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0020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569002072 ; 978-7-5690-0207-2
本书特色
《诗性语言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丛书》集中讨论了大量的哲学、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的文本(同时对它们进行了批判分析),用于支撑她的主要论点:19世纪后象征主义的先锋性在文学“再现”中引发了一场实在的突变。倘若这种转变的过程可以得到印证,那么人们也可以在其他历史时期的关键著作中找到类似的对于革新的酝酿。
内容简介
“符号精神分析”创始人克里斯台娃理论的的学派奠基之作——《诗歌语言的革命》(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早于1974年在法国出版。其绝妙之处在于把精神分析和符号学互为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建构起全新的精神分析符号学(semanlysis)理论。克里斯台娃的理论之“杂”与“宽”在本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克里斯台娃在本书中把符号学用于精神分析,建构了“过程中的主体”(subject-in-process)的概念,主体形成并非是变动不居,而成为可建构的、从破裂到完整的动态过程。而精神分析学用于符号文本的研究,探究呈现出的“现象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
目录
导论
1.符号态与象征态
1.1 现象学视域下的阐释主体
1.2 配置驱力的符号态的“子宫问”(chora)
1.3 胡塞尔的质料性意义:判断主体的自然论题
1.4 叶尔姆斯列夫的预先假定的意义
1.5 命名时段:断裂(rupture)和/或边界(frontiere)
1.6 镜像阶段(miroir)和阉割焦虑(castration):假定能指中缺席的主体
1.7 弗雷格的意指(signification)概念:阐述(enonciation)和外延(denotation)
1.8 打破命名时段:“模仿”(mimesis)
1.9 易变的象征态和象征态中的替代物:恋物癖(fetichisme)
1.10 意义生成过程
1.11 非谋杀形式的诗歌
1.12 生成文本与现象文本
1.13 四种意指实践
2.否定性:抛弃
2.1 辩证法的第四个“术语”
2.2 黑格尔独立的和被压制的力
2.3 作为命名判定断面的否定性
2.4 “运动”(kinesis)、“烦”(cura)、“欲望”(desir)
2.5 人道主义的欲望(dOsir hurnanitaire)
2.6 非矛盾律(non—CODtradiction):中立的和平
2.7 弗洛伊德的驱逐力的概念:抛弃
3.异质性
3.1 驱力的两分法(dichotomie)和他律性(heteronomie)
3.2 易化、停滞和命名时刻
3.3 “再现物”的同构关系的格局(economie homologigue)
3.4 穿透语言的原则
3.5 黑格尔理论与文本中的怀疑论和虚无主义
4.实践
4.1 经验并非实践
4.2 马克思主义中实践的原子论主体
4.3 恢复实践中的一种断裂:实践的经验(experience-pratique)
4.4 作为实践的文本,不同于移情的话语
4.5 对辩证法的第二次颠覆:政治格局和美学之后
4.6 《马尔多罗之歌》和《诗》:笑声作为一种实践
4.7 逻辑结论的消耗:《伊纪杜尔》
尾声 智识的喧嚣
索引表(中译者编)
关键术语解释(中译者编)
版本说明
1.符号态与象征态
1.1 现象学视域下的阐释主体
1.2 配置驱力的符号态的“子宫问”(chora)
1.3 胡塞尔的质料性意义:判断主体的自然论题
1.4 叶尔姆斯列夫的预先假定的意义
1.5 命名时段:断裂(rupture)和/或边界(frontiere)
1.6 镜像阶段(miroir)和阉割焦虑(castration):假定能指中缺席的主体
1.7 弗雷格的意指(signification)概念:阐述(enonciation)和外延(denotation)
1.8 打破命名时段:“模仿”(mimesis)
1.9 易变的象征态和象征态中的替代物:恋物癖(fetichisme)
1.10 意义生成过程
1.11 非谋杀形式的诗歌
1.12 生成文本与现象文本
1.13 四种意指实践
2.否定性:抛弃
2.1 辩证法的第四个“术语”
2.2 黑格尔独立的和被压制的力
2.3 作为命名判定断面的否定性
2.4 “运动”(kinesis)、“烦”(cura)、“欲望”(desir)
2.5 人道主义的欲望(dOsir hurnanitaire)
2.6 非矛盾律(non—CODtradiction):中立的和平
2.7 弗洛伊德的驱逐力的概念:抛弃
3.异质性
3.1 驱力的两分法(dichotomie)和他律性(heteronomie)
3.2 易化、停滞和命名时刻
3.3 “再现物”的同构关系的格局(economie homologigue)
3.4 穿透语言的原则
3.5 黑格尔理论与文本中的怀疑论和虚无主义
4.实践
4.1 经验并非实践
4.2 马克思主义中实践的原子论主体
4.3 恢复实践中的一种断裂:实践的经验(experience-pratique)
4.4 作为实践的文本,不同于移情的话语
4.5 对辩证法的第二次颠覆:政治格局和美学之后
4.6 《马尔多罗之歌》和《诗》:笑声作为一种实践
4.7 逻辑结论的消耗:《伊纪杜尔》
尾声 智识的喧嚣
索引表(中译者编)
关键术语解释(中译者编)
版本说明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见字如面
¥19.9¥49.8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9.1¥30.0 -
汉字里的中国
¥13.1¥45.0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9.5¥5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祖国旅店
¥15.2¥49.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5¥55.0 -
我与地坛
¥17.5¥28.0 -
她们
¥18.0¥46.8 -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彩虹几度
¥20.2¥4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昨日书林:西潮
¥18.4¥58.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8.4¥58.0 -
夏日走过山间
¥11.2¥30.0 -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散文
¥8.5¥25.0 -
生活的事实
¥15.6¥38.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