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1星价 ¥15.7 (4.9折)
2星价¥15.7 定价¥3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che***(三星用户)

一起走过的历史记忆

书有点旧,但保管得还好,外包装不错。

2018-04-22 20:06:38
1 0
abi***(三星用户)

读书可以明智

读书可以明智,我们可以当作一种关心国家的心情去读这本书。

2016-03-22 19:54:2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06837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8
  • 出版时间:2008-11-01
  • 条形码:9787020068371 ; 978-7-02-006837-1

本书特色

《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带您重温三十载神州商业传奇!
唐骏、史玉柱、柳传志、郭台铭……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激荡
看充满狂野气息的草莽英雄,如何傲然走上时代前台!
改革开放以后,在先富起来的人群里面有凭着汗水、智慧和劳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英,也有相当一部分以卑劣行为致富的败类,有人把这两种人混为一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改革开放,使矛盾变得错综复杂。
在构成中国经济的三大力量中,民营企业出身不好,集中社会力量能力*低,但同样可以做大事。作为千千万万民营企业主中的一个,我从来不敢期望有多少阳光雨露会洒在我头上,只要石头有一条缝,我就会和我的同事一起拼命往上生长,自己去争取阳光雨露。
我算是国企改革的幸运儿。我能够“常青”的内因很简单:既然当了改革出头乌,就一定要尽力地高飞,飞飞停停反容易被猎枪打中。只要你保护好心脏——不要有私心,即使别处被打伤还是拼命飞,飞出了射程,再好的老枪也打不中你了。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都在等待中观望,我在安徽**个站出来,进入市场冲浪。在我的带动下,沉寂了几十年的瓜子市场骤然复苏,一两年之内崛起57家生产商,其中个体的占了48家。而我成为当时个体经济发展的“带头羊”和“晴雨表”。

内容简介

《激荡人生》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大败局》、《激荡三十年》之后的又一力作。《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三个不同历史阶段30位企业家的人生历程,出色地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荡与繁华汇聚到了这些业界领袖*惊心动魄的人生片段上,生动地展示了个人在大时代变动中的复杂与魅力。
三十年商海沉浮,无数公司的兴亡、企业家的起落,编织成了这段独特的历史。他们在推动中国重新振兴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唐骏、史玉柱、柳传志、郭台铭……这些企业家个人历程中重要的转折时刻,汇聚成了我们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当代中国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经验,必将给无数后来者提供丰富的启示和教益。

目录

记录这个时代的声音
八十年代记忆
年广久:我就是一个改革的“傻子
刘永行:靠饲料起家的**个“首富
步鑫生:**个“砸”工人饭碗的厂长
冯根生:我的“青春”基因
温元凯:亲历八十年代商业启蒙
王振滔:两烧温州鞋
张贤亮:我用文化经营荒凉
马丁·波斯特:中国**辆“桑塔纳
霍英东:“白天鹅”飞翔
袁庚:蛇口拓荒人
马胜利:我是怎么成为“马承包”的
吴仁宝: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企业家
鲁冠球:向领导人“讨大学生

九十年代记忆
王石:我的道路与梦想
冯仑:“92派”的野蛮成长
史玉柱:我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
柳传志:不在改革中犯错误
王佳芬:爱恨合资路
王峻涛:多情应笑我
李宁:“体操王子”的新旅程
郭台铭:“我的领域没有竞争对手!

新世纪记忆
唐骏:我是盛大与华尔街之间的桥梁
吴士宏:自学步入IBM大门
马云:梦想的起飞
牛根生:创造“蒙牛速度
任正非:中国*神秘的企业家
张朝阳:互联网*初的模样
叶莺:一个人的战争
李书福:“疯子”企业家
金志国:一百年的啤酒梦
后记:致谢
……
展开全部

