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超文本文学研究

超文本文学研究

¥9.1 (3.6折) ?
1星价 ¥13.0
2星价¥13.0 定价¥2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275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13-06-01
  • 条形码:9787516127506 ; 978-7-5161-2750-6

本书特色

《超文本文学研究》由韩模永著,本书力图把超文本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主要集中于超文本文学的本体特征和新变转换两大方面。探析其本体特征时,分别从存在形态、美学特征和特异面貌三个*核心的层面人手,同时注重考察它与传统文学的关联,以防落入“空中楼阁”式的空洞说理。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其对传统文学的变革和超越,一方面,它对“四要素”本身及其内部结构进行了重塑和变革;另一方面,在数字媒介语境下,“四要素”的外延也可能需要相应地拓展,甚至文学由“四要素”走向“五要素”,即媒介的新生,从而带来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文章*后对文学未来进行了展望,我们认为超文本文学由于其载体和本身的局限,注定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文学,它将与固有其优势的传统文学一道,共同构筑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本书便是在上述的思路和观念下展开具体探究的,前三章主要集中于超文学文学的本体探讨,后两章则着力于相对于传统文学的新变转换。

内容简介

  《超文本文学研究》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讲述的,文章认为超文本文学,作为一种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是对以线性方式传递知识的补充或不满意,以及对人的思想的非相续性的肯定,超文本文学的多路径、非线性和多结局主要在电子网络世界种盛行。

目录


摘要
绪论
**章新型文类:超文本文学的存在形态及纸媒追溯
**节超文本文学的定义及其概况
一 超文本源起及超文本文学的定义
二 新型文类:超文本文学概况
第二节超文本文学的存在形态及纸媒追溯
一文字造景型
二 多向型
三 互动型
四 多媒体型
第二章“超文本性”:超文本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观念会通
**节“超文本性”的美学特征
一 “无页码的书”:非线性的共时结构
二跨媒体:互文性的文本宇宙
三 “操控”:交互性的主体参与
四 “站的诗”:表演性的审美效应
第二节“超文本性”的观念会通
一 隐喻的“网络”:“超文本性”与西方后现代文学理论的会通处
二 “神思”、“游”与“道”:“超文本性”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联点
第三节“超文本性”的存在姿态
第三章作为“表演空间”的审美媒介:超文本文学的特异面貌与数字哲学
**节链接类型
一功能型链接
二修辞型链接
第二节节点特质
一物理特质:“无”与“未完成性”
二 存在特质:非物质性及文学效应
第三节结构模式
一存取形式:数据库结构
二表现形态:网状结构、层次性文本以及综合立体结构
第四节数字哲学
第四章“机器诗意”:从传统文学到超文本文学的新变轨迹
**节世界性质的转变
第二节作者主体的消解
一 多重作者/合作者的出现
二 私人写作与“团队生产”的并置
三 “作者之死”与作者重生的混合
第三节作品存在的嬗变
一从静态到动态
二从单层到多层
三 从书面语言到视觉语言
第四节阅读模式的转换
一“写读者”的诞生
二 从“翻山越岭”到即时链接
三 “游牧式”阅读体验的生成
第五章“第二种意义上的文学”:从传统文学到超文本文学的范式转换
**节从“媒介优先论”到“媒介本体论”
第二节超文本文学的范式转换和理论建构
一 以“四要素”为“批评理论的总趋向”的范式观
二 以媒介为第五要素的范式观
三 以超文本文学为对象的普遍范式观
第三节“文学性”变迁及“第二种意义上的文学”
一“文学性”:文学本性与文学属性
二 超文本“文学性”变迁:从审美的僭越到语言的僭越
三 “第二种意义上的文学”
结语文学之未来
一 物质性/真实感:电子文本的“阿喀琉斯之踵”
二超文本文学:未来文学的精彩一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韩模永,男,1981年生,安徽六安人,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文艺基本理论、超文本文学、媒介文化等方面,在《文艺理论研究》、《孔子研究》、《文学评论丛刊》、《北方论丛》、《理论学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近30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参与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