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金融-金融格局与发展形态的新视角

城镇化金融-金融格局与发展形态的新视角

1星价 ¥20.6 (4.3折)
2星价¥20.2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9771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6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504977137 ; 978-7-5049-7713-7

本书特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有两大关键因素: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本书以城镇化金融为主线,指出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金融发展的深化和金融要素的推动应充分发挥集聚经济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城镇化金融的发展,需要从中国经济战略发展角度着眼,需要充分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实现全面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城镇化金融从地理形态上看,体现为金融空间集聚;从经济要素配置上看,体现为经济包容增长;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上看,体现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从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上看,体现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围绕城镇化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为重要的主线。 全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城镇化金融的逻辑,探讨了城镇化金融的相关理论问题;城镇化金融的支撑点,涉及城市建设、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和人口因素等方面;城镇化金融的再平衡,涉及开发性金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性新兴金融等;城镇化金融的主体形态,包括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与租赁业等;城镇化金融的制度红利,需要财税金融政策、金融法律规章、金融监管的完善。

内容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有两大关键因素: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本书以城镇化金融为主线,指出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金融发展的深化和金融要素的推动应充分发挥集聚经济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城镇化金融的发展,需要从中国经济战略发展角度着眼,需要充分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实现全面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城镇化金融从地理形态上看,体现为金融空间集聚;从经济要素配置上看,体现为经济包容增长;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上看,体现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从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上看,体现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围绕城镇化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为重要的主线。 全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城镇化金融的逻辑,探讨了城镇化金融的相关理论问题;城镇化金融的支撑点,涉及城市建设、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和人口因素等方面;城镇化金融的再平衡,涉及开发性金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性新兴金融等;城镇化金融的主体形态,包括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与租赁业等;城镇化金融的制度红利,需要财税金融政策、金融法律规章、金融监管的完善。

目录

**篇 城镇化金融的逻辑
 第1章  何谓城镇化金融
  金融空间集聚
  经济包容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
  中等收入陷阱
 第2章  城镇化金融的理论解析
  城镇化金融的理论概述
  城镇化金融的新形态
  城镇化与金融的相关性
  城镇化金融的发展空间
 第3章  金融支持城镇化的路径
  美国的资本市场主导模式
  德国的财政主导模式
  日本的银行主导模式
  城镇化金融的路径选择
第二篇 城镇化金融的支撑点
第三篇 城镇化金融的再平衡
第四篇 城镇化金融的主体形态
第五篇 城镇化金融的制度红利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海峰,高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工作。  《中国银行业》特约撰稿人,参与了银监会《小企业融资理论、政策与实践》一书的编写工作。出版专著《网络融资》,获2013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互联网金融优秀图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