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茶随笔(八品-九品)

包邮苦茶随笔(八品-九品)

1星价 ¥13.5 (3.5折)
2星价¥13.5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4046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90毫米×1240毫米1/32
  • 页数:7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020140466 ; 978-7-02-014046-6

本书特色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郁达夫、金庸、巴金、朱光潜、林语堂、郑振铎等文学大家盛赞的散文大家!

★在复杂的时代,周作人在“自己的园地”耕作独立又人性的艺术,书写“人民的历史”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使其成为中国散文大家。

★周作人既关注生活旨趣,又对时事有清醒的思考,以温和、冲淡之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展现一种*越物质性和任何功利主义的思想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周作人散文随笔《关于苦茶》《骨董小记》《论语小记》《厂甸之二》《科学小品》《现代散文小序》等约50篇,包含了作者对于茶、对于人生的一种清醒的思考。全书给人以一种艺术的清新感,品《苦茶随笔》,犹如真的在品一杯真正的苦茶。

前言

小 引

《困学纪闻》卷十八《评诗》有一节云:“忍过事堪喜,杜牧之《遣兴》诗也,吕居仁《官箴》引此误以为少陵。”翁注引《官箴》原文云:
“忍之一字,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于清谨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此处事之本也。谚曰,忍事敌灾星。少陵诗曰,忍过事堪喜。此皆切于事理,非空言也。王沂公常言,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盖言忍受得事。”
中国对于忍的说法似有儒释道三派,而以释家所说为。《翻译名义集》卷七《辨六度法篇第四十四》云:
“羼提,此云安忍。《法界次第》云,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云何名生忍?生忍有二种,一于恭敬供养中能忍不著,则不生憍逸,二于瞋骂打害中能忍,则不生瞋恨怨恼。是为生忍。云何名法忍?法忍有二种,一者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二者心法,谓瞋恚忧愁疑淫欲憍慢诸邪见等。菩萨于此二法能忍不动,是名法忍。 ”《诸经要集》卷十下,《六度部第十八》之三,《忍辱篇 middot;述意缘》云:

目录

小 引

关于苦茶

骨董小记

论语小记

洗斋病学草

厂甸之二

食味杂咏注

东京散策记

科学小品

猫头鹰

古槐梦遇序

重刊袁中郎集序

现代散文选序

长之文学论文集跋

墨憨斋编山歌跋

儿童故事序

古音系研究序

希腊的神与英雄与人

画廊集序

现代作家笔名录序

半农纪念

隅卿纪念

与谢野先生纪念

关于命运

关于命运之二

弃文就武

杨 柳

关于孟母

保定定县之游

日本管窥

关于十九篇

小引

一关于宫刑

二关于林琴南

三关于读圣书

四关于分娩

五关于捉同性恋爱

六关于“王顾左右”

七蔼理斯的时代

八阿Q的旧帐

九关于耆老行乞

十关于写文章

十一关于写文章二

十二岳飞与秦桧

十三关于讲道理

十四关于扫墓

十五关于英雄崇拜

十六蛙的教训

十七关于考试

十八关于割股

十九情理

后 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关于苦茶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可以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罢了。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然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相信我专喜谈鬼,差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其次有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愉快的,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我感谢他的好意,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据朋友说这叫作苦丁茶。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四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间,日本名曰唐茶( Tocha),一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

“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妙药也。每斤银八钱。”案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以制茶,似与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再查类书关于皋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
“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又《茶经》有类似的话云:
“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南越志》则云:
“茗苦涩,亦谓之过罗。”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卢云云本系土俗名,各书记录其音耳。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都未说及,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仔细看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称作枸朴树的就是,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原来这可以泡茶吃的,虽然味太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是且将就斋主人也只喝了两口,要求泡别的茶吃了。但是我很觉得有兴趣,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子可以当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
“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 ”《五杂俎》卷十一云:

关于苦茶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可以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罢了。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然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相信我专喜谈鬼,差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其次有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愉快的,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我感谢他的好意,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据朋友说这叫作苦丁茶。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四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间,日本名曰唐茶( Tocha),一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


“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妙药也。每斤银八钱。”案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以制茶,似与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再查类书关于皋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

“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又《茶经》有类似的话云:

“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南越志》则云:

“茗苦涩,亦谓之过罗。”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卢云云本系土俗名,各书记录其音耳。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都未说及,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仔细看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称作枸朴树的就是,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原来这可以泡茶吃的,虽然味太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是且将就斋主人也只喝了两口,要求泡别的茶吃了。但是我很觉得有兴趣,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子可以当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

“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 ”《五杂俎》卷十一云:

“以菉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宿村中觅茗不得者可以此代。”此与现今炒黑豆作咖啡正是一样。又云:

“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烹。闽中佛手柑橄榄为汤,饮之清香,色味亦旗枪之亚也。”卷十《记孔林楷木》条下云:

“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干而茹之,即俗云黄连头。”孔林吾未得瞻仰,不知楷木为何如树,唯黄连头则少时尝茹之,且颇喜欢吃,以为有福建橄榄豉之风味也。关于以木芽代茶,《湖雅》卷二亦有二则云:

“桑芽茶,案山中有木俗名新桑荑,采嫩芽可代茗,非蚕所食之桑也。 ”

“柳芽茶,案柳芽亦采以代茗,嫩碧可爱,有色而无香味。”汪谢城此处所说与谢在杭不同,但不佞却有点左袒汪君,因为其味胜茶的说法觉得不大靠得住也。

许多东西都可以代茶,咖啡等洋货还在其外,可是我只感到好玩,有这些花样,至于我自己还只觉得茶好,而且茶也以绿的为限,红茶以至香片嫌其近于咖啡,这也别无多大道理,单因为从小在家里吃惯本山茶叶耳。口渴了要喝水,水里照例泡进茶叶去,吃惯了就成了规矩,如此而已。对于茶有什么特别了解,赏识,哲学或主义么?这未必然。一定喜欢苦茶,非苦的不喝么?这也未必然。那么为什么诗里那么说,为什么又叫作庵名,岂不是假话么?那也未必然。今世虽不出家亦不打诳语。必要说明,还是去小学上找罢。吾友沈兼士先生有诗为证,题曰《又和一首自调》,此系后半首也:

端透于今变澄彻鱼模自古读歌麻

眼前一例君须记茶苦原来即苦荼

(二十四年二月)


(1935年3月13日刊于《益世报》,署名知堂)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中国散文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论文《人的文学》《美文》、新诗《小河》等在新文学运动中均有重大影响。所作散文风格冲淡朴讷,从容平和。在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古希腊文学和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