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610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4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509761083 ; 978-7-5097-6108-3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运用公共性理论的观点,将互联网作为一个多元公共空间,对互联网的公共性做出界定,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公共广场、网络公众、表达沟通和公共利益这四个要素展开分析。书中作者分析了政治学、哲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文献,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关注度较高的几个互联网热点事件进行个案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网络公众互联网实践的现状与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运用公共性理论的观点,将互联网作为一个多元公共空间,对互联网的公共性做出界定,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公共广场、网络公众、表达沟通和公共利益这四个要素展开分析。书中作者分析了政治学、哲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文献,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关注度较高的几个互联网热点事件进行个案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网络公众互联网实践的现状与特征。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基本框架
第二章 公共性理论溯源
**节 阿伦特和古典公共性理论
第二节 哈贝马斯和资产阶级公共性理论
第三节 泰勒和多元公共性理论
第四节 弗雷泽和次反公共性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的媒介生态及公共性意涵
**节 互联网的媒介生态
第二节 互联网的公共性意涵
第四章 作为公共广场的互联网
**节 互联网公共广场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 作为公共广场的空间特性
第三节 互联网公共性的跨国发展
第五章 互联网的公众
**节 互联网上的大众特征
第二节 互联网上的公众现状
第三节 互联网上的公众特征
第六章 互联网的沟通协商
**节 互联网表达沟通的思想简介
第二节 互联网表达沟通特征和模式
第三节 互联网表达沟通的现状——基于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分析
第七章 互联网的公共利益
**节 网络公共利益的界定
第二节 网络公共利益的生成:网络公共议题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互联网的民主发展
第八章 互联网公共性的转型与实践
**节 互联网公共性的结构转型
第二节 互联网公共性的功能转化
第三节 弱者的抵制与资本的转化:公共性的实践
第九章 结论
**节 理想型互联网公共性的实现条件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图5-1 全球十大宽带用户国家排名(截至2013年6月30日)
图5-2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总规模发展趋势
图5-3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性别结构发展趋势
图5-4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学历结构发展趋势
图5-5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发展趋势
图5-6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城乡结构发展趋势
图5-7 调查样本的年龄和性别结构
图5-8 调查样本的学历和个人月收入结构
图5-9 调查样本的职业结构
图5-10 调查样本的网龄和上网时间结构
图5-11 网民关注的网络内容分析
图5-12 网民使用的网络平台分析
图5-13 网民对网络言论环境的态度和网络自由表达的现实因素分析
图5-14 网民看待实名制影响的分析
图5-15 网民对发表言论被揭发的态度分析
图5-16 网民关注公共事件的网站类型分析
图5-17 网民参与讨论的话题类型分析
图5-18 网民参与公众讨论的频次以及对公共事件的态度分析
图5-19 网民对网络公共话题可信度的判断以及对热门话题的行为反应
图5-20 网络发表意见的主要依据和争议事件中网民的判断情况
图5-21 把网络公共话题引入现实生活情况分析
图5-22 对政府微博加强沟通效能的态度及网络声音对政府决策效果的态度分析
图6-1 互联网公众表达沟通模式
图6-2 强国论坛帖子回复数量折线
图7-1 网络公共议题的舆论传播流程
图7-2 传统媒体下的社会舆论和网络公共舆论生命周期比较
图7-3 网络监督的信息传播模式
图8-1 中国大学生博客使用动机和微博使用动机排名
图8-2 中国大学生开设博客排名前三的类别
表4-1 互联网三种空间的实践网格
表5-1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年龄结构发展趋势
表5-2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布
表5-3 运用网络媒体关注公共事件的原因分析
表5-4 网民在现实中参与过的线下活动分析
表6-1 社会传播网络与虚拟社区传播网络的特征对比分析
表6-2 强国论坛回复总量和人气排名前十的帖子汇总
表7-1 传统媒体形成的社会舆论与网络公共舆论生命周期各阶段对比
表7-2 民主理论的特点及其对应的传媒表现分析
表8-1 名前三十的名人意见领袖微博及类型分布
表8-2 名前二十的政务微博及类型分布
**节 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基本框架
第二章 公共性理论溯源
**节 阿伦特和古典公共性理论
第二节 哈贝马斯和资产阶级公共性理论
第三节 泰勒和多元公共性理论
第四节 弗雷泽和次反公共性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的媒介生态及公共性意涵
**节 互联网的媒介生态
第二节 互联网的公共性意涵
第四章 作为公共广场的互联网
**节 互联网公共广场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 作为公共广场的空间特性
第三节 互联网公共性的跨国发展
第五章 互联网的公众
**节 互联网上的大众特征
第二节 互联网上的公众现状
第三节 互联网上的公众特征
第六章 互联网的沟通协商
**节 互联网表达沟通的思想简介
第二节 互联网表达沟通特征和模式
第三节 互联网表达沟通的现状——基于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分析
第七章 互联网的公共利益
**节 网络公共利益的界定
第二节 网络公共利益的生成:网络公共议题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互联网的民主发展
第八章 互联网公共性的转型与实践
**节 互联网公共性的结构转型
第二节 互联网公共性的功能转化
第三节 弱者的抵制与资本的转化:公共性的实践
第九章 结论
**节 理想型互联网公共性的实现条件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图5-1 全球十大宽带用户国家排名(截至2013年6月30日)
图5-2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总规模发展趋势
图5-3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性别结构发展趋势
图5-4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学历结构发展趋势
图5-5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发展趋势
图5-6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城乡结构发展趋势
图5-7 调查样本的年龄和性别结构
图5-8 调查样本的学历和个人月收入结构
图5-9 调查样本的职业结构
图5-10 调查样本的网龄和上网时间结构
图5-11 网民关注的网络内容分析
图5-12 网民使用的网络平台分析
图5-13 网民对网络言论环境的态度和网络自由表达的现实因素分析
图5-14 网民看待实名制影响的分析
图5-15 网民对发表言论被揭发的态度分析
图5-16 网民关注公共事件的网站类型分析
图5-17 网民参与讨论的话题类型分析
图5-18 网民参与公众讨论的频次以及对公共事件的态度分析
图5-19 网民对网络公共话题可信度的判断以及对热门话题的行为反应
图5-20 网络发表意见的主要依据和争议事件中网民的判断情况
图5-21 把网络公共话题引入现实生活情况分析
图5-22 对政府微博加强沟通效能的态度及网络声音对政府决策效果的态度分析
图6-1 互联网公众表达沟通模式
图6-2 强国论坛帖子回复数量折线
图7-1 网络公共议题的舆论传播流程
图7-2 传统媒体下的社会舆论和网络公共舆论生命周期比较
图7-3 网络监督的信息传播模式
图8-1 中国大学生博客使用动机和微博使用动机排名
图8-2 中国大学生开设博客排名前三的类别
表4-1 互联网三种空间的实践网格
表5-1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年龄结构发展趋势
表5-2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布
表5-3 运用网络媒体关注公共事件的原因分析
表5-4 网民在现实中参与过的线下活动分析
表6-1 社会传播网络与虚拟社区传播网络的特征对比分析
表6-2 强国论坛回复总量和人气排名前十的帖子汇总
表7-1 传统媒体形成的社会舆论与网络公共舆论生命周期各阶段对比
表7-2 民主理论的特点及其对应的传媒表现分析
表8-1 名前三十的名人意见领袖微博及类型分布
表8-2 名前二十的政务微博及类型分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淑华,女,汉族,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任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副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传播与社会及新媒体研究等。任现职以来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出版论 著、教材和专著等4部,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