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164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9
  • 出版时间:2014-04-01
  • 条形码:9787513216425 ; 978-7-5132-1642-5

本书特色

由谷晓红编著的《温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系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教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温病学的学术发展概况及其概念,温病的病因与病机,温病学的辨证体系,常见温病的临床诊断内容,温病学的主要治法,温热类与湿热类温病的常见证型的辨治,常见四时温病如风温、春温、暑温、秋燥、湿温、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的诊断与辨治。同时结合编者的研究体会,介绍了温病学诊治思路及对临床相关各科疾病的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温病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之一,本教材由四篇组成,在保持传统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增补方证知识的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相关现代医学知识。**篇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温病的特点及分类、病因与发病、辨证理论等;第二篇主要介绍常用诊法、治则和治法、辨证分型等;第三篇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特点和传变规律,并附以相关西医疾病知识;第四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温病常用方的临床拓展应用,体现了温病学临床基础课的特性和编者以临床实践为着眼点指导思想。

目录

**章 温病学基础理论体系**节 温病学的起源和学术发展概况一、萌芽阶段(战国一唐)二、成长阶段(宋金元)三、形成阶段(明清)四、发扬阶段(1949年以后)第二节 温病的概念一、温病的涵义及特点(一)温病的涵义(二)温病的特点二、温病的命名、范围和分类(一)温病的命名(二)温病的范围(三)温病的分类三、温病与伤寒(一)温病、伤寒学派的争论(二)温病与伤寒的关系四、温病与温疫五、温病与温毒辨六、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一)新感温病(二)伏邪温病(三)发病类型的临床意义七、温病各家学说(一)温病说(二)戾气说(三)时病说(四)伏邪说与新感说第三节 温病的病因与病机一、温病的病因(一)温病的外因(二)温病的内因(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四)失治和误治二、温病的发病(一)温邪的初犯部位(二)发病途径三、温病的病理要点第四节 温病的辨证一、卫气营血辨证(一)概述(二)卫气营血分的证候特点及病理变化(三)卫气营血分的传变规律二、三焦辨证(一)概述(二)上、中、下焦的证候特点及病理变化(三)上、中、下焦的传变规律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附:卫气营血实质的研究 第二章 温病学临床诊治**节 温病的常用诊法一、望诊(一)望面、口唇(二)望目、鼻、耳、咽喉(三)望齿(四)望舌(五)望手二、闻诊(一)气味(二)声音三、问诊(一)发热(二)汗出异常(三)口渴异常(四)大便异常(五)小便异常(六)呕恶(七)头身痛(八)神志异常…… 第三章 四时温病第四章 温病学方证的临床发挥常用方剂常用中成药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谷晓红 女,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威海。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 1979年就读北京中医学院,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学教学、科研、临床23年,是全国名老中医孔光一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谷晓红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内科、老年病、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保健。主讲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课程,是北京市确定的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温病学学术带头人。主持各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曾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曾多次应邀到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弘扬中医文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