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厚平和 含蓄深沉-曾巩诗歌论

包邮温厚平和 含蓄深沉-曾巩诗歌论

1星价 ¥45.0 (5.6折)
2星价¥45.0 定价¥8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74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1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516187449 ; 978-7-5161-8744-9

本书特色

  在对曾巩作为政治家、经学家、史学家、古文家、儒者的研究中,他作为醇儒的形象被广为接受。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曾巩赏爱有加,认为曾巩是一位深得儒学真传的儒者,而其文章则直接阐述了儒家的义理。由于朱熹在理学上的崇高地位,元明清三代对曾巩的推尊在很大程度上受朱熹的影响。

内容简介

如果仅仅从曾巩作为政治家、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角度来解读,将仍然停留在对他的一个大平面的观照上。静水流深,作为一名诗人,透过其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象,我们会发现在平正的理念背后同样跃动着一颗投射着现实喜怒哀乐的心灵,展现着一名有经世抱负的文学家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心路历程,蕴含着生动丰富的人生内容。曾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对儒学做出了合于自己人生态势的解读,也就是说,他的人生思考和行动轨迹基本对应着他对儒学的思考,他的诗文则是他的思考轨迹在语言上的对象化,也是他生命形式的忠实展现。文学创作对于曾巩而言本来就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其中包含着曾巩对人生理想的设计,也包含着理想碰壁后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温厚平和含蓄深沉 曾巩诗歌论》旨在通过对其文化品格和诗歌创作关系的分析,加强对其隐微深沉的内心世界的探索而不仅仅关注其对外在事功的追求,以期*真切地认识曾巩的文学世界与生命情境。

目录

上编**章 宋代士人的文化心态 **节 宋代文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宋代百年文治对宋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塑造第二章 曾巩的人格精神 **节 理智平和的人生思考 第二节 修身守道的人格完善 第三节 善于调适的心理机制第三章 忍耐退守的人生态度以及平和勤谨的处世方式 **节 坎坷的科举之路与艰难的仕途——曾巩的人生经历 第二节 忍耐退守——曾巩的人生态度 第三节 平和勤谨——曾巩的处世方式中编第四章 丰富而深广的诗歌内容 **节 羌夷干戈今未解,天地疮疣谁能痊——民胞物与的忧患意识 第二节 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恤——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真实展现 第三节 太守自吟还自笑,归来乘月尚流连——娱情写物,余事作诗人 第四节 共眠布被取温暖,同举菜羹甘淡薄——亲情友情的自然展示 第五节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无意为之的风俗诗第五章 曾巩诗歌特色形成的渊源 **节 内敛自守的人格精神对诗歌特色的影响 第二节 学术思想对诗歌特色的影响 第三节 语言观对诗歌特色的影响 第四节 诗学主张对诗歌特色的影响第六章 曾巩诗歌的分期及依据 **节 从沉郁到平和:情感基调的转变 第二节 从实用性到文学性:创作目的的倾斜 第三节 从豪壮郁勃到清深婉约:艺术风格的转变第七章 曾巩各体诗歌的特点 **节 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咏史诗 第二节 比兴寄托的咏物诗 第三节 寄寓儒者情怀和道德意识的山水诗 第四节 人际往还的赠答送别诗第八章 平易清静平和——论曾巩诗歌的主导风格 **节 诗思之“平” 第二节 诗境之“清” 第三节 诗情之“和”第九章 淡而深平而畅质而雅——论曾巩诗歌的语言特征 **节 淡而深 第二节 平而畅 第三节 质而雅下编第十章 宋代“以文为诗”对曾巩诗歌创作的影响 **节 诗歌散文化、议论化的尝试 第二节 以文字为诗的语言特点 第三节 艺术技巧的尝试与发展第十一章 “以文为诗”带来的艺术缺陷 **节 以议论为诗带来的诗情枯淡 第二节 过度铺叙带来的诗情疲弱 第三节 篇章平衍无势带来的平淡无味第十二章 曾巩对韩愈诗歌的接受 **节 曾巩与韩愈在思想上的相近 第二节 曾巩诗歌取法韩愈附录一 从王安石《明妃曲》及欧阳修、曾巩和诗的撰写看其共性与个性附录二 曾巩诗文研究述略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喻进芳,1970年生,湖北黄陂人。文学博士。现为江汉大学副教授、副编审。曾在《江汉论坛》、《湖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作为主要撰写人,参与编写《大学语文》、《中国历代咏梅诗文精华》、《中国历代杜鹃诗文大观》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