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95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1
  • 出版时间:2016-02-01
  • 条形码:9787516179505 ; 978-7-5161-7950-5

本书特色

本书采取经典文本解读与逻辑勾勒相结合,以现实问题激活文本,以经典作家观点思考现实问题的方法,进入基本理论层面展开研究。本书系统阐发了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思想探索、马克思分配正义原则序列及决定机制、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结构诸要素(人的需要、自由、时间、社会形态等)及生成逻辑、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在西方的新发展、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现实关切等理论问题,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由文本到理论进而到实践的框架结构,既注重思想渊源,也有理论分析和现实问题的省察,为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经典文本解读与逻辑勾勒相结合,以现实问题激活文本,以经典作家观点思考现实问题的方法,进入基本理论层面展开研究。本书系统阐发了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思想探索、马克思分配正义原则序列及决定机制、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结构诸要素(人的需要、自由、时间、社会形态等)及生成逻辑、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在西方的新发展、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现实关切等理论问题,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由文本到理论进而到实践的框架结构,既注重思想渊源,也有理论分析和现实问题的省察,为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目录

导言 一 正义含义的追溯 二 语境转换与理论建构 三 回顾与检视:学界研究现状**章 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思想探索 **节 自由理性观照下的正义追寻与困惑 一 自我意识的确立与自由 二 自我意识下的正义倾向 三 自由理性中的正义追求 第二节 市民社会解剖中的正义的探究 一 市民社会与人的存在 二 分配正义的基础:劳动异化的消除 三 对蒲鲁东平等观的初次批判 第三节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分配正义思想 一 创立唯物史观,形成分配正义研究新范式 二 生产方式的变迁决定正义观念的内涵 三 正义的价值尺度从属于历史尺度 四 消灭财产私人所有制——分配正义实现的路径 五 资本与劳动分离是不平等分配产生的根源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分配正义思想 一 资本主义经济对平等的偏离 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分配正义 三 消灭雇佣劳动制度,实现自由与平等 四 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第二章 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原则序列 **节 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原则序列及关系 一 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二 铲除按资分配 三 按劳分配 四 按需分配 五 分配正义原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马克思分配正义原则的决定机制 一 分配正义原则须与物质生产发展相契合 二 分配正义原则是社会生产的产物, 是历史性范畴 三 分配正义的评价取决于现实的利益关系第三章 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思想结构 **节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结构诸要素 一 分配正义与人的需要 二 分配正义与自由 三 分配正义与时间 四 分配正义与社会形态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结构诸要素的生成逻辑 一 分配正义思想的建构方法 二 分配正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三 分配正义思想的经济学基础第四章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在西方的新发展 **节 诺齐克反社会主义平等分配的论证 第二节 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实质的揭示 一 自我所有概念的论证 二 自我所有权不构成世界外部资源的不平等的基础 第三节 柯亨对马克思主义“自我所有”观点的理解 一 马克思主义反驳自由意志主义的两个缺陷 二 马克思主义剥削观和劳动价值论以自我所有论为基础第五章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现实关切 **节 分配正义视域下中国社会现象 第二节 分配正义问题成因的深层透视 一 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与“实践”相背离 二 市场经济“形式的公平原则”也没有完全落实,客观上加剧了两极分化 第三节 分配正义问题化解的科学的理念和现实路径 一 扬弃“形式上的平等”,推进“事实上的公平” 二 经济结构的变革与优化是解决分配不公的根本参考文献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兆民,山东鱼台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正义理论。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合作出版《爱智慧——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2012年)著作1部,在《山东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中国诠释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有1篇论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论文要点被《2003年中国哲学年鉴》摘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