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金融创新-新结构与新动力

包邮科技金融创新-新结构与新动力

¥14.3 (2.9折) ?
00:00:00
1星价 ¥24.0
2星价¥24.0 定价¥5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9860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1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504986085 ; 978-7-5049-8608-5

本书特色

本书回顾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分别从创新和金融的维度论述对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理论解释,指出科技与金融的协同互动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影响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互动的条件和结果。我们应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科技金融五个子系统(科技立法、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与创投行业、商业银行、科技保险)中主要国家的法律制度变迁、创新历程,验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互动关系,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在每个子系统,我们都追踪了关键法律制度首次出现的时代背景,展示制度演进的动力和结果,尤其重视对制度细节的分析,这些细节对我国优化相关法律制度很有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分别从创新和金融的维度论述对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理论解释,指出科技与金融的协同互动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影响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互动的条件和结果。我们应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科技金融五个子系统(科技立法、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与创投行业、商业银行、科技保险)中主要国家的法律制度变迁、创新历程,验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互动关系,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在每个子系统,我们都追踪了关键法律制度首次出现的时代背景,展示制度演进的动力和结果,尤其重视对制度细节的分析,这些细节对我国优化相关法律制度很有借鉴意义。

目录

**章 总论 **节 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 一、经济增长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演变 三、我国科技金融研究的背景和条件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重心从投资转向技术 二、从外生增长模型到内生增长模型 三、产业结构与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四、创新经济学更深入地研究创新的机理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金融的关系 一、金融发展理论的提出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的功能观 三、引入制度因素的金融发展理论 第四节 经济结构新视角:工业与金融业分工互动 一、从结构主义的视角解释经济发展 二、运用两部门分析法研究工业化后经济增长规律 三、工业和金融业分工对现代经济增长的意义 第五节 经济增长新动力: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 一、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存在双向关系 二、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机制的基本前提 三、初步的实证研究与模型 第六节 科技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一、我国特殊国情需要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和理论 二、宏观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科技金融概念 三、科技金融有别于一般金融的特点 第二章 国家科技立法的创新 **节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简介 一、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提出和特点 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制度与国家 第二节 科技立法创新的国际实践经验 一、宏观层面科技立法的体系化发展路径 二、微观层面科技立法体系化发展路径:以专利制度为样本 第三节 我国科技创新法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科技创新法制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科技创新法制体系现状及政策建议 第三章 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创新 **节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政策性金融 第二节 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功能 一、战略补位与扶持功能 二、信号诱导与杠杆功能 三、附着并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第三节 从国别与业务维度归纳的国际实践 一、从国别维度看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国际实践 二、从业务维度看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国际实践 第四节 我国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我国政策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情况 二、发展和完善我国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对策建议 第四章 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行业的创新 **节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互动下的市场分层规律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美国样本 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他国实践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成功因素 四、关于资本市场层次规律的总结 第二节 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供求规律 一、风险投资行业起源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互动 二、影响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供求因素 第三节 互联网环境下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一、众筹对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影响 二、互联网众筹融资制度的创新 第四节 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建议 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二、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三、我国股权众筹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科技金融中商业银行的组织和机制创新 **节 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 第二节 科技银行的组织创新 一、国外科技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科技银行发展历程 三、我国科技银行的业务模式及产品 四、中外科技银行的差异之处 第三节 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制度创新 一、商业银行有关监管法律的国际比较 二、监管法律变迁的评述和总结 第四节 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理论创新 一、科技创新领域市场配置无效率的模型分析 二、提高社会利益的路径及经济方案比较 三、信贷与权益性投资联动的必要性 四、投贷组合相比传统信贷机制的特点 第五节 银行信贷与科技型企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与社会生产效率的关系 二、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实证分析 三、科技信贷行际分布的实证分析 第六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创新和专业化组织改造 一、我国分业体系下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变迁 二、我国投贷联动试点的原则与框架 三、进一步推进投贷联动业务创新与专业化组织建设 第六章 科技金融中科技保险的创新 **节 科技保险相关概念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二、我国科技保险发展历程 三、科技保险的作用 四、本书研究科技保险的主要对象 第二节 科技保险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发展情况 二、贷款保证保险的国外经验 第三节 两类科技保险品种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 一、国内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 二、国内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模式 三、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第四节 推进我国科技保险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法规和配套制度设计 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企业风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三、促进保险市场的规范经营和合理竞争 四、探索新型科技保险产品 第七章 科技金融在上海的实践和创新 **节 上海的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现状 一、上海的科技资源与竞争优势 二、上海的金融资源与竞争优势 第二节 科技金融的探索和创新案例 一、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科技金融制度创新 二、上海科技金融业务创新的部分案例 第三节 贯彻国家战略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创新的建议 一、提高科技法规层级和修法频率,保证法条刚性和适应性 二、优化财政资金管理与运用机制,增强政府支持的确定性 三、进一步优化上海资本市场的层次 四、注重发挥科技金融各子系统的交叉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