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两地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1080541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108054142 ; 978-7-108-05414-2
本书特色
《两地》是林海音早期,也是重要的作品之一,写她自小成长的心灵故乡北京和实质故乡台湾——这是她一生喜欢的两个地方。早年住在北京时,她常常遥想海岛故乡的人和事,战后到台湾,又怀念北京的一切。北京栽培了林海音,台湾则成就了林海音。她以一枝充满感情的笔,写下了她生命中的“两地”。
内容简介
林海音之“两地”,顾名思义,就是她的*一故乡台湾和第二故乡北京。本书收集的文章恰好是两岸对峙之后的十七年她在台湾所写,关于北京的部分也就沾染上了“回不去的乡愁”。表面上是老北京的风物诱惑她时时反顾,其实更关键的是政治所导致的隔膜压抑了她的北京情,这压抑经由情感的变形,投射在了文字之中,读来也就格外感人*
目录
相关资料
二月,又回到文学与电影的话题。明天三时半在油麻地kubrick,再有《香港文学与电影》的发佈会,由李欧梵教授和罗卡先生担任嘉宾。后天,我答应了《字花》,在林海音的《两地》映后座谈分享。「他们在岛屿写作」的六部作家纪录片,我看了其中五部半(由於事忙,郑愁予的《如雾起时》只看了上半部),跟主流意见一样,我也认为拍摄王文兴的《寻找背海的人》*好。第二位呢,我会选择关於林海音生平及作品的《两地》。拍摄杨牧的《朝向一首诗的完成》和周梦蝶的《化城再来人》比较平庸,至於余光中的《逍遥游》就在水准之内。《两地》与其他五部不同,林海音已不在世了,只能透过后人、学者和同辈去讲说,因此影片充满著一种忆往的气氛—回忆她的生平、回忆她的家世、回忆她的出版社(纯文学的主张)、回忆她的家(「林先生家的客厅,就是半个台湾文坛」)、回忆她的《城南旧事》、回忆她的北平往事、回忆她的编辑工作、回忆她如何触犯政治禁区、回忆她如何提携新人后辈(如黄春明、林怀民等,想及此,我内心也不禁再次深深感动……不好意思,请让我停一停再写下去)。《两地》的优秀,在於完整地带出林海音的人格与人品,看完纪录片,我觉得林海音本人比她的作品更吸引我。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城南旧事》写得不好,事实上,做人比做作品更难,令我肃然起敬的,不是她的著作,而是她的勇气和量度、主张和眼光、贡献和人格力量。这些通常可以比文学作品发挥更持久的影响力,更让人不能忘却。《两地》的水墨动画运用得好,带回民国的感觉,也教我想起陈衡恪(陈师曾)的《北京风俗人物画》,配合《城南旧事》的内容、《送别》的旋律、林海音的往事。一切已天衣无缝。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作家。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