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8020676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01 页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802067639 ; 978-7-80206-763-9
本书特色
《母亲》是高尔基*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强信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列宁*初看到《母亲》的手稿时,就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阅读本书*大的收获是坚持真理。本书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在列宁和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一主题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两个代表人物——巴威尔和母亲尼洛芙娜的成长,以及群众的觉醒来表现的。其次农民雷宾的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这一主题。
目录
节选
《母亲》以杰出的现实主义手法展示了一九○五年前俄国社会的真实历史画卷。开篇作家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勾画了沙皇统治下的工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况。《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在作品中反复突出的“真理”、“理性”即是马克思主义。作品通过弗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这一真理。巴维尔接受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了摧毁旧世界的斗争,成为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通过过去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尼洛芙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
相关资料
插图:**部[一]每天,在这个不大的工人住宅区的上空,工厂的汽笛总是不合时宜地颤抖着,吼叫起来,于是,在这种刺耳的声音的驱使下,从那些狭小的灰色房子中,跑出一群像受惊的蟑螂一样的人们,他们哭丧着脸,不充足的睡眠未能使他们的筋肉消除疲劳,他们来到寒冷的昏暗中,在未铺好的街道上移步向前,向一座座耸立着的牢笼般的石头砌的厂房走去。工厂摆出冷漠无情的自信神色,等候着他们,同时用它的几十只油腻的正方形的眼睛,照射着泥泞的道路。污泥在人们脚下扑哧扑哧响着,不时传来几声梦呓的嗓音的嘶叫。然而,又有另一种声音迎着人们飞来——机器的粗重的轰隆声和蒸气的噗噗声。抬头一看,只见好些高高的黑色烟囱,阴沉而严厉地耸立在这个地区的上空,好像一根根粗厚的柱子。傍晚,夕阳西下,工厂从它的石头的胸腔里把人们像废渣一样抛了出来,他们又踏上了归家的路。可是他们的模样与他们来的时候大不相同了:满身油烟,面孔漆黑,在空气中散发出机油的恶臭,他们身上唯一明亮的东西是雪白的饥饿的牙齿。工厂又吞噬了一天宝贵的光阴,人们向自己的坟墓又走近了一步。但是,一想到即将得到的是休息的愉悦和烟雾弥漫的小酒馆的乐趣,他们的心中仍然感到欣慰。每逢假日,人们睡到十点才起床,然后,有家小的中年人穿着*干净的衣服,前往教堂做弥撒,从教堂回来后,胡乱吃几块馅饼,重新上床睡觉——一直睡到傍晚。傍晚,人们懒洋洋地在街上溜达。人们在路上遇上了,免不得要闲聊几句,但话题总离不开工厂和机器,或骂几句工头,——他们所说所想只是些与做工有关的事。回到家里,他们和妻子拌嘴,动辄挥拳殴打她们。年轻人就下酒馆,或者轮流在各家聚会,拉起手风琴,唱着淫秽难听的曲子,跳舞,说下流话,喝酒。这些人的身体因过度劳动而十分疲劳,喝起酒来很容易醉,酒醉后,心里很容易产生病态的无名怒火,人们会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发泄这种烦躁心情,为了一点小事,就以野兽般的疯狂互相厮打起来。每逢节假日,年轻人都在外面逛荡,往往要深更半夜才回家,这时,他们的衣服撕破了,满身泥泞和尘土,脸上带着挨打的伤痕,可他们还要夸口自己怎样用拳头猛揍对方,有的在外面受了气,回来时怒气冲冲,或者流着屈辱的眼泪,露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可又满嘴酒气,既令人怜惜,又令人讨厌。有时候,父母亲不得不出门寻找自己的儿子,他们在路旁围墙底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作家,出生于诺夫哥罗德市(今高尔基市)一个木工家庭。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他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确定了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1901年创作了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高尔基写了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几部作品。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任主席。高尔基的作品和文学理论对中国革命文艺的成长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译者简介:
吴兴勇(左),生于1938年,湖南邵阳人,现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作:《一代兵仙韩信大传》、《炎黄源流图说》、《卡耐基》、《南丁格尔》、《海伦-凯勒》等;译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阿·托尔斯泰童话集》、《母亲》、《美国史译丛》等。
刘心语(右),生于1942年,湖南人,现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现代史室主任。译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套中人》、《历史科学·方法论问题》等。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悉达多
¥13.0¥2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死魂灵
¥14.0¥48.0 -
面纱
¥17.9¥49.8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3.7¥39.8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鼠疫
¥12.6¥38.8 -
罗生门
¥10.0¥36.0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重生
¥12.9¥39.8 -
烟与镜
¥15.4¥48.0 -
未来的最后一年
¥16.9¥49.8 -
刀锋
¥12.5¥46.0 -
山海经
¥18.0¥68.0 -
生死场
¥8.6¥36.0 -
若非此时,何时?
¥9.8¥42.0 -
月亮与六便士
¥10.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