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有企业收益分享制度研究:实证检验与制度安排

包邮国有企业收益分享制度研究:实证检验与制度安排

1星价 ¥19.8 (7.9折)
2星价¥19.5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684673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140 页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806846735 ; 978-7-80684-673-5

目录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相关研究现状
1.1.3 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界定与思路框架
1.3.1 基本研究界定
1.3.2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4 本书内容安排

第2章 收益分享制度的理论依据
2.1 几个核心概念阐释
2.2 收益分享制度的现代经济学基础
2.3 中国收入分配原则的演变
2.3.1 收人分配关系的性质
2.3.2 中国收入分配原则的历史演进
2.4 公司治理逻辑与收益分配模式_
2.4.1 企业性质与传统企业收益分配模式的局限性
2.4.2 剩余索取权的状态依存性与企业收益分享安排
2.4.3 公司治理逻辑演进与企业收益分享模式
2.4.4 逻辑、模式选择与国有资本收益实现

第3章 经营者收益分享:政策检验与薪酬制度设计
3.1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现状与问题
3.1.1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发展现状与可能政策偏差
3.1.2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问题的制度根源
3.2 国外经理激励报酬理论与实务进展:文献综述与经验借鉴
3.2.1 经理激励报酬理论文献简述
3.2.2 国外经理激励报酬实务进展述评
3.2.3 股票期权激励的局限性与国外经理报酬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3.3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基准参考: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的实证考察
3.3.1 数据来源与相关说明
3.3.2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及其与职工的差距
3.3.3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及其与职工的差距
3.3.4 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及其与职工的差距
3.3.5 研究发现及对当前国资委有关企业负责人薪酬政策的评价
3.4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设计:分类治理与逆向操作
3.4.1 国有企业目标属性与负责人薪酬制度
3.4.2 国有企业负责人产生方式与薪酬制度
3.4.3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的分类治理模式
3.4.4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设计思想的逆向操作

第4章 经营者收益分享的信息基础:经营业绩与评价指朽设计
4.1 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
4.1.1 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决定因素:一个框架分析
4.1.2 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
4.2 国外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演进分析与述评
4.2.1 西方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4.2.2 对西方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简要述评
4.2.3 国外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4.3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分类治理新思路
4.3.1 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及对业绩评价的影响
4.3.2 国有企业收入来源与成本构成的特殊性及其对业绩评价的影响
4.3.3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新思路:一个可操作的分类治理模式
4.4 基于出资人对企业负责人考核的企业业绩评价
4.4.1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过程与方法
4.4.2 对现行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述评
4.4.3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指标设计

第5章 出资人收益分享:制度框架与资本预算设计
5.1 国有资本收益现行政策缺陷
5.2 国有资本收益制度重建的思路与框架
5.2.1 建立国有资本收益制度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5.2.2 重构国有资本收益制度的思路与框架
5.3 国有资本预算:理论与编制
5.3.1 国有资本预算的一般理论
5.3.2 国有资本预算的框架与项目设计
5.3.3 国有资本预算收支表的平衡
5.3.4 国有资本预算的调整
5.4 国有资本收益制度现实重建:问题与建议

第6章 出资人与经营者收益分享:盈余管理与博弈模型设计
6.1 基于薪酬的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6.1.1 基于薪酬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6.1.2 基于薪酬的盈余管理经验研究
6.2 企业负责人盈余管理行为实证检验:研究设计
6.2.1 盈余管理测度方法(研究模型)
6.2.2 样本选择
6.2.3 数据资料来源与分析期间
6.3 企业负责人盈余管理行为实证检验:统计分析
6.3.1 研究样本的特征描述
6.3.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6.3.3 研究结论与局限申明
6.4 业绩合同考核目标的确定:双赢博弈模型设计
6.4.1 委托一代理理论缺憾与业绩合同考核目标确定的局限
6.4.2 业绩合同考核目标的确定:双赢博弈模型的构建

第7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不足
7.1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与可能创新
7.2 本书的主要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