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吃法-中国人的饮食智慧

包邮中华吃法-中国人的饮食智慧

1星价 ¥18.2 (7.9折)
2星价¥17.9 定价¥2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0692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2 页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309069228 ; 978-7-309-06922-8

本书特色

《中华吃法:中国人的饮食智慧》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华“吃法”,集中国传统食养、食疗经验与现代营养学研究成果为一体,为大众健康、疾病防治作出了贡献。本书从如何掌握中华“吃法”的基本要素开始,系统介绍几千年来人们在生活、医疗保健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饮食策略和饮食方法,为全民健康养生、疾病康复提供“言之有理、执行有方、行之有效”的健康饮食方案。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一本适合于各种文化背景、文化层次人士阅读的家庭读物,也可供医务人员参考。  目录  **章 概述  一、中华“吃法”的发展简史  二、中华“食疗”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学说  第二章 中华“吃法”的认知要素  一、认知方式的特点  二、食物的“食性”和功能  三、相关的名词和概念  四、选择食物应“因人、因病而异”  五、饮食策略  六、饮食战术  七、饮食宜忌  第三章 食物的“食性”和功能  一、谷物类  二、豆薯类  三、蔬菜类  四、果品类  五、畜、禽、鱼、海鲜类  六、蛋、乳、糖、油脂类  七、饮料  八、其他  第四章 正常人的饮食方略  一、正常人不同体质的饮食方略  二、婴儿  三、儿童  四、青少年  五、中年人  六、老年人  七、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第五章 不同症候的饮食方略  一、发热  二、咳嗽  三、哮喘  四、胃痛  五、便秘  六、腹泻  七、呕吐  八、黄疸  九、水肿  十、多汗  十一、失眠  十二、眩晕  十三、贫血  十四、出血  第六章 各类疾病的饮食方略  **节 心血管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动脉硬化、冠心病  三、心肌炎  四、心律失常  五、心力衰竭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  三、病毒性肝炎  四、肝硬化  五、胰腺炎  六、胆囊炎、胆结石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感冒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白细胞减少症  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一、脑中风  二、神经衰弱  三、老年性痴呆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  一、糖尿病  二、单纯性肥胖  三、高脂血症  四、低血糖症  五、痛风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类风湿关节炎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八节 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  三、肾结石  第九节 外科疾病  一、疔、疖、痈、丹毒  二、骨折  三、痔疮  第十节 妇科疾病  一、痛经  二、白带异常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  四、缺乳  五、更年期综合征  第十一节 儿科疾病  一、小儿厌食  二、婴儿腹泻  三、小儿多汗  第十二节 皮肤科疾病  一、湿疹  二、痤疮  三、荨麻疹  第十三节 五官科疾病  一、急性结膜炎  二、慢性咽喉炎  三、复发性口腔溃疡  第十四节 肿瘤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  附录2 食物按食性的分类一览表

目录

**章 概述一、中华“吃法”的发展简史二、中华“食疗”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学说第二章 中华“吃法”的认知要素一、认知方式的特点二、食物的“食性”和功能三、相关的名词和概念四、选择食物应“因人、因病而异”五、饮食策略六、饮食战术七、饮食宜忌第三章 食物的“食性”和功能一、谷物类二、豆薯类三、蔬菜类四、果品类五、畜、禽、鱼、海鲜类六、蛋、乳、糖、油脂类七、饮料八、其他第四章 正常人的饮食方略一、正常人不同体质的饮食方略二、婴儿三、儿童四、青少年五、中年人六、老年人七、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第五章 不同症候的饮食方略一、发热二、咳嗽三、哮喘四、胃痛五、便秘六、腹泻七、呕吐八、黄疸九、水肿十、多汗十一、失眠十二、眩晕十三、贫血十四、出血第六章 各类疾病的饮食方略**节 心血管疾病一、原发性高血压二、动脉硬化、冠心病三、心肌炎四、心律失常五、心力衰竭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一、慢性胃炎二、消化性溃疡三、病毒性肝炎四、肝硬化五、胰腺炎六、胆囊炎、胆结石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一、感冒二、慢性支气管炎三、支气管哮喘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一、缺铁性贫血二、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白细胞减少症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一、脑中风二、神经衰弱三、老年性痴呆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一、糖尿病二、单纯性肥胖三、高脂血症四、低血糖症五、痛风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第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类风湿关节炎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第八节 泌尿系统疾病一、急性肾炎二、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三、肾结石第九节 外科疾病一、疔、疖、痈、丹毒二、骨折三、痔疮第十节 妇科疾病一、痛经二、白带异常三、功能性子宫出血四、缺乳五、更年期综合征第十一节 儿科疾病一、小儿厌食二、婴儿腹泻三、小儿多汗第十二节 皮肤科疾病一、湿疹二、痤疮三、荨麻疹第十三节 五官科疾病一、急性结膜炎二、慢性咽喉炎三、复发性口腔溃疡第四节 肿瘤主要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附录2食物按食性的分类一览表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华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华“吃法”,集中国传统食养、食疗经验与现代营养学研究成果为一体,为大众健康、疾病防治作出了贡献。《中华吃法:中国人的饮食智慧》从如何掌握中华“吃法”的基本要素开始,系统介绍几千年来人们在生活、医疗保健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饮食策略和饮食方法,为全民健康养生、疾病康复提供“言之有理、执行有方、行之有效”的健康饮食方案。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一本适合于各种文化背景、文化层次人士阅读的家庭读物,也可供医务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戴豪良,浙江鄞县人。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中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临床方面,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肠炎、溃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复发性口腔溃疡、干燥综合征、周期性发热等)及不育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擅长于“望舌诊病”,舌诊的研究曾多次获卫生部、上海市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百余篇论文,专著《融汇中西医诊治精华的理论与实践》,提出模糊医学概念并创建了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新框架,得到钱学森教授等国内外学者的肯定和好评。《望舌诊疗图解》、《饮食宜忌》等科普书实用且有效,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