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性创新的路径.方法与实证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原始性创新的路径.方法与实证研究

1星价 ¥23.8 (6.3折)
2星价¥23.8 定价¥38.0
商品评论(1条)
thi***(三星用户)

新角度,新方法,新思路

新角度,新方法,新思路

2016-08-15 14:19:1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4138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1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302413844 ; 978-7-302-41384-4

本书特色

本书侧重于原始性创新路径和方法的研究,运用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创新方法论等理论和方法,完善、丰富了对原创内涵、特征等主要内容的原有研究,提出了包括创新积累、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环境、探索研究、创新“顿悟”等要素的原始性创新研究路径的结构维度雏形,并针对物理学领域,统计和分析1901—2012年194位诺贝尔获得者、1955—2011年375位中科院院士和1994—2011年291位工程院院士的创新研究过程,研究具有学科性质特点的原始性创新路径和方法问题,从理论和实证视角深度揭示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原始性创新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指导。 本书可供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参考,还可用作科技政策、技术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哲学等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侧重于原始性创新路径和方法的研究,运用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创新方法论等理论和方法,完善、丰富了对原创内涵、特征等主要内容的原有研究,提出了包括创新积累、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环境、探索研究、创新“顿悟”等要素的原始性创新研究路径的结构维度雏形,并针对物理学领域,统计和分析1901—2012年194位诺贝尔获得者、1955—2011年375位中科院院士和1994—2011年291位工程院院士的创新研究过程,研究具有学科性质特点的原始性创新路径和方法问题,从理论和实证视角深度揭示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原始性创新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指导。  本书可供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参考,还可用作科技政策、技术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哲学等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创新思维方面 1.2.2 创新人格 1.2.3 创新环境 1.2.4 创新技法 1.2.5 创新路径 1.3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第2章 原始性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2.1 原始性创新的内涵 2.2 原始性创新的特征 2.2.1 积累性 2.2.2 不确定性 2.2.3 非共识性 2.2.4 长期性 2.2.5 带动性 2.3 原始性创新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第3章 原始性创新研究路径的结构维度研究 3.1 原始性创新研究路径的理论推导 3.2 原始性创新中的创新积累 3.3 原始性创新中的创新“顿悟” 参考文献第4章 原始性创新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 4.1 理论推导与概念模型 4.1.1 创造性思维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演化 4.1.2 创造性思维结构维度的理论推演 4.1.3 创造性思维结构维度的实证案例推演 4.2 创造性思维结构维度的确定 4.2.1 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4.2.2 创造性思维结构维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2.3 创造性思维结构维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4.3 基于直觉模糊集混合集结算子(IFHA)集成方法的创造性思维结构维度分析 4.3.1 指标权重的设计 4.3.2 直觉模糊集与IFHA值分析 4.4 研究结果比较分析 4.4.1 联想思维方面 4.4.2 求异思维方面 4.4.3 类比思维方面 4.4.4 想象思维方面 参考文献第5章 原始性创新中的创新技法研究 5.1 原始性创新技法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模型 5.1.1 创新技法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演化 5.1.2 原始性创新技法的理论和实证案例推演 5.2 创新技法结构维度的确定 5.2.1 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5.2.2 创新技法结构维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2.3 创新技法结构维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基于证据推理的创新技法结构维度分析 5.3.1 研究方法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5.3.2 创新技法结构维度的效用性分析 5.4 研究结果比较分析 5.4.1 本学科(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试验手段的运用 5.4.2 成熟学科的理论、方法和试验手段的运用 5.4.3 科学方法和工具类学科的理论、方法和试验手段的运用 参考文献第6章 原始性创新中的人格特质研究 6.1 理论基础与概念模型 6.1.1 文献综述 6.1.2 研究理论基础 6.1.3 概念模型 6.2 原创人格特质结构维度的确定 6.2.1 数据收集与变量测度 6.2.2 原创人格特质结构维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6.2.3 原创人格特质结构维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3 基于证据推理的原创人格特质结构维度分析 6.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6.3.2 原创人格特质结构维度的效用性分析 6.4 研究结果分析 6.4.1 开放性人格方面 6.4.2 外倾性人格方面 6.4.3 责任性、神经质人格方面 参考文献第7章 原始性创新中的环境因素研究 7.1 创新环境因素的理论推导与概念模型 7.1.1 文献述评 7.1.2 理论推演 7.2 量表开发与验证研究 7.2.1 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7.2.2 原始性创新中环境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7.2.3 原始性创新中环境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3 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的BPDEMATEL模型构建 7.4 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的实证分析与比较 7.4.1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创新环境因素分析 7.4.2 中科院院士的创新环境因素分析 7.4.3 工程院院士的创新环境因素分析 7.5 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7.6 总结与讨论 7.6.1 保持宽容的创新环境,崇尚自由的探索精神 7.6.2 构建和谐的政治环境,强化严明的法律保障 7.6.3 铸造卓越的创新团队,铭记创新的传承理念 参考文献第8章 原始性创新驱动因素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8.1 理论推导与概念模型 8.1.1 理论推导与研究假设 8.1.2 概念模型的提出 8.2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介绍 8.3 原始性创新驱动因素与创新绩效相互关系模型的确定 8.3.1 数据收集与变量测度 8.3.2 原始性创新驱动因素与创新绩效的因子分析 8.4 原始性创新影响因素与创新绩效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8.4.1 路径分析 8.4.2 中介效应分析 8.4.3 创新环境的调节效应分析 8.5 研究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第9章 原始性创新典型案例研究 9.1 基于创新环境要素的典型案例 9.2 基于创新思维要素的典型案例 9.3 基于创新人格要素的典型案例 9.4 基于创新技法要素的典型案例 9.5 结语 参考文献附录 样本列表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雅兰,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青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人事人才研究昕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软科学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等211余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板专著2部、编著3部,多次获得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获第八、九、十辑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第三、四、五、六、七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和全国技术经济优秀论文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