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评论(1条)
yuv***(三星用户)

这方面书比较少

概念,但不仅仅是概念研究,牵扯心理学和其他,研究水平一般,但国内还算填补空白

2015-09-11 20:09:5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2179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13
  • 出版时间:2014-06-01
  • 条形码:9787511721792 ; 978-7-5117-2179-2

本书特色

记忆是一个亘古难题:   何为记忆?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记忆是不是“可以摆脱黑匣子”的存在物?记忆是不是可以被视为精神的概念本身?   记忆是如何产生的?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存在于何处?   如何能窥测到记忆从信息的加工、贮存、激活到提取的过程?如何判断记忆的准确性?如何知道我们对记忆的监控和调节?   如何判断记忆?记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记忆研究方法对心理学有哪些启示?   ……   几千年来记忆的问题被接连谈论:从柏拉图到休谟、从亚里士多德到柏格森、从艾宾浩斯到巴德利,记忆一直是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人们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隐喻模拟着记忆的机制,尽管它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直至今日,对记忆机制的探讨展现出深广繁复的牵连,记忆已成为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穿越时间和书页,对记忆哲学的溯源和追问,就是对心理学史、认知科学史、西方哲学史的一次重温。   《记忆哲学》在记忆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前*新进展基础上,探究记忆及其运行机制的奥秘,勾勒出记忆概念的新框架,构建起记忆运行机制的新模型:从认知哲学角度提出记忆的概念;从本体论探讨记忆存在的基础和实质;从认识论分析记忆与表征、记忆与情绪、记忆与意象、记忆与语境等各种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方法论上用更为合理、科学的方法模拟记忆机制,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记忆,以探究和解释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难题。

内容简介

记忆是一个亘古难题:何为记忆?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记忆是不是“可以摆脱黑匣子”的存在物?记忆是不是可以被视为精神的概念本身? 记忆是如何产生的?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存在于何处? 如何能窥测到记忆从信息的加工、贮存、激活到提取的过程?如何判断记忆的准确性?如何知道我们对记忆的监控和调节? 如何判断记忆?记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记忆研究方法对心理学有哪些启示? …… 几千年来记忆的问题被接连谈论:从柏拉图到休谟、从亚里士多德到柏格森、从艾宾浩斯到巴德利,记忆一直是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人们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隐喻模拟着记忆的机制,尽管它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直至今日,对记忆机制的探讨展现出深广繁复的牵连,记忆已成为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穿越时间和书页,对记忆哲学的溯源和追问,就是对心理学史、认知科学史、西方哲学史的一次重温。 本书在记忆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前*新进展基础上,探究记忆及其运行机制的奥秘,勾勒出记忆概念的新框架,构建起记忆运行机制的新模型:从认知哲学角度提出记忆的概念;从本体论探讨记忆存在的基础和实质;从认识论分析记忆与表征、记忆与情绪、记忆与意象、记忆与语境等各种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方法论上用更为合理、科学的方法模拟记忆机制,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记忆,以探究和解释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难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自然主义色彩的记忆观
(二)精神分析学派:记忆是实体性存在
(三)现象学学派:记忆是对存在的体验和反思
(四)行为主义学派:记忆可以通过“刺激—反应”来测量
(五)科学实证主义:记忆研究中的实验法
(六)认知学派:记忆模型范式的更替
(七)新认知还原主义: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
(八)学科融合:记忆划分的新类型
**章 记忆哲学的思想溯源
一、柏拉图:探索和学习都是回忆
二、 亚里士多德:记忆是灵魂的一部分
三、奥古斯丁:记忆是藏匿于深邃洞穴之物
四、洛克:记忆是“心灵白板”上的痕迹
五、休谟:记忆是印象的重复
六、 康德:记忆是先验的“图式”
七、柏格森:记忆是“绵延”的形式和保证
八、赖尔:“记得”是已获知且没有忘记

第二章 记忆的科学基础
一、记忆是心和脑的统一
(一)整合论
(二)定位论
(三)遗忘症
(四)工作记忆
二、记忆是激活的神经元的集合
(一)赫布律
(二)反响回路论
三、记忆是神经元内物质的传递
(一)短时记忆的神经机制
(二) 长时记忆的神经机制
(三)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神经机制
四、特殊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激素效应导致的情绪记忆
(二)错误记忆的神经机制
(三)元记忆的神经机制

第三章 记忆的本体论
一、记忆的含义
(一)记忆是“记”和“忆”的合体
(二)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三)记忆发生的部位在突触
(四)记忆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五)记忆是一种印象
二、记忆的产生
(一) 感知觉信息的激活产生了记忆
(二)神经元的接触和联结产生了记忆
(三) 对表征的符号加工产生了记忆
(四)记忆的特征
三、记忆的功能和作用
(一)记忆反映了事物及其联系
(二)记忆为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记忆的类型
(一)记忆内容的实质是其对象性
(二) 根据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分类
(三)根据记忆的社会性和主体性分类
(四)根据记忆的时间先后分类
(五)元记忆是对记忆的认知

第四章 记忆的认识论
一、记忆的基本过程
(一)记忆运行机制的类比——记忆表征理论
(二)记忆是从识记开始的
二、记忆与意象的关系
(一)意象是潜意识的心理倾向
(二)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
(三)记忆重构与意象表征彼此依赖且相互配合
三、 记忆与表征
(一)表征是两事物之间的替代
(二)记忆表征机理的阐释——模型法
(三)生存语境认知模型:适宜生存的表征
四、记忆与情绪
(一)情绪是一种态度和体验
(二) 情绪记忆是更为深刻和牢固的记忆
(三)记忆与情绪交互作用

第五章 记忆的方法论
一、模型法
(一)信息加工模型:记忆过程如同计算机运行
(二)加工水平模型:记忆受材料的加工方式和深度的影响
(三)三阶段记忆模型:记忆是三个阶段的递进过程
(四)平行分布加工模型:记忆是彼此平行的单元间的联结活动
二、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特定记忆影响因素的验证
(二)情境模拟法:记忆“建构”的验证
(三)迷宫法:记忆 “场合依存性”的验证
三、精神分析法
(一)记忆需要“被唤醒”
(二)记忆有非理性的一面
四、现象学分析方法
(一)记忆是带有意义的整合
(二)记忆要在社会和历史中去理解

第六章 记忆问题的哲学追问
一、记忆价值问题的思考
(一)判断和理解是记忆的标志
(二)知识需要记忆的记载和传承
(三)记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需
(四)记忆概念理解的启示——科学概念和哲学概念的区分
二、记忆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一)真理是“绘制”的真实
(二)心理学需要“质性研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白洁,1980年生,201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太原科技大学教师、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认知哲学、心理学等研究,着力于以哲学的视角探讨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先后主持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