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4027588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4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040275889 ; 978-7-04-027588-9

本书特色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word-wrap: break-word;" id= "bjtj">      《证据法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证据法的基础理论,证据制度的发展历史,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证据的种类,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据的收集与保全,证据的提供与交换,证据的调查,证据的审查判断等。 本教材既反映了新时期法学教材多元化的特点,又展现了自身的特色。全书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繁简得当;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读者的法律思维。本教材由李浩主编。

内容简介

     与以往法学专业统编教材不同,《证据法学》的编写力求有所创新,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与同类教材相比,《证据法学》具有以下特点:(1)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繁简得当;(2)充分考虑证据法学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证据法学》将证据法理论、证据规则与诉讼中运用证据的法律实务结合起来,用案例引出原理和规则,用原理和规则解说案例;(3)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读者的法律思维。 本书在每一章都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其中既有针对知识点的“相关案例”,又有指导学生分析的“引导案例”,此外还有供学生测试使用的“练习案例”。本教材由李浩主编。

目录

**章 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节 证据、证据法、证据法学 第二节 裁判中的事实认定 第三节 事实认定与认识论和价值论 第四节 证据法的目的 第五节 裁判中的真实 第六节 证据制度与实体法和程序法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发展历史 **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证据制度 第三节 传统中国的证据制度第三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节 证据裁判原则 第二节 直接言词原则 第三节 自由心证原则 第四节 诚实信用原则第四章 证据的种类 **节 书证 第二节 物证 第三节 视听资料 第四节 证人证言 第五节 当事人陈述 第六节 鉴定结论 第七节 勘验、检查笔录和现场笔录 第八节 新类型证据第五章 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 **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四节 本证与反证第六章 证明对象 **节 证明对象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第七章 证明责任 **节 证明责任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第八章 证明标准 **节 证明标准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第四节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第九章 推定 **节 推定概述 第二节 立法推定 第三节 司法推定第十章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节 证据收集概述 第二节 收集证据的要求 第三节 收集证据的方法 第四节 证据保全第十一章 证据的提供与交换 **节 证据的提供 第二节 证据的交换第十二章 证据的调查 **节 证据调查概述 第二节 对书证的调查 第三节 对物证的调查 第四节 对当事人陈述的调查 第五节 对证人证言的调查 第六节 对视听资料的调查 第七节 对鉴定结论的调查 第八节 对勘验笔录的调查 第九节 对新类型证据的调查第十三章 证据的审查判断 **节 证据审查判断概述 第二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原则 第三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第四节 法官“心证”的形成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浩,1951年11月出生,江苏省吴江人。198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代表作品主要有:《民事证明责任研究》(独著)、《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独著)、《中国民事诉讼执行法》(主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