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11939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154
  • 出版时间:1997-12-01
  • 条形码:9787801193964 ; 978-7-80119-396-4

本书特色

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等农学课程既是农业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也应该是非农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但在以往的教材建设中,由于大多是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往往仅注重于其内容的深入和详细,而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横向知识,特别是综合性知识的介绍,所以有关教材通常只适合于专业学生使用,而很难为其它专业学生使用。本书的对象主要是非农学专业学生,因此强调的是综合性和农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介绍,对于具体的生产问题和技术问题可参考本教材所引的其它专业书籍。同时,本书概述了一些有关种植业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以及人口、粮食、环境和生态方面等的知识,因此也可作为农学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或作物栽培学等的总论教材使用。
本书的编写和发行将为农学概论的教和学提供一定的方便。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些有关实验,如农作物识别、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观测等。

内容简介

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等农学课程既是农业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也应该是非农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但在以往的教材建设中,由于大多是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往往仅注重于其内容的深入和详细,而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横向知识,特别是综合性知识的介绍,所以有关教材通常只适合于专业学生使用,而很难为其它专业学生使用。本书的对象主要是非农学专业学生,因此强调的是综合性和农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介绍,对于具体的生产问题和技术问题可参考本教材所引的其它专业书籍。同时,本书概述了一些有关种植业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以及人口、粮食、环境和生态方面等的知识,因此也可作为农学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或作物栽培学等的总论教材使用。 本书的编写和发行将为农学概论的教和学提供一定的方便。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些有关实验,如农作物识别、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观测等。

目录

**章 农学与作物生产
 **节 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一、农学的概念和范畴
  二、农学的地位与作用
  三、农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人类食物营养及其来源
  一、食物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二、人类食物营养的来源
 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粮食危机
  一、人口增长的历史与趋势
  二、作物生产与粮食危机
  三、粮食危机的解决途径
第二章 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
 **节 我国的种植业资源及其特点
  一、光热资源
  二、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 
  四、生物资源
  五、社会经济资源
 第二节 生态因子与作物的关系
  一、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第三节 农田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农田生态系统
  三、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
  四、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 提高种植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原则
  二、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尺度
第三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及主要作物简述
 **节 作物的起源、传播和改良
  一、作物起源与农耕文化
  二、作物的起源中心
  三、作物的传播
  四、作物的形成与改良
 第二节 作物的分类
  一、按作物的亲疏关系分类
  二、按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三、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
 第三节 作物种类及其主要作物简述
  一、作物种类简述
  二、主要作物简述
第四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品质的形成
 **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作物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三、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第二节 作物产量及其形成  
  一、作物的产量
  二、作物产量的物质基础
  三、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一、作物的品质及其评价标准
  二、作物品质的形成过程
  三、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
第五章 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
 **节 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
  一、品种的概念与优良品种的特点
  二、品种选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良种的繁育与推广
 第二节 土壤与土壤耕作
  一、土壤的主要特征
  二、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及其调节
  三、土壤耕作
 第三节 作物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灌溉技术
 第四节 作物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一、作物的需肥规律
  二、施肥技术
……
第六章 种植制度与种植业区划
第七章 农业现代化与种植业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