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90835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1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209083546 ; 978-7-209-08354-6

本书特色

李慧芬编著的《荀子管理思想论》目的在于深入挖掘传统管理理论,探讨中国自身管理文化的价值,以推动中国管理文化的持续发展。同时,企盼以中国管理文化为背景,审视西方管理思想,为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管理模式做点有益的工作。《荀子》一书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管理思想的发展顶峰。孟子以仁为中心的德性管理思想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并且过于理想化而缺乏现实可行性,而荀子礼法并用的管理思想对此有纠偏作用。一方面荀子继承了儒家人性化管理思想的内核,这与现代人本管理的理念不相违背;另一方面荀子改造了儒家礼的观念,引法人礼,强调礼法并重,这可以为建立法制社会提供传统思想资源。

内容简介

《荀子管理思想论》,本书简介: 选择荀子的管理思想作为研究课题,目的在于深入挖掘传统管理理论,探讨中国自身管理文化的价值,以推动中国管理文化的持续发展。同时,企盼以中国管理文化为背景,审视西方管理思想,为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管理模式做点有益的工作。

目录

导论 一、儒家哲学的现代管理学意义 (一)儒家哲学参与当代文化创新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 (二)儒家哲学所固有的管理学特质 (三)儒家管理哲学的现代意义与理论价值 二、苟子管理思想的研究基础 (一)荀子思想研究论述 (二)荀子管理思想研究综述 (三)荀子管理思想的研究意义 (四)荀子管理思想的研究思路**章 荀子以儒家为宗的管理思想的学理依据 一、荀子管理思想的学术旨归 (一)宗师孔子 (二)研习六经 (三)肯认道德优先 二、荀子管理思想体系的思想特质 (一)尚儒学融百家 (二)崇德政尊礼法 (三)讲教化重实效第二章 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管理学哲学基础 一、“知天”与“不求知天”:管理视域的变化 (一)“天”的意义 (二)“知天”与“不求知天”的内在分际 (三)“知天”与“不求知天”的管理学意义 二、天人关系中的管理学意蕴 (一)“分”的思想及其在管理学中的方法论意义 (二)“天人之分”与管理主客体的确立 (三)“天人相参”与管理的本质第三章 荀子“化性起伪”的管理学价值指向 一、性恶论与管理的功用 (一)价值与管理价值 (二)人性恶与管理的必要性 (三)人性可塑与管理的功用 二、“化性起伪”与管理的价值取向 (一)“伪”与管理的核心价值 (二)“以伪饰性”与管理的价值取向 (三)“化性起伪”与教化管理的普遍性 (四)人性论的管理学意义第四章 荀子“明分使群”的组织管理模式 一、“明分”思想与组织结构的设置 (一)“分”与“群” (二)“制礼义以分之”与组织管理原则的确立 (三)“明分”思想的生态意义 (四)“管分”、“职分”与层级管理 二、“善群”、“能群”与组织的效能 (一)“善群”、“能群”的层次性 (二)君道: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三)臣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管理者 (四)“群居和一”的组织目标第五章 荀子“隆礼尊法”的管理方法 一、礼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礼之起源与管理 (二)礼是管理制度的主体内容 (三)礼的管理功能及其价值体现 (四)乐的管理功能及其价值体现 二、法是管理的辅助手段 (一)法的意义 (二)法的管理功能 (三)如何发挥法管理社会的作用 三、礼法相成的管理模式 (一)礼与法在管理对象上的区别 (二)礼与法在管理境界上的差异第六章 荀子“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 一、逐利的合理性与社会经济目标 二、求义的至上性与政治伦理目标 三、“义利两有”与社会整体目标第七章 荀子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天人相参”观念中所包含的生态管理意识 二、教化管理思想中所具有的卓越的社会习俗观念 三、“群分”思想中所蕴含的合理的层级管理思想 四、富民观和“养欲”观中所体现的辩证思想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