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9463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560946306 ; 978-7-5609-4630-6

本书特色

2l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丛书
**批书目及作者
教授群体与研究型大学/王怀字著

学术职业与国际竞争力/李志峰著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张英丽著
合并高校的融合与多校区管理/张安富著
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沈红沈曦著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一、学术
二、专业
三、学术职业
四、內在逻辑
五、研究范围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文献述评
一、学术职业的群体和职业特征研究
二、学术职业的变革及其危机研究
三、有关学术职业的比较研究
四、有关学术职业的理论探讨
五、中国学者对学术职业的研究
六、总体评述
第四节 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术职业角色的形成及其精神气质
**节 学术职业角色形成的历史考察
一、知识传播与学术职业的*初角色
二、科学研究与大学教学活动的分离
三、科学研究与学术职业的全新角色
四、学术职业角色的多元化
第二节 学术职业精神气质的遗传印记
一、修道院
二、经院哲学
三、柏林大学
四、美国研究型大学

第三章 学术职业的组织基础
**节 大学
一、大学是拥有特权的学者社团
二、大学是学者的杜团机构
第二节 大学学科
一、大学学科是一种专门化的组织方式
二、大学学科是一个共同结盟的学术部落
三、大学学科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第三节 松散联结——学术职业的组织特性

第四章 学术职业的存在形态
**节 学术活动
一、教学——学术职业的天职
二、科学研究——学术职业的活力所在
三、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与统一
第二节 学术承认与奖励
一、发表与承认
二、科学研究奖励
第三节 学术职业的层级发展与马太效应
一、学术生涯发展轨迹及其职位等级

二、学术职业的分层与流动
三、学术职业发展的马太效应
第四节 学术生涯中超越竞争的宁静与尊贵
一、编外讲师制度
二、终身教职制度

第五章 学术职业的运行方式
**节 学术自由——学术职业的核心价值
一、学术职业中的学术自由的基本界定
二、学术自由与学术职业发展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高深知识——学术职业发展的基石
一、高深知识的特性及其社会功用
二、高深知识与学术职业
三、高深知识与学术自由
第三节 同行评议——学术职业的自我守护和质量过滤
一、学术职业中同行评议的应用范围
二、同行评议的作用
第四节 学术规范——学术共同体的自我完善
一、学术规范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学术规范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对学生负责——大学教师教学的伦理基准
一、对学生负责
二、道德取向

第六章 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归纳概括
**节 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明晰
一、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主体
二、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建基之石
三、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守护之神
第二节 学术职业变革中的产业逻辑
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学术职业的变革
二、1949年以来我国学术职业发展的逻辑分析
第三节 学术职业变革的制衡器——内在逻辑
第七章 中国学术职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如果说,大学是这个世界*古老*美好的理想“事物”,那么,学术职业就是大学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灵魂所依,是大学这座神圣殿堂的至圣之神。正基于此,研究高等教育不能不面对学术职业,不能不研究学术职业;学术职业的研究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核心和*根本的问题之一。
《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大学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理论分析框架和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理论构建方式为研究路径,以历史研究方法中的历史考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学术职业的角色形成、组织基础、存在形态、运行方式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探寻蕴藏在其中的学术职业发展本质的、稳定性的东西,归纳概括出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审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国外学术职业变革中的产业逻辑和1949年以来我国学术职业发展的逻辑特征,并以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视角对中国学术职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思考。
全书共分七章,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学术职业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为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研究的展开奠定坚实基础;然后,在学术职业千年的发展中探寻并明晰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建构了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整体框架。在研究过程中,并不是预先抽象出一个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框架,而是沿着学术职业发展的历史路线一步一步探寻,运用在探寻过程中得到的材料去建构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整体框架,得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有价值的结论。
《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作为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专家学者及师生参考用书。同时,对那些对大学教师研究、大学知识生产与管理研究、大学组织特性研究感兴趣的学者,也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宋旭红,女,山东莱阳人,生于1966年1月。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专韭,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交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学术职业、高等教育理论、高等职业教育。
主持和参与“我国学术职业的历史变迁及其制度创新”、“政府一大学的关系:问题与制度设计——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分析为例“现代大学特色发展研究”、“学术职业变革国际调查与研究——中国研究”、“我国交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等17项省部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分获“九五?交通部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山东省交通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三个层面及其关系》、《学术职业发展中的学术声望一学术创新》等高等教育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