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社会发展中个人与社群关系研究

社会发展中个人与社群关系研究

1星价 ¥29.9 (6.1折)
2星价¥29.9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46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2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6174623 ; 978-7-5161-7462-3

本书特色

王洪波*的《社会发展中个人与社群关系研究》以社群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个人与社群的关系思想进行西方思想史的梳理与分析。试图**学界多从与新自由主义对比研究的“常态”框架,而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厘清和辨析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与社群的关系。进而,立足社会深度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反思中国社会有关个人与群体关系的思想,借鉴社群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资源,尝试构建起动态平衡的个人与群体间良性互动的社会发展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以社群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个人与社群的关系思想进行西方思想史的梳理与分析。试图超越学界多从与新自由主义对比研究的“常态”框架,而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厘清和辨析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与社群的关系。进而,立足社会深度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反思中国社会有关个人与群体关系的思想,借鉴社群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资源,尝试构建起动态平衡的个人与群体间良性互动的社会发展模式。

目录

导论 一个人与社群关系问题的提出 二个人与社群关系问题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主要内容**章 个人与社群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节 个人与群体 一自然性的“自然”群体生活 二有机性的“社会”群体生活 三“个人”概念的逻辑生成 (一)关于“个人”概念的词源学规定 (二)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的“个人”概念 第二节 社群与社会 一“社区”的词源学考量 二“社群”概念及源流探究 三社会与社群的概念殊异 第三节 个人、社群与社会的相互关联 一宏观视野:个人和群体的关系 二微观领域:个人、社群、社会的三维互动第二章 西方语境下的个人与社群 **节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个人与城邦 一以“善”为*高价值的“城邦”或社群 (一)“自然”的内在目的性的城邦 (二)“政治性”的城邦及其功能 (三)城邦的“善” 二以政治生活为指向的“公民”或个人 (一)公民及公民资格 (二)公民的德性 三“城邦”优于“个人”的社群观 第二节 滕尼斯哲学中的社会与共同体 一共同体与社会的根本性差异 二共同体几种形式及其规律 三人的本质和选择意志第三章 个人与社群关系的社群主义理论建构 **节 政治哲学主题的逻辑演进 一功利、功利主义及辨析 (一)功利与功利主义 (二)功利主义的辩证分析 (三)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及权利正义论 二社群与社群主义 (一)社会经济背景 (二)政治文化背景 (三)思想理论前提 第二节 社群主义的理论建构 一哲学形而上学:社群本原取代个体本原 二政治哲学:社群中心取代个体中心 三美德哲学:公共的善取代个体权利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群主义理论及其衍生的问题 **节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的共同体与社会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共同体概念 (一)与个人共同出场的“共同体” (二)“共同体”的类型描述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联结 第二节 哲学形上的反思:个人与社群 一自我或个人的历史文化生成 二非悬空的社会或社群 三自我和社群的互构互塑 第三节 美德哲学的辨析:道德与利益 第四节 政治哲学的反思:公益与国家 第五节 社群主义、自由主义及马克思主义 一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互补性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群主义的比照第五章 现实中国社会“个人与群体”良性互动模式构建的 可能性 **节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个人与群体 一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经济与社会 二主导文化下的个人与群体 三非主流文化下的个人与群体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群体 一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二主体性、个人主体性层级及主体性困境 三转型社会中的个人与群体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个人与社群的互动模式建构的可能 一中介和社会中介系统 二群体主体性的培育及生成 三良性互动机制的文化和制度诉求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洪波,1975年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哲学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已发表学术论文约50篇,主编或参编著作3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