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021356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56开 Pages Per Sheet
- 页数:356 页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540213565 ; 978-7-5402-1356-5
本书特色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它对俄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并以主要的篇幅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以及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列宁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说得很中肯:托尔斯泰“在晚期的作品里,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达到“撕下了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的现实主义”,是“创作了世界文学中**流作品”的“天才的艺术家”;另一方面,他是狂热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等教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即是一个颓唐的、歇斯底里的可怜虫”。
节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它对俄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并以主要的篇幅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以及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列宁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说得很中肯:托尔斯泰“在晚期的作品里,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达到“撕下了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的现实主义”,是“创作了世界文学中**流作品”的“天才的艺术家”;另一方面,他是狂热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等教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即是一个颓唐的、歇斯底里的可怜虫”。
相关资料
书摘通常人们总以为,小偷、凶手、奸细、妓女会承认自己的职业不好,会为此感到羞耻。事实恰恰相反。凡是因命运和自己的罪过而落入某种地位的人,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不道德,他们总会对整个生活形成一种观点,有了这种观念,他们便觉得自己的地位是高尚而正当的。为了维护这种观念,他们本能地依附于那些承认他们已形成的有关生活和他们在生活中的位置的观念的人。如果听到小偷夸耀机敏,妓女夸耀淫荡,凶手夸耀残忍,我们肯定要大吃一惊。我们之所以会吃惊,无非是因为这些人的生活圈子和环境过于狭小,而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不在他们的圈子之内。不过,如果富翁夸耀财富,也就是掠夺,军事长官夸耀胜利,也就是屠杀,统治者夸耀强大,也就是暴虐,难道这还不是一回事吗?我们看不出这些人歪曲了生活的概念,看不出他们为替自己的地位辩护而颠倒了善与恶的关系,无非是因为这些歪曲观念的人们的圈子过于庞大,而我们自己也身在其中的缘故罢了。 玛丝洛娃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也形成了这样的观点。她是一个被判苦役的妓女,虽然如此,她却在自己的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常常自我欣赏,甚至还在人前炫耀自己的身份。 这种世界观就是,所有的男人,不论年老的、年轻的、中学生、将军、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无一例外地把同漂亮女人的性交往当作他们的*高享乐,因此所有的男人尽管表面上在忙着别的事情,实际上心里却只想着这一件事。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可以满足也可以不满足他们的这种欲望,因而她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入。她过去和现在的生活都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这十年当中,她无论在什么地方,到处都看见,所有的男人,从聂赫留朵夫和老警察局长到监狱里的看守,人人都需要她;她还没有看见也没有发现不需要她的男人。因此,整个世界在她看来无非是好色之徒聚会的一个场所,他们从四面八方窥伺她,想尽一切办法——欺骗、暴力、收买、诡计——来占有她。 玛丝洛娃就是这样理解生活的,依据对生活的这种理解,她非但不是微不足道的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人。玛丝洛娃十分珍惜对生活的这种看法,把它看得高于一切,而且不能不珍惜它,因为一旦改变对生活的这种看法,她就会丧失这种看法所给予的她在人群中的意义。为了不致丧失自己在生活中的意义,她本能地依附于那个由持有同她一样生活态度的人所组成的圈子。当她感觉到聂赫留朵夫想把她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时候,她作出了反抗,因为她预见到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悉达多
¥13.0¥28.0 -
死魂灵
¥14.0¥48.0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2.9¥39.8 -
罗生门
¥15.9¥36.0 -
面纱
¥16.9¥49.8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鼠疫
¥12.6¥38.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我这一辈子
¥13.2¥38.0 -
重生
¥12.9¥39.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烟与镜
¥15.4¥48.0 -
山海经
¥18.0¥68.0 -
未来的最后一年
¥16.9¥49.8 -
月亮与六便士
¥10.9¥38.0 -
我是猫
¥13.0¥46.0 -
守夜
¥20.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