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分子生物学-第2版

包邮医学分子生物学-第2版

¥49.3 (7.1折) ?
1星价 ¥49.3
2星价¥49.3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1872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7
  • 出版时间:2014-05-01
  • 条形码:9787117187299 ; 978-7-117-18729-9

本书特色

  《医学分子生物学(第2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主要修订包括:   **篇中尽量不再重复本科阶段侧重的蛋白质化学与合成的内容,删去酶与生物催化剂一章,将别构调节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中体现;侧重介绍蛋白质的折叠与定位和蛋白质的修饰与降解;增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和蛋白质组学。   第二篇的特点是内容经典,进展迅速。修订后,重点介绍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和非编码rna与基因表达及其调节。   第三篇合并了第1版的第三、四篇。主要以基本生命活动为切入点进行介绍,包括增殖、分化、凋亡、应激和代谢,侧重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第四篇将原来分散在各篇中与疾病诊断和治疗、分子生物学应用方面相关的内容集中在一起。疾病相关的内容包括:基因和基因组异常与疾病,蛋白质分子异常与疾病,代谢异常与疾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与疾病;应用相关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与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生物医学信息学应用。

内容简介

《医学分子生物学(第2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主要修订包括:   **篇中尽量不再重复本科阶段侧重的蛋白质化学与合成的内容,删去酶与生物催化剂一章,将别构调节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中体现;侧重介绍蛋白质的折叠与定位和蛋白质的修饰与降解;增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和蛋白质组学。   第二篇的特点是内容经典,进展迅速。修订后,重点介绍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和非编码RNA与基因表达及其调节。   第三篇合并了第1版的第三、四篇。主要以基本生命活动为切入点进行介绍,包括增殖、分化、凋亡、应激和代谢,侧重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第四篇将原来分散在各篇中与疾病诊断和治疗、分子生物学应用方面相关的内容集中在一起。疾病相关的内容包括:基因和基因组异常与疾病,蛋白质分子异常与疾病,代谢异常与疾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与疾病;应用相关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与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生物医学信息学应用。

目录

**篇 蛋白质
**章 蛋白质分子的折叠和定位
**节 蛋白质分子的折叠
一、诠释蛋白质折叠的机制体现了热力学、动力学和能量学理论的和谐统
二、不同的模型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了蛋白质的折叠过程
三、蛋白质的体内折叠同时受到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制约
四、蛋白质的折叠需要其他辅助分子参与
五、膜蛋白的折叠研究具有较大挑战
第二节 蛋白质的定位
一、蛋白质分子上携带着不同的定位信号
二、不同的定位信号引导蛋白质转运到不同的细胞部位
第二章 蛋白质的修饰与降解
**节 蛋白质的修饰
一、磷酸化修饰
二、脂基化修饰
三、甲基化修饰
四、乙酰化修饰
五、类泛素化修饰
六、巴豆酰化修饰
七、不同翻译后修饰过程的相互协调与影响
八、蛋白质修饰的研究策略
第二节 蛋白质的降解
一、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二、自噬·溶酶体系统
三、自噬体系和蛋白酶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蛋白质降解的研究策略
第三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
**节 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和意义
一、蛋白质复合体是生命分子机器的核心结构
二、蛋白质复合体具有多种形式
三、细胞内环境有利于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
四、蛋白质复合体形成具有动态特征
五、蛋白质复合体伴随进化而趋于复杂
六、蛋白质复合体构成保证高效有序生命活动的网络
第二节 ppi的结构基础
一、ppi界面具有特征化学结构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识别和募集结合伴侣
三、衔接蛋白和支架蛋白是蛋白质复合体的接头和骨架
第三节 ppi研究的医学意义和策略
一、ppi异常可导致细胞活动失控
二、干预ppi的医学意义和挑战
三、ppi的研究策略
四、系统整合是全面认识蛋白质复合体的保证
五、全面阐明ppi亟需技术创新
第四章 糖蛋白与蛋白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节 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一、n-糖链是糖蛋白*常见的糖链
二、0-糖链结构丰富多样
三、酸性糖链结构特点突出
四、糖蛋白糖链结构的调节
五、糖蛋白在体内分布广泛
第二节 蛋白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聚糖结构变异种类繁多
二、蛋白聚糖分布广泛
三、蛋白聚糖受生物合成与降解机制调控
四、蛋白聚糖具有突出的生物学作用特点
……
第二篇 基因组与基因表达
第三篇 基本生命活动的分子调控
第四篇 分子医学专题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春燕,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副主编,《生物工程学报》、《生命的化学》等期刊编委。   2001年回国后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担任国家级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7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医学分子生物学》第2版和第3版、8年制《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第3版等教材副主编;8年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等教材编者。从事干细胞分化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对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干细胞与心血管疾病和运动损伤修复的应用基础开展了系统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41篇,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基础医学科研创新奖等荣誉。   冯作化,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湖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从事教学工作25年。先后担任临床医学专业7年制《医学分子生物学》、8年制《医学分子生物学》、8年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规划教材主编,以及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规划教材的副主编。研究领域包括肿瘤免疫和肿瘤转移,在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