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研究-基于美.英.德的模式比较

包邮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研究-基于美.英.德的模式比较

1星价 ¥20.7 (4.3折)
2星价¥20.7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9852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7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504985293 ; 978-7-5049-8529-3

本书特色

商业银行是营利性机构,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大化;而盈利情况则主要源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主营业务内容的选择。本书将从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着手,将近些年*为流行的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以美国、英国和德国的银行业务经营变迁为研究对象,找出三个国家选择不同的业务经营模式的原因,并将其运用到中国。

内容简介

商业银行是营利性机构,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大化;而盈利情况则主要源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主营业务内容的选择。本书将从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着手,将近些年*为流行的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以美国、英国和德国的银行业务经营变迁为研究对象,找出三个国家选择不同的业务经营模式的原因,并将其运用到中国。

目录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1.2.1 本书的研究结构 1.2.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 本书的创新之处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1.3.1 本书的创新之处 1.3.2 本书的研究展望 2 文献综述 2.1 混业经营的分类 2.2 混业经营的优势 2.3 混业经营模式中的缺陷 3 银行经营模式的相关理论及美、英、德混业模式的区别 3.1 商业银行的两种经营模式 3.1.1 混业经营的概念 3.1.2 分业经营的概念 3.1.3 混业与分业经营模式之间的转变 3.1.4 银行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比较 3.2 关于混业经营的理论基础 3.2.1 交易费用理论 3.2.2 金融深化理论 3.2.3 规模经济理论 3.2.4 范围经济理论 3.2.5 市场垄断力理论 3.2.6 制度变迁理论 3.3 混业经营模式的类别 3.3.1 混业经营中的全能银行模式探析 3.3.2 混业经营中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探析 3.4 美国、英国、德国的商业银行混业模式 3.4.1 美国商业银行的混业模式 3.4.2 英国商业银行的混业模式 3.4.3 德国商业银行的混业模式 3.4.4 三种经营模式之间的比较 4 美国商业银行的混业模式分析 4.1 美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变革之路 4.1.1 美国商业银行早期自由混业的经营模式 4.1.2 美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时代的来临 4.1.3 银行在分业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经历的混业经营时代 4.1.4 美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时代的重新启动 4.1.5 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美国商业银行 4.2 关于银行业两次采用混业经营模式的推动因素 4.2.1 美国特有的“银行双轨制”及其对早期银行业的影响 4.2.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改革冲击下美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冲击 4.2.3 商业银行在业务选择上的变化对其经营模式的影响 4.2.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的理论支持 4.3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相关数据分析 4.3.1 数据的选取与划分 4.3.2 对三个阶段银行指标的解读 4.3.3 美国1999年前后资产负债表变化分析 4.3.4 对美国的商业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非传统业务分析 4.4 本书选取的案例银行原因分析 4.5 案例分析——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的业务发展自1995年以来的变化 4.5.1 花旗银行 4.5.2 美国银行 4.5.3 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的综合比较分析 5 英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结构变迁分析 5.1 英国银行业体系简述 5.1.1 英国商业银行的早期发展历程 5.1.2 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5.1.3 英国银行的体制构成 5.2 英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 5.2.1 英国的分业经营模式 5.2.2 20世纪70年代后的混业经营模式 5.3 英国银行业在经营模式上的选择原因和背景分析 5.3.1 英国银行业在分业经营时期的状态分析 5.3.2 英国银行业进入混业经营状态的原因分析 5.3.3 1985年以后英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结构分析 5.4 案例分析——巴克莱银行和汇丰银行的业务发展自1995年以来的变化 5.4.1 巴克莱银行 5.4.2 汇丰银行 5.4.3 巴克莱银行与汇丰银行的比较分析 6 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6.1 德国银行体系的建立之路 6.1.1 德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6.1.2 德国商业银行的架构 6.2 德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选择 6.3 德国银行体系在近年来的变化 6.3.1 德国银行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障碍 6.3.2 关于德国银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总体运营数据分析 6.3.3 关于全能银行模式的一些研究争论 6.3.4 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的未来之路 6.4 案例分析——德意志银行的业务发展自1995年以来的变化 6.4.1 德意志银行的变迁 6.4.2 德意志银行1996~2010年年报主营业务的变化分析 6.4.3 德意志银行1996~2010年银行业务经营结构的数据分析 7 美、英、德三国银行经营业务结构的比较分析 7.1 数据对比说明 7.2 英、美案例银行的比较——市场主导性金融体制下的银行经营模式差异 7.2.1 总盈利情况的比较 7.2.2 非传统业务的比较 7.2.3 主营业务结构的对比 7.2.4 英、美两国的共同之处 7.3 英、德案例银行的比较——不同金融体制下银行经营模式的差异 7.3.1 总盈利情况的比较 7.3.2 非传统业务的比较 7.3.3 主营业务结构变化的比较 7.3.4 英、德两国的共同之处 7.4 美、德案例银行的比较——不同金融系统、相似业务盈利来源下的银行经营模式的差异 7.4.1 总盈利情况的比较 7.4.2 非传统业务的比较 7.4.3 主营业务结构变化的比较 7.4.4 美、德两国的共同之处 7.5 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五家案例银行在业务结构上的变化 8 美、英、德三国混业经营不同模式选择的制度和发展路径分析 8.1 制度上的差异 8.1.1 金融系统的选择 8.1.2 银行监管制度的差异 8.1.3 法律制度的差异 8.2 发展路径上的差异 8.2.1 经济发展的历史 8.2.2 政治发展的历史 8.2.3 思想观念的差异 9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9.1 中国商业银行的混业模式发展 9.1.1 早期自然混业局面的形成 9.1.2 分业经营模式的确定 9.1.3 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萌芽的出现 9.2 1990年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经营结构数据分析 9.2.1 1990~2005年中国银行业在信贷资金来源与使用上的变化 9.2.2 1996~20lO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业务变化 9.2.3 案例分析——工商银行在1990~2009年的业务变化 9.3 中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考察 9.3.1 函数的选择 9.3.2 函数中各个指标的确定 9.3.3 数据来源与测算方法 9.3.4 回归结果说明 9.3.5 样本银行规模经济因子测算 9.4 中国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建议 9.4.1 中关两国的商业银行从宏观角度的差异分析 9.4.2 中关两国的商业银行从微观角度的差异分析 9.4.3 中国银行体系目前发展混业模式的建议 10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