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亚细亚生产方式下的东方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下的东方社会

1星价 ¥58.0 (6.1折)
2星价¥58.0 定价¥9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12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0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16191293 ; 978-7-5161-9129-3

内容简介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既是一个长期困惑人们的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又是一颗高悬在政治经济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古代东方社会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社会,近现代东方社会是一个频繁爆发革命与不断进行改革的变革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之“哥德巴赫猜想”的谜底是什么?如何摘取这颗“皇冠上的明珠”?怎样破解东方社会结构及其历史演变的奥秘?如何探索东方社会变革与现代化的道路?所有这些,既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创新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是推动东方社会变革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专门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唯物史观、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及其创新发展为核心,以东方社会的客观实际为依据,深刻分析与系统阐述东方社会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与发展前途。本书主要从国家制度、土地所有制和依附性小农经济等方面阐明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与发展趋势;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性质,揭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推进经济转轨、实现制度变革的创新观点与基本主张。

目录

绪言 **篇 社会形态与生产方式理论 **章 唯物史观的基本硬核与崭新形态 一 唯物史观的基本硬核——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 唯物史观的*初形态——基于欧洲社会历史的西方史观 三 唯物史观的*新形态——基于亚洲社会历史的东方史观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创新发展 一 三大社会形态: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划分的基本原理 二 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进程的具体结论 三 东方社会形态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方向 第三章 马克思生产方式的经典理论与现代创新 一 生产方式:基本范畴与二重属性 二 重要意义:生产方式的支配地位与决定作用 三 重要任务: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创新 四 重大课题: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 第二篇 东方国家制度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第四章 特殊的国家职能与东方国家制度 一 东方国家的物质生产方式与国家职能 二 东方国家职能与专制制度 三 东方专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四 东方国家制度的基本性质与主要特征 第五章 东方国家制度与土地国有制 一 确立判断东方古代土地所有制性质的科学标准 二 东方国家古代土地所有制是私有制吗? 三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向来是国家所有制 第六章 土地国有制下的依附性小农经济 一 东方国家小农经济特殊的社会性质 二 中国小农经济特殊的具体形式 三 中国小农经济特殊的发展规律 第七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二重性质与历史地位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二重性质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三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第八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典型国家 一 印度: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典型国家 二 中国: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及其历史发展 三 俄国: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般特征与俄国特色 第三篇 东方社会的基本性质与运动规律性 第九章 东方社会形态的特殊性质 一 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有着重大差别 二 东方古代社会本质上是与西方相同的社会形态——奴隶制社会 三 东方奴隶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奴隶社会的固有特征 四 东方奴隶制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国家奴隶制 五 东方国家奴隶制具有完整的内容结构与制度体系 六 国家奴隶制社会是东方自古以来唯一的社会形态 七 东方国家奴隶社会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历史形式 八 本书研究所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九 结论 第十章 东方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 “世界历史”与东方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一般规律 二 “跨越卡夫丁峡谷”: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及其特殊性 三 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命运与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 四 马克思是否要探索“东方道路” 五 “苏联模式”与“国家社会主义”的试验 六 “委内瑞拉模式”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命运 第四篇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基本国情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社会的论述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 二 列宁、普列汉诺夫关于中国社会的论述 第十二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基本国情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的历史前提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与“李约瑟之谜” 四 “张培刚之问”与中国近现代落后的根源 第十三章 从历史进程看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 “五千年之文明” 二 “三千年之变局” 三 “四千年之梦醒”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于金富,男,辽宁朝阳人,1956年3月生。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候选人,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辽宁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中国经济转轨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讲座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转轨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产方式理论、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经济转轨、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营方式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