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社会资本论

包邮企业社会资本论

1星价 ¥13.5 (4.1折)
2星价¥13.5 定价¥32.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2036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1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511203687 ; 978-7-5112-0368-7

本书特色

《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内容简介

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内外个人及组织之间的社会信任网络。它是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信任网络相互联系、相互平衡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企业生产能力、创利能力之源及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根基。企业社会资本根源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无形的原则”,企业整体运作超越“看不见的手”及“经济资本的逻辑”,遵循着共同体的逻辑,致力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顾客满意度和有利于培育人才、竞争优势的“共同技术”、核心能力。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价值,是揭示了全球化、信息经济背景下,植根于关系、商誉、品牌等无形资源的“体系优势”、动态“柔性”和“盈利能力”超越传统工业时代的区位优势、静态资源和生产能力,成为企业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来源。

目录

引言
**章 文献综述
 1.1 社会资本理论的源起及概念的提出
  1.1.1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
  1.1.2 社会资本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1.1.3 社会资本理论的源起
   (1) 社会资本:经济增长理论中非经济因素的探求
   (2) 社会资本理论与古典文化的复兴
 1.2 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的理论评述
  1.2.1 经济发展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研究
  1.2.2 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研究
  1.2.3 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层面的社会资本研究
 1.3 社会资本理论的贡献、不足及启示
  1.3.1 对资本理论的发展和深化
  1.3.2 揭示经济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1.3.3 结合微观层次的个体行为与宏观层次的集体选择
  1.3.4 揭示经济发展是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平衡的结果
  1.3.5 社会资本理论的不足及启示
第二章 企业社会资本问题的历史及现实根源
 2.1 社会资本问题的历史渊源
 2.2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发展的现实根源
  2.2.1 企业生存环境及方式的变化
   (1) 信息网络化
   (2) 经济垒球化
   (3) 知识资本化
   (4) 生产模块化
  2.2.2 经济运行的新规律与企业管理的变革
   (1) 经济运作的新规律:收益递增、跨学科化、无形化
   (2) 企业管理变革:管理人本化、伦理化
第三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本质
 3.1 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资本
  3.1.1 "社会"概念的简要回顾
  3.1.2 资本理论的历史考察
   (1) 资本理论的萌芽
   (2) 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 西方资本理论的特征厦启示
   (4) 西方资本理论中社会资本思想的萌芽
  3.1.3 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
   (1) 企业社会资本的定义
   (2) 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相互关系
 ……
第四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功能
第五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动作
第六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自我积累
第七章 政府作用与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
第八章 中国企业社会资本历史及现状分析
展开全部

节选

《企业社会资本论》主要内容简介: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内外个人及组织之间的社会信任网络。它是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信任网络相互联系、相互平衡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企业生产能力、创利能力之源及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根基。企业社会资本根源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无形的原则”,企业整体运作超越“看不见的手”及“经济资本的逻辑”,遵循着共同体的逻辑,致力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顾客满意度和有利于培育人才、竞争优势的“共同技术”、核心能力。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价值,是揭示了全球化、信息经济背景下,植根于关系、商誉、品牌等无形资源的“体系优势”、动态“柔性”和“盈利能力”超越传统工业时代的区位优势、静态资源和生产能力,成为企业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来源。

作者简介

李敏,女,管理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领域的教学与科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