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1414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321
  • 出版时间:2012-03-01
  • 条形码:9787303141449 ; 978-7-303-14144-9

本书特色

  本书建构了德育原理的基本学科框架,探讨了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内容简介

  由戚万学和唐汉卫主编的《学校德育原理》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学校德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二是反映当代德育基本理论和研究的新进展。三是积极体现编者的研究心得及对一些德育理论问题的独特观点。 本书并不限于对既有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必要的评介,而是尽量融入编者自己在相关问题上的体验和感悟,从理论上开拓出新的专业视景。

目录

**章 学校德育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节 学校德育的本质
一、道德与道德教育
二、道德教育与学校德育
三、学校德育的内涵
第二节 学校德育的特点
一、学校德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其他教育类型的关系
二、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关系
三、学校德育的作用与限度
第三节 学校德育的功能
一、学校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二、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第二章 学校德育的历史发展
**节 中国学校德育的历史嬗变
一、中国传统德育的历史演变
二、中国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
三、当代中国学校德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二节 欧美国家学校德育的历史变革
一、欧美国家道德教育变革的历史线索
二、欧美国家学校德育的基本特点
三、当代西方学校德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三章 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
**节 学校德育的哲学基础
一、道德哲学: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论基础
二、道德哲学对学校德育的贡献与局限
三、当代西方主要的道德教育哲学
第二节 学校德育的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在学校德育发展中的作用
二、心理学对学校德育的贡献与局限
三、当代西方主要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四章 学校德育目的
**节 学校德育目的概论
一、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德育目标
二、德育目的的特点
三、德育目的的功能
四、德育目的的类型
第二节 学校德育目的的制定
一、制定学校德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二、我国现行德育目的及其改革完善
第五章 学校德育的主体
**节 教师与学校德育
一、教师的德性修养与职业道德
二、班主任与学校德育
第二节 学生与学校德育
一、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
二、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一、德育过程中的师生观概述
二、构建民主、平等、共生的德育师生关系
第六章 学校德育的课程(上)
**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一、课程的基本含义
二、德育课程的内涵
第二节 德育课程与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德育课程独特的学科价值
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道德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 德育课程与学生的道德学习
一、道德学习的概念与类型
二、德育课程在学生道德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第七章 学校德育的课程(下)
**节 德育学科课程
一、德育学科课程的概念
二、德育学科课程的理论设计
三、德育学科课程的实践运用
第二节 德育活动课程
一、德育活动课程的含义
二、德育活动课程的特征
三、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
第三节 学校德育隐性课程
一、隐性课程的概念
二、德育隐性课程的概念
三、德育隐性课程的类型
第四节 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一、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八章 学校德育的模式、方法与策略
**节 德育模式概述
一、德育模式的含义
二、西方学校德育的主要模式
三、我国学校德育模式的新探送
第二节 德育方法概观
一、德育方法的含义
二、德育方法的分类与特点
三、常用的德育方法
四、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三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策略
一、意识策略
二、辩论策略
三、推理策略
四、概念策略
五、游戏策略
第九章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节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一、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
二、社会环境德育价值的实现
第二节 学校德育面临的主要社会环境
一、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德育
二、社区环境与学校德育
三、家庭环境与学校德育
四、大众传媒与学校德育
第三节 社会环境的当代变革与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
一、社会环境的当代变革对学校德育的挑战
二、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优化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