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

包邮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

1星价 ¥27.3 (6.5折)
2星价¥27.3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06621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3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313066213 ; 978-7-313-06621-3

本书特色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系列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以软预算约束为视角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指出转型经济中一类特殊的软预算约束是控制权人追求私人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在此框架下,本书对企业和银行体系内的软预算约束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企业和银行业改革给出政策建议。本书同时分析了微观与宏观领域的软预算约束相互作用相互传导并*终导致金融危机的机制,并初步分析了制度性的软预算约束,指出市场经济制度发展完善过程中制度的软化趋势及其导致的政策两难问题。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业、政府部门的管理者阅读。

目录

**章 软预算约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节 软预算约束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软预算约束问题的一般化拓展
一、dm(1995)的开创性贡献
二、以dm(1995)为基准的典型模型
第三节 软预算约束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
一、软预算约束的概念体系
二、中央计划经济中的软预算约束
三、转型经济中的软预算约束
四、市场经济中的软预算约束
五、相关经验研究
第四节 基准模型可能的拓展以及本书的结构
一、进一步一般化
二、考虑控制权私人收益
三、企业集团内部的软预算约束
展开全部

节选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以软预算约束为视角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指出转型经济中一类特殊的软预算约束是控制权人追求私人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在此框架下,《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对企业和银行体系内的软预算约束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企业和银行业改革给出政策建议。《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同时分析了微观与宏观领域的软预算约束相互作用相互传导并*终导致金融危机的机制,并初步分析了制度性的软预算约束,指出市场经济制度发展完善过程中制度的软化趋势及其导致的政策两难问题。《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适合高等学校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业、政府部门的管理者阅读。

相关资料

插图:随着经济学分析工具,尤其是博弈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有关软预算约束的理论模型开始建立起来。这些模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软预算约束处理成一个动态的激励问题,认为其具有“事前无效,事后有效”的特征。而且强调事前事后不一致的根源在于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使得投资者保持行为一致的承诺不可信。因此,如何使得投资者保持行为一致的承诺可信从而尽可能消除沉没成本效应,消除软预算约束是这些模型重点关注的问题。Berglof-Roland(1997)讨论了银行的软预算约束问题,Huang-Xu(1999a)则讨论了软预算约束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一)Berglof-Roland(1997):银行的软预算约束Berglof-Roland(1997)给出了适于讨论转型经济中银行软预算约束问题的理论框架。其研究表明,即使转型经济体宏观经济稳定,并且银行体系的产权已经明晰,软预算约束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并可能与信贷紧缩同时出现。DM(1995)的研究表明,即使银行自身是硬预算约束体并且有其他的外部选择,沉没成本效应也会导致银行对企业实行软预算约束。Berglof-Roland(1997)进一步将银行的外部选择内生化,即假定银行可在对新项目贷款与对旧项目再融资之间进行选择。当投资项目的平均质量较高时,选择对新项目投资将会硬化约束。相反,软预算约束将会出现。在后一种情况下,对旧项目的再融资会挤出新项目,使新项目得不到贷款,从而导致对新项目而言的信贷紧缩。这样,软预算约束与信贷紧缩就会同时存在。该结论与:Kornai(1980)等的结论有所不同,在Kornai(1980)那里,软预算约束将导致企业的投资饥渴,并*终导致信贷膨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