菠菜炒百叶”、“菠菜鸡蛋汤”等的,即使是素炒菠菜也十分香美下饭。菠菜实是家常美蔬。人们还美称“菠菜烧豆腐”为“金锒白玉版,红嘴绿鹦哥”。关于这,还有些故事:流传在江苏的,是乾隆下江南,在镇江一农家,农妇为他做了菠菜烧豆腐,报名为“金锒白玉版,红嘴绿鹦哥”。乾隆日甘肥饫,忽然尝此田家风味,顿觉口颊清新,便封农妇为皇姑,菠菜也成了“皇姑菜”。另一个是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说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所谓“珍珠”,乃讨来的剩饭。还有,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谈皇帝》中,记述了他家老仆妇讲的一个对付皇帝的办法:皇帝是喜怒无常的。他要吃的东西不能随便给,否则吃了又要,办不到就要杀人。菠菜一年四季都有,就天天给他吃菠菜,毫不为难。“但是倘说是菠菜,他又要生气的,因为这是便宜货,所以大家对它就不称为菠菜,另外起个名字,叫做‘红嘴绿鹦哥’。”这个名字本有所据,大概源于《授时通考》的“鹦鹉菜”。《闽产录异》上也有:“福州、福宁以其叶绿根红,正月一日

作者简介

聂凤乔(1927-2000)江苏兴化人,笔名老凤、公孙无恙等。出生于厨师家庭,少年时曾学厨多年。从事烹饪研究四十余年,曾任扬州大学原商学院中国烹饪系系主任、中国烹饪协会理事,长期受聘为《中国烹饪信息》主编,兼任南京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内蒙古财经学院客座教授、《中华饮食文库》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持编撰首部《烹饪原料学》部编大专教材,编撰出版了《中国烹饪原料大典》(上卷)。参与编撰了《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均任副主编并负责终审。出版著作有《蔬食斋随笔》《食养拾慧录》《老凤谈吃》。其中“蔬食斋随笔”系列被日本《圆桌》杂志译成日文,连载达五年之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