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

1星价 ¥25.2 (7.2折)
2星价¥25.2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901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9
  • 出版时间:2011-07-01
  • 条形码:9787301190111 ; 978-7-301-19011-1

本书特色

     必须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看做一个全新的现象,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既没有游离于外国影响的范围之外,也不是本土传统的自然产物。它迥异于苏联的、西方的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学表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事物。 d.w.佛克马编著的《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是欧洲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系统深入地探讨了1956-1960年这个时期中国文学与苏联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是欧洲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一直深受欧洲汉学界的推重。作者d.w.佛克马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及稍后年代(1956-1960)的中国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地探讨了这个时期中国文学与苏联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以时间的递迁为经,以中国文坛大事为纬,穿插中苏文学之交,以大量的史料和实证的立场,梳理历史线索,细针密线地编织成一部断代的中国当代文学断代史。

目录

中译本序言 前言 **章 历史的梳理 **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二节 延安的批评:丁玲、艾青、萧军等 第三节 战争及战后年代:胡风 第四节 赵树理与周立波 第五节 **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 第六节 周扬、苏联文学与第二次文代会(1953) 第七节 俞平伯和《红楼梦》 第八节 冯雪峰和胡风 第二章 对知识分子的新政策(1956年1月—4月) **节 周恩来、毛泽东、郭沫若论知识分子问题 第二节 作协第二次理事会会议:周扬与茅盾的讲话 第三节 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 第四节 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对典型的解释 第三章 非斯大林化(1956年4月—1957年2月) **节 国际政治背景 第二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陆定一的讲话 第三节 高期望与不同的反应 第四节 批判,不是为幽默而幽默:何迟与王蒙 第五节 对传统的关注:纪念活动与毛泽东诗词 第六节 对苏联新思想的非官方反应 第四章 双刃剑(1957年2月—6月) **节 毛泽东论人民内部矛盾和整风运动 第二节 对双百方针范围的讨论:陈其通和茅盾 第三节 关于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国际论争 第四节 五月至六月初早谢的“百花 第五节 “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遭到否弃 第五章 反右运动(1957年6月—1958年2月) **节 修正主义,主要的危险 第二节 文学大辩论始末 第三节 “丁陈事件”与冯雪峰 第四节 艾青与其他遭再批判者的反抗 第五节 追随者与独立作家 第六节 赫鲁晓夫文学理论受到肯定 第六章 大跃进(1958年3月—1959年12月) **节 人民公社与“不断革命” 第二节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第三节 群众文艺创作运动和诗歌形式问题 第四节 文艺与物质基础的新关系:周来祥的解释 第五节 盲目乐观主义的需要:对巴金等人的批判 第六节 对帕斯捷尔纳克与爱伦堡的批判 第七章 第三次文代会及其前奏(1960年1月—8月) **节 后斯大林时代的正统性 第二节 人道主义与艺术“永久价值”:对巴人的批判 第三节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第四节 双重真实 第八章 结论 **节 中国文学的实质与变化 第二节 中国对苏联文学与文学理论的态度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D.W.佛克马(D.W.Fokkema,1931-),现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荣休教授。主要著作有《20世纪文学理论》、《文学史,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知识与责任》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