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鸣高冈-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凤鸣高冈-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

1星价 ¥27.4 (5.7折)
2星价¥27.4 定价¥48.0
商品评论(1条)
152***(三星用户)

著名学者的纪念文集

吴金华先生是知名的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尤其擅长《三国志》的整理与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纪念文集

2023-12-07 15:39:5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6206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4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50620629 ; 978-7-5506-2062-9

本书特色

吴金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献专家,毕生精力都投入了古文献的研究。吴先生不幸于2013年去世,享年70岁。 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编著的《凤鸣高冈(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是纪念吴先生的文集,作者包括了吴先生的亲朋好友,主要包括了吴先生的学术生平,治学之道,交往点滴、附录等。

内容简介

  吴金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献专家,毕生精力都投入了古文献的研究。吴先生不幸于2013年去世,享年70岁。《凤鸣高冈: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是纪念吴先生的文集,作者包括了吴先生的亲朋好友,主要包括了吴先生的学术生平,治学之道,交往点滴、附录等。

目录

风鸣高冈
——说吴金华的学术成就(代序言)
吴金华教授学术生平简介
悼老友吴君金华
学者吴金华的意义
忆吴金华兄
翘楚的殒落
——悼吴金华学兄
忆同铺吴金华同学
忆同桌的你
忆金华兄二三事
怀念老友吴公金华
金华老师追求完美
——追思吴金华先生
缅怀之馀
远逝的友谊
——记与金华交往二三事
遗容渴想哭秋风
——忆吴金华教授
纪念金华师兄二三事
永成遗憾的约定
——怀念吴金华老师
忆吴金华先生
三年共事的珍贵记念
永远的良心
——纪念敬爱的吴老师
吴金华先生的研究方法与治学精神
吴金华先生与《三国志》研究
吴金华《三国志》代词校诂略论
虚怀宽容难忘师德
——追思吴金华先生二三事
“永远也不会忘记”
——追怀吴金华老师
师门识小录
绵绵师恩,追忆成泪
怀念我的老师吴金华先生
永怀恩师
追忆先生
追忆吴金华先生
忆导师吴金华先生教育二三事
侍读琐忆
悼念企玄先生
追忆恩师吴金华先生
缅怀恩师
性情·文章
——纪念恩师吴金华先生
时光三十载师生一世情
追忆导师吴金华先生
师门忆语
往事如烟
回忆企玄师
刻苦为人殷勤传学
——缅怀恩师吴金华先生
怀念恩师
“所到之处”句式源流再探
——谨以此文纪念恩师吴金华先生
书满床头梦自好
——忆恩师吴金华先生
忆恩师吴金华先生
学者的风范,永恒的魅力
——纪念吴金华先生
回忆恩师吴金华先生
给老师的信
谈《<三国志>校诂》对“坟素”一词的校勘
——谨以此小文纪念敬爱的吴老师
致父亲
他真的飞走了
张敏文致吴金华于冬至前夕
附录
在语言的长河里遨游
吴金华和他的老师
我与吴金华老师
句读和育人
——记吴金华老师《文字音韵训诂》课
与人为善以文为亲
——记古籍整理研究所吴金华先生
《<三国志>论集》序
吴金华先生学术年谱简编
吴金华先生论著目录
吴金华先生遗嘱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凤鸣高冈: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  吴兄,你记得吧:  去年下半年,你邀我协助你搞《三国志》的译注工作。你说,现在关心、阅读、研究《三国志》的人愈来愈多,但至今还没有比较好的全注、全译本。你打算花些时间把这部书搞出来,给不同需要的读者使用。你希望我在阅读、注释、翻译《三国志》的过程中,把遇到的难点、疑点或者搞不清楚的东西全都列出来,这样你就能有的放矢地研究。这些难点、疑点,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存疑,留给后人解决。让后人一看到书就知道《三国志》哪些疑难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以后搞研究的人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一般的读者,因为有全注、全译,阅读、欣赏《三国志》也就容易多了。尽管我以前没有系统研读过《三国志》,但跟着你能学到许多知识,又能把《三国志》从头到尾细细过一遍,弥补自己史学上的不足,于是我接受了你的邀请,在你的指导下,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了。  你的计划是先让我把裴注中没有任何参考译文的诏、令、表、诔、信、诗等内容找出来,并把这些篇章翻译出来;再根据现有陈著、裴注各种译文,初步搞出一个全译底本,然后逐卷认真修改,吸取各家译本的长处,纠正不当或不妥之处,形成初步的修改本。你打算利用今年暑假,撰写每一卷的题解,根据传主不同情况,多则数千字,少则数百字,在题解中将把你多年来研究《三国志》的心得、体会、新的发现、新的观点全都融汇进去,预计在八万字左右;写好题解后我们再一起修改译文、一起搞注释,准备在年底至迟到明年夏天完成全部书稿。  你通晓汉魏六朝语境、熟悉佛学语言,从语言学家、文献学家的角度研究《三国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你的计划切实可行,在时间上也留有馀地。只要再有一年,不,再有半年多时间,你就能把你多年来研究《三国志》的所有新发现、新成果,你在脑海中已经解决但还没有形成文字的各个疑难问题转化为文字,贡献给学界,传示于世人。可你就这么走了,把这些新发现、这些新成果、这些将要解决的疑难问题,统统又交回给历史,统统又变成不可知的问题留给了后人。后人要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又不知要走多少弯路、付出多少艰辛啊!  老天爷,你怎么这样无情、这样不理解天下的学人之心啊!  九  吴兄,你记得吧:  你在学术研究中,特别尊重别人的发现和成果,鄙视学界的抄袭、作假之风。记得你在撰写《(逸子吟草>小札》一文时,对一首词中的一个词语未交代出处,我在拜读时,根据网上的资料说明这个词语曾出现于唐代高僧惠能的偈语中。你在修改稿中,赫然写上“汪维懋先生发现”云云,我看到这几个字很突兀,颇觉不安,就发了封短信给你:“您不必提我的名字。四十余年的朋友,这点微不足道的事,您实在没有必要把它记到文字中。直接叙述,文简意顺,多干脆利落。”想不到你给我发来1000多字的长信,详述业师徐老的教导:“徐老说过不止一次,别人发现的东西——指带有原创性意义的论点、论据,你要用,一定要说明,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人家今后自己还要用,现在让你先用了,你不提名,人家以后再用时,反而有抄袭的嫌疑了。第二.让你先用,你交代了人家提供的东西,人家也就等于同时发表了自己的东西,这叫互相帮助;这样,人家今后还会乐意帮助你。你不提,人家以后不爱理你是小事,自己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就不好了。”看罢信,我实在说不出别的话,只有感动而已。你对自己这样严格,对弟子的要求也同样严格,你对他们是“年年重提徐老的话,年年强调'不准抄袭','不要暗引别人提供的观点或资料'”。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