节选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几个兄弟在新津发展我们的鹌鹑事业,其间我们的企业——育新良种场已经开始与进入四川的跨国公司——正大集团在鹌鹑饲料上发生过一次价格战。原因在于正大这个饲料公司也看到了新津的鹌鹑热,也进入了这个领域,与我们发生了正面碰撞。因为我们的本地化更好,在农民中更有威望,而对于正大这个跨国公司而言,鹌鹑饲料是个小项目,他们没有赚到多少钱,因此几个回合下来他们就退出了这个领域。
不过很快,我们却找到了正大的大本营。原因就在于四弟刘永好去了一次广东,看到了正大在广东全面推广的全价猪饲料在当时的专业户里掀起了一场热潮,而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我们不甘心于只做鹌鹑饲料,决定再次转型,转向全价猪饲料。
这次转型的困难程度要大得多,因为猪饲料对于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极有科研价值的产品,而我们决定要自己开发,而主要的科研人员就是我。
经过艰难的开发过程,我们*终完成了研制。而掌握了配方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因为我们之后就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粮食来配比这种饲料。这样的一招鲜,让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吃遍了天。直到现在,我们都受益于这个配方,它使我们做到成本*低。
但是转向猪饲料时我们也有辛酸的历史,这决定了我后来做企业的一条原则那就是绝不行贿。当时我们要发展猪饲料需要土地,而新津的土地局长因为我们没有“意思意思”而几次驳回县委的决议,就是不批给我们土地。一怒之下我们决定杀掉所有的鹌鹑来发展猪饲料。这当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却也有利于我们以后的顺利发展——不行贿使我们企业的发展走得很稳——虽然会失去很多机会。
在猪饲料的发展过程中,*让我们觉得惊心动魄的还是与正大的较量。而主要的较量手法,还是价格战。作为本土公司,理论上我们完全不可能战胜正大,它只要真心发动价格战,我们靠着自身的资金储备就无法战胜它。但同时,跨国公司有跨国公司的难处,我们当时只是在四川一地运营,如果它在四川一地降价应对,势必会造成全国的价格体系出现混乱,四川的价格一低,经销商们就会到四川来进货,因此我判断,他们可以发起降价战,但我们有成本优势,*终他们还是要与我们来协商共赢。
事实基本上按我们的想法在运行。先发起价格战的正大*后没有顶住我们的还击,当时还叫育新良种场的我们,*后赢下了这场战役。这引来了官方新闻媒体——新华社的关注,*后,国家领导人宋健也到了我们的企业,并给我们题写了“中国的希望在于新型企业家”的题词。而我们的企业,*后也因此而改名为希望集团。口走向全国
如果没有高远的志向,也许希望集团到现在还是一个地方性的企业。但对于做企业,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我希望挑战自己的极限,看看事业到底能做多大。这是我的个人偏好,从做企业开始起,我逐步逐步地下定了决心。
在四川做大之后,我在企业里提出了“从企业经营发展到经营企业”的思路。希望集团在这个思路下开始在全国复制企业,首先是在四川,然后是在全国。而在此同时,志向不同的四兄弟开始实行分家,各自按各自的偏好去做企业,一个大希望集团分成了长兄的大陆希望、我的东方希望、三弟的华西希望和四弟的新希望。长兄和三弟从此时就开始选择了多元化发展,除了饲料之外,他们开始生产变频器和进入地产;而我和四弟继续专注于饲料业,先是在四川,后走向了全国,并在走向全国之时再次分家:两人把已经发展起来的十三个厂划江而治,长江以北我来经营,长江以南由四弟刘永好经营。
我领导下的东方希望集团专注于饲料行业相当久,因为到九十年代后期我把饲料当做一项事业而不是当做一项生意来做。在饲料这个行业里,东方希望集团先后经历了多区域、多工厂、多品牌等几项裂变,但值得自豪的是,几乎东方希望的每一个工厂都在当地效益名列前茅。拿北京房山而言,效益的**名和第三名都是东方希望的工厂。但没有人会注意这些工厂,它们的外表看起来都是平平常常的。
此时的东方希望,已经在全国有了些知名度。1999年,上海提出引进民营企业,当时的副市长提出引进东方希望,我考虑再三也就应时而动,答应了。当然,这里面有我自己的考虑。东方希望当时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大公司,而这个公司原料所在地和主要管理人员都在四川,我希望到上海可以使企业吸收更多的人才,也可以到一个世界性的舞台上与跨国公司同台较量。我相信东方希望集团不会输给他们。因为在中国,我们更为本土化,也更为优秀。在中国这个舞台上,跨国公司有很多优势,他们资本更强大,地方政府更乐于给他们优惠政策,但同时他们的决策过程更长,而且决策者对中国的情况并不了解,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
同时“迁都”上海,对于我个人的好处是我可以更为周全地了解信息,争取机会,更及时地对企业的行为做出判断。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判断会给集团性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到了上海之后,上海市政府给予我很高的礼遇,他们在浦东新区给了我们一块相当大的土地让我们盖集团的总部。但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盖,一方面是因为这块地不断地有规划限制,另一方面我们不希望太张扬。直到九年之后,希望集团大楼才盖成。而盖成了之后我们也只留用了一部分,因为希望集团从来采用轻总部策略,集团总部用不了多少地方,而多下来的场所,我们用来出租收益。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68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激荡三十年》(2008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获2007